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级森林公园——山西五老峰景区正在修建大型客运索道.该索道从五老峰北边的中峪延伸至下面的东峪.索道设计单程1540米。落差558米。建成以后将成为“三晋第一索道”。目前,索道19个支架的基础安装工作正在进行,全部工程可望于3月底前完工,预计将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正式启用。  相似文献   

2.
五老峰     
《旅游时代》2015,(3):24-25
山西运城永济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市区东南的中条山脉,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之黄河金三角。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也是我国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七鉴道书》称之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是我国北方道教文化名山。它与晋北佛教圣地五台山南北对峙,齐名天下,有“晋北拜佛五台山,晋南问道五老峰”之说;与西岳华山遥遥相对,历史上素有“东华山”之称誉。  相似文献   

3.
旅游品牌的文化体系建设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学术界关于旅游品牌文化体系的概念、范畴及内涵尚缺乏明确界定,结合砚州岛旅游品牌文化体系的规划实践,尝试进行归纳总结和系统思考,并结合景观文化塑造的共性和内在逻辑,提出了一个旅游品牌文化体系的规划框架,其内涵包括景区价值文化、景区产品文化、景区形象文化、景区行为文化、景区环境文化、景区生态文化、景区互动文化.  相似文献   

4.
高佳 《西部旅游》2023,(24):94-96
<正>文章从旅游营销与文化传播两个维度探讨了景区直播的作用与价值,指出景区直播作为旅游营销的一种新形式,丰富了旅游营销的方法和途径,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播。同时,分析了当前景区直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优化景区直播的几点策略,以期提高景区直播对旅游营销和文化传播的价值,促进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景区之家     
正景区之家是河南景区之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景区全产业服务平台,为景区提供金融支持、人才对接、二消项目投资等多种服务,缺钱缺人缺项目就找景区之家。我们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努力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景区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景区之家北京公司共享办公区面向全国景区及相关产业招租,地址位于北京三环核心地段,每个工位每年仅2万元,包含免费提供茶室、会客厅、水电物业停车等服务,并且给本单位在京业务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山岳型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是提升景区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景区提供的文化旅游产品容易偏离旅游者的需求.文章以天柱山风景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同时借助IPA模型帮助旅游经营管理者制定了景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结果表明:(1)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的整体印象差异不显著;而对文化印象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印象较好,而旅游者对其印象较为一般;从文化资源要素上来看,供需双方对绝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显著差异,且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偏好的程度总体强于旅游者.(2)采用IPA模型,通过对比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差异,得出继续努力、过度表现、低优先改进、重点改进4个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驾游发展对景区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驾游的迅速发展,在给景区带来大量"强"消费能力客源的同时,也给景区的今后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该文从我国自驾游的发展现状出发,试从自驾游旅游者对景区的选择态度、对景区旅游产品的需求、对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系统这四方面入手,针对自驾游对景区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景区自驾游的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安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形象为实证研究对象,从景区共生形象角度选取了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内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园为景区形象生成基础,关联研究了共生景区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及口碑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主要受景区内共生景点中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的影响,新建同一主题文化公园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也有明显影响,但不如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的影响大;旅游景区共生形象和游客后续行为意图中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效应之间有着正向关系;景区内同一主题共生景点旅游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存在正向的关系,和游客口碑效应(WOM)没有明显的关系。该结果说明了主题景区整体旅游形象是导致游客重返景区和口碑宣传景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语言文化在滨水旅游景区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广西现有及潜在旅游景区提出改革并探索其语言文化符号所带来的意义,从语言文化符号意义对南宁旅游景区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升南宁旅游景区的特色,促进广西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博物馆”建设:八达岭长城景区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乔雨 《旅游学刊》2001,16(3):41-43
