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而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农村流通。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而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农村流通.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由于农民化素质、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剩余劳动力多,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农业生产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使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日趋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战略举措和新农村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举措,通过一系列改革和综合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城市化离不开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必须与城市化相结合。新农村建设要克服传统体制的惯性思维,统筹城乡发展;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农村人口的转移速度;要有政策和法规的保障,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农村市场是我国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搞活农村流通,繁菜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编按]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城填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切实战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希君 《发展》2007,(1):22-23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民生产生活所依赖的基础.搞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促进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长期是"重城市、轻农村",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政策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农村公共服务长期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的改革,完善其供给体制,是当务之急的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剖析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因,并从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着力点。我国农业底子薄、农村人口多、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本文建议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理顺农村生产关系、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经调查表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更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本文运用木桶理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两者是相互联系,互动发展的。现阶段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培养新型农民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构建学习型农村。而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成员的学习状况与学习型农村的基本目标差距甚远,因此要积极引导农村社会成员转变学习观念,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农村,全面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阶段的具体化。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迁安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财政累计支出资金4.5亿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投资3.9亿元,实施了30个农业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4.
《唐山经济》2007,(5):24-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和谐,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使新农村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2007年,古冶区将进一步立足城郊型农业特点,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梁俊荣 《发展》2007,(11):98-99
推进农村信息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农村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扩散过程,是指在农村地区,围绕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涉农信息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马倩 《理论观察》2011,(4):155-156
充分理解农村文化对于研究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构建的问题逐步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而新农村文化建设与高度发展的农村经济已不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农民文化整体素质提高上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远、稳定的进行。我们应该更新我们脑海中的理念,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满足于保证农民生活衣食无忧、更要注重农民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即使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我国仍将有五六亿人口生活在农村。超过欧盟人口的总和,差不多相当于两个美国,四个日本。这样庞大的群体生活在农村,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基本国策,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让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列入了“十一五”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立足于我国现实,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强农村产业组织建设,走新型集体化道路,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改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形式下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其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村镇建设等方方面面。如何做好农村科普工作,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是科协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做好农村科普工作,对于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的农村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农村“三个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新形势下农村科普工作面临着新要求、新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在农村。[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