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居民的节能和低碳意识不断提高,然而真正实施低碳行为的却要少得多,出现了"意识向行为转化难"的问题。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的实质性编码和理论编码,界定了家庭能源消费中碳锁定现象的基本概念,发掘出高碳能源消费结构难以改变、高碳能源消费方式内在惯性及高碳消费环境路径依赖3种碳锁定表现形式。在概念化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家庭能源消费中碳锁定形成机理的理论框架,提炼出家庭减排的障碍因素:消费主体因素、经营主体因素和行政主体因素。基于此,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居民层面提出了解除家庭能源消费碳锁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打破在某些领域具有高碳特质的碳锁定状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围绕碳锁定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内外文献统计结果分析近些年碳锁定研究的学术热度、学术水平、资助项目级别、所属专业分布的整体情况,从基本意涵、研究主题、实证研究方法等方面具体阐明国内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主要结论包括:近几年碳锁定相关研究的学术热度与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本身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也得到权威性的认可与支持;产业锁定、区域锁定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更为明晰,研究主题更为聚焦,研究视角逐渐由整体向产业(区域)或中微观层面转移;实证研究方法不再单一而是趋于多类型综合化,不同情景和层面碳锁定的统一测度标准与方法将逐渐形成;紧密结合“双碳”目标、数字经济等时代背景的产业或区域碳锁定问题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众多具有技术产品优势的国内企业也开始了自己的跨国经营之旅。然而,“走出去”的历程是辛酸的,许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地位,竞争力削弱。因此,借鉴当今跨国公司的先进经验,制定技术锁定战略来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便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必须掌握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4.
日益严重的 “碳锁定效应” 对当前碳减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突破传统的碳减排理念, 探索有效的解锁路径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梳理碳锁定和产业碳锁定相关文献, 从区域的视角, 通过测算 2004 ~2016 年间中国和西北 5 省碳排放量数据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状况, 并测算各区域碳排放与产业发展间的关联度, 发现中国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间的关联关系依次为二三一的结构, 然而西北5 省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间的关系并不同于全国。 其中陕西和甘肃呈现出与全国相同的关联关系, 而青海和新疆则呈现出三二一的现象, 宁夏则呈现出一三二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5.
碳关税对山东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不景气,以"碳关税"为内容之一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越演越烈。山东省是外贸出口大省,"碳关税"的开征,将对山东外贸出口带来较大影响。因此,面对严峻的形势,山东外贸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采取各项措施促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制度倾斜、低技术锁定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试图回答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理论在中国为何难以成立的问题。通过建立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博弈模型,我们证明了:对垄断厂商在制度与政策上的倾斜,会削弱非垄断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进一步地,这会使得非垄断企业减少研发人员投入并增大其成为垄断厂商中间制品生产者的概率,同时使垄断厂商成为创新主导者的概率增大,于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最终使得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资本投入实现。在上述情况下,内生性的技术创新出现的频率会大大降低。这正是中国特色低技术锁定存在的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煤炭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对促进煤炭企业和环保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就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及环境保护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设备自身的功能发挥和外形的美观度,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之所以会有腐蚀问题的出现,是因为酸、碱、盐等物质的一系列作用和反应。因此,化工企业应该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同时,明确机械腐蚀机理,分析影响机械腐蚀的多方面因素,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机械腐蚀的几率,排除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对化工设备造成腐蚀的介质很多,随着化工设备腐蚀介质的增多,化工设备腐蚀速度也将逐渐增高。若少添加腐蚀物质,增加影响化工设备功能,进而影响化工企业经济效益。文章分析了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并提出了化工设备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化工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化工设备的防腐问题也是越来越显著。因为在化工行业中,化工设备内部所储存的液体大多都是具有腐蚀性的,而这些物质一旦储存不当就会导致化工设备出现被腐蚀的问题,因此对设备的性能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还会产生重大的安全问题。基于此,在文章中我们主要对化工设备出现腐蚀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预测我国碳排放量的变动趋势,对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碳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利用中国1997~2011年碳排放数据,分别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灰色模型、二次指数模型建立中国碳排放的单项预测模型;(2)采用标准差法进行非负权重分配,建立了中国碳排放的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于单项预测模型。(3)应用该组合模型对中国2014~2026年的中国碳排放量。预测表明,中国碳排放存在较大的减排缺口,碳减排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以三家企业(海尔、中国宝洁和四川新希望)为案例,研究了提升企业经营合法性的非市场策略与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不同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非市场策略.但这些策略和行为均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合法性;将企业与已经获得合法性的事项(例如,政治事项等)、组织(例如,行业协会、政府等)或人员(例如,专家学者等)联系起来,是提升企业经营合法性的重要策略和途径:高管人员作为企业的代言人频繁参与非市场活动,则是企业提升经营合法性的普遍做法。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推断并为现实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碳汇两种概念的辨析及碳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上对碳汇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碳的聚集,另一种则解释为碳排放交易制度。根据《京都议定书》而引伸出的定义,应为后者,而国内大都翻译成了前者。这将导致人们对碳汇定义的误解。只有采用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定义才能更好地理解碳汇市场的诞生与发展。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二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碳排放权交易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权交易的推出,使得企业的碳排放权资源成为一种资本,世界正在进入碳资本时代。碳资本时代给企业的竞争优势源泉带来了颠覆性影响。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产业基础观、资源基础观和新制度主义观,分析了碳资本时代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双向影响,提出了碳竞争优势的概念,研究了产业先见、碳排放价值链以及碳资本市场对企业获取碳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培育碳竞争优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实行节能减排有行政手段、财税手段和市场机制等措施。碳税作为财税手段、碳交易作为市场手段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追踪碳税和碳交易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重视节能减排政策的系统效果研究、加强碳税和碳交易市场的基础性工作以及进行碳税和碳交易的比较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坚强智能电网--服务国家碳减排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电力行业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深入剖析发展智能电网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和作用,研究分析了其碳减排效益,及对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的贡献,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投标是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以某工程人工挖孔桩投标为例,分析了投标策略在桩基施工招投标中具体应用,以期对施工企业的投标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研究表明,能源强度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上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下降,并对2010年和2011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做了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能源效率减排引起的,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当前应优化产业结构和稳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等建议,对于政府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碳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低碳利用之间关系,二氧化碳减排面临巨大压力。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及本身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意义远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探讨实现我国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提出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可能的路径,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苏浙沪地区199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根据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计算出苏浙沪地区总的碳排放及单位GDP碳排放,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横向分析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行业碳排放强度及行业产出份额对苏浙沪地区整个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情况,纵向比较国民经济六大部门的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对碳排放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江浙沪地区的单位GDP碳排放逐步减少,碳排放的增速与GDP增速关系密切,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抑制了CO2的排放,尤其工业部门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