把八达岭长城建设成为一个综合展示万里长城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式景区,是八达岭长城景区未来发展建设的一个新的思路,对八达岭长城景区的规划布局、环境优化、设施配套、文化挖掘,乃至景区的管理机制、经营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大博物馆”建设思路的核心是加强景区环境建设和文化历史氛围的塑造。把八达岭景区建设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文化展示、学术研究、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式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分析山西晋商文化旅游景区的现实数据入手,着重展开了晋商文化景区的代表院落之间的竞争关系论证,在论证中紧密结合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关系和生态学的种群关系理论,认为区域内资源相似型旅游景区是以竞争为主的竞合关系,并通过彼此激烈的竞争促进区域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增长;同时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探寻产生其关系的动因,从而在理论上揭示此类景区竞合关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分析山西晋商文化旅游景区的现实数据入手,着重展开了晋商文化景区的代表院落之间的竞争关系论证,在论证中紧密结合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关系和生态学的种群关系理论,认为区域内资源相似型旅游景区是以竞争为主的竞合关系,并通过彼此激烈的竞争促进区域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增长;同时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探寻产生其关系的动因,从而在理论上揭示此类景区竞合关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第六届中国永济五老峰登山节暨山西环保旅游启动仪式、山西卫视《超级少年》走进运城大型演出活动成功在山西太原、运城、永济三地举办。这次活动由旅游时代杂志社全程策划承办,本届登山节是继前五届中国永济五老峰登山节后的又一次大型活动,规模更大,是跨省的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作为展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场所,成为VR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VR技术在旅游景区的应用,可以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四时景观、历史故事、交互娱乐,从而给游客提供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体验。本文通过对拙政园园林文化、历史故事的研究和梳理,提出VR设计构想,为优化拙政园VR体验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休闲时代的到来,城市休闲功能和休闲产业应时代之邀而走进人们的生活。城市旅游观光景点的开发规划就需要根据市场做出相应地调整。翰园碑林景区,内部环境优美、文化特色显著,但在开封众多景区中却一直处于冷景点的地位,经济效益和参观人数都无法与毗邻的众景区同日而语。把翰园碑林景区与开封其他景区的资源相对比,笔者认为翰园碑林景区的开发规划应该定位在针对当地居民而非外地游客,以城市休闲和文化传播为其景区特色而非一般意义上的观光旅游。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景区的翻译必须重视文化差异,从跨文化角度阐释,力求准确传达旅游信息外,还要介绍和传播本土文化。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了广西旅游景区汉英翻译中存在的语言语用失误、景区景点名称的不规范翻译,以及地名和旅游语篇翻译中的文化内涵丢失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遗产是对历史文化的留存,内容有较强的传承性特点。在进行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然而为了对景区的管理水平进行强化,必须在景区建设中重视管理制度的设置。由此,本文对世界文化遗产景区管理制度内容进行分析与讨论,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共设施的建设关系到一个旅游区的社会形象和旅游趋势,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建设更能突出景区的"美",促进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由此,本文关于旅游区如何建设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包括饮水设施的建设、垃圾桶的设计特点、休息座椅的改进、休息区的舒适性建设等方面。希望能给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一些有效的借鉴,促进我国旅游景区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与日俱增。文化旅游成为人民群众消费的热点。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全国范围内存在众多的历史遗迹。这些代表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印记,都在向人民群众诉说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近年来,在我国众多旅游景区内却出现一些为了景区建设而破坏文物的情况。因此,当前促进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下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展开热议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供实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旅游文本是指旅游景区内标示牌上相关历史、地理等的介绍或宣传文本,其文本文字精简,内容多以历史典故或神话故事形式展现。景区旅游英汉双语文本是国际受众了解景区文化、自然风光的有效渠道。景区旅游文本英译的质量关乎受众对文本的接受程度及文本对受众的关照程度。本文聚焦景区旅游文本英译的受众关照,提出国际受众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渠道。作者通过对比中外旅游原语文本,分析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特点,以实际案例探讨我国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存在的受众缺失问题,进而总结优秀案例中的英译策略,致力于增强译语文本的可读性和国际受众的旅游体验感,实现景区旅游文本英译最大交际值,扩大中国文化传播渠道,以期为未来旅游文本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