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海兰 《北京房地产》2007,(12):108-108
中国是个茶的国度。中国人崇尚茶,连用茶的程序都严谨得酷似宗教仪式。中国有了茶就有了陆羽、有了国人的冷峻和理性的回眸。茶以叶为形、以水为质、以韵为性、以静为仪。它囊括岩  相似文献   

2.
开眼界     
日本流行以茶养猪如今,日本正逐渐流行以茶养猪。许多日本人认为,以茶养猪,猪肉的味道更佳。日本有些专家指出,人们喝茶有益健康,如果让猪也喝茶,是不是可以生产出更健康、美味的猪肉呢?于是,以茶养猪的试验开始进行,并很快得出了以茶养猪能提高猪肉品质的结论。在日本,最早进行以茶养猪试验的是鹿儿岛县开闻地区的农户。1997年,他们以白猪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茶叶,进行长期喂养。然后,将这种添喂茶叶的猪宰掉,再分析猪肉的品质,检查以茶养猪的效果。结果发现,白猪肉中原有的独特腥味大幅度降低,而猪肉中的维生素C含量则是一般猪…  相似文献   

3.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人早已视饮茶为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天南地北,城市乡村,或喜庆婚嫁,或探亲访友,或邀游赏景,或相聚闲聊,或开会座谈,或访问参观,或洽谈业务,或赋诗泼墨,或研讨学问,或工作家居,或饭前酒后,总少不了以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茶叶的色、香、味、形,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叶品种繁多,竞相争艳,尤其是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十大名茶更是浩如烟海的茶叶品种中上乘的珍品。可以这样说,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茶,茶叶质量的好坏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和政府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闽北政和,千年之前因茶得名。宋代时,政和白茶白毫银针是北苑贡茶极品。千年以来,政和以茶立县,茶逐渐成为政和的名片和形象代言。政和白茶原以菜茶品种的小芽为原料,清朝初年,政和铁山发现大白茶(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遂广为栽培,并以此为原料制出白牡丹、白毫银针、寿眉、白毛猴、莲心等多个优质白茶品种。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9,(34):275-276
营销茶艺是以六大茶类等冲泡技艺为基础,在茶馆、茶店等茶行业中服务于茶及其相关茶产品营销过程的茶艺形式。目前研究较少。本文旨在通过调研营销茶艺的发展现状,从理论到实践应用进行深入总结与分析,力求设计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营销茶艺应用模式,从而提升茶及其相关产品的营销成效,助力茶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近年来,茶叶对人体健康的保健功效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识。以茶饮料为代表的各类茶制品陆续上市,在欧美、日本及台湾茶食品更是风行,销售量正呈上升势头;在国内,各种茶制品也悄然兴起,茶饮料、茶糖果、茶果冻等已陆续上市。面条是大众食品,若将茶粉加入面条中制得茶面条,既保留了传统的吃面方式,又赋予面条更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7.
时间的陈香     
普洱茶总是以陈旧的面目出现,但普洱茶花式饮用法,却可以让你感受它的历久弥新、历久弥香。  相似文献   

8.
茶作食用,自古有之,被人们誉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食品.近年来把茶的浓缩汁液和细茶粉末掺入食品,在中外都很流行,其独特的色、香、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茶叶,我们以超微茶粉的形式将茶叶加入食品中,制成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营养保健面包.  相似文献   

9.
假茶多是以类似茶叶外形的树叶等制成的。目前发现假茶中大多是用金银花叶、山楂叶、嫩柳叶、榆叶等冒充的,有的全部是假茶,也有的在真茶中掺入部分假茶。真假茶可根据茶叶的植物学特性和茶叶应具有的色、香、味以及茶叶化学成分,即从若干表明茶叶特征成分的数量和比例来判别。鉴定方法可分为茶叶组织形态鉴别法和化学分析法两种。对于现场监督采用感官鉴别法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一、江西茶产业的现状分析 江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茶的主产省,元时的浮梁茶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近代和现代,江西茶多次荣获世界和全国金牌.但近年来,随着云南、福建、浙江等省份茶产业的迅猛发展,江西茶业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总量不足、品牌缺乏、规模偏小、市场体系不完善、创新滞后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西得雨活茶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江西茶产业走出了发展壮大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正>饮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六大茶叶,有些人也喜欢且适合饮用各种以花、果泡制的茶,这类茶被称为代用茶,如“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的枸杞茶。《代用茶》(GH/T 1091–2014)标准将这类除茶以外,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植物芽叶、花和花蕾、果实、根茎为原料,经加工制作、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或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定义为代用茶。  相似文献   

12.
茶作食用,自古有之,被人们誉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食品。近年来把茶的浓缩汁液和细茶粉末掺入食品,在中外都很流行,其独特的色、香、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茶叶,我们以超微茶粉的形式将茶叶加入食品中,制成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营养保健面包。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的历史、生长的生态环境以及毛尖茶的制作技艺,提出了地方图书馆建立以都匀茶文化以为专题的阅览室,以保护和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地方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弘扬了地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倚西窗,雨迷蒙,共剪烛,谁如约?沏一壶清茶,恰似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任一缕香韵,仿佛春风絮语,千年萦绕天涯.茶如知己,知己如茶也. 茶乃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有研究认为,茶之为饮,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而普及于明清.茶初为药用,自汉以后,饮茶始见文字记载,史书还录有两晋官员以茶养廉示俭的故事.唐人陆羽“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风餐露宿、品茗鉴水,历时三十载著成《茶经》三卷,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开中国茶道之先河.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3,(10):17-18
该文以普洱市思茅区茶叶种植为例,通过对普洱茶产业链下生产聚落现状的分析,得出该片区的聚落因茶的关系可划分为多种类型,针对现状总结了特征,得出茶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市场、政策等多方面是影响聚落形态的重要因素,并由此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此类型聚落的空间布局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05,(9):61-61
吴裕泰茶庄始建于1887年9月28日(清光绪十三年),初名《吴裕泰茶栈》,创始人吴锡卿,安徽歙县昌溪村人。当时的吴裕泰茶栈,就以拼配花茶为经营特色,开始是自己窨制,后一律在产地窨。由于吴裕泰拼配的茶基本上是大众化的,所以生意一直很兴隆,在北京茶行中独树一帜。几经周折,1955年底,公私合营后,更名《吴裕泰茶庄》。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历时一百余年,终于打造出中国“茶”业的金色品牌——吴裕泰。在118年诞辰的今天,吴裕泰表示感谢前辈、回报社会、顾客为尊、为中国茶走向世界而孜孜以求,保持好茶始终如一。北京叶氏…  相似文献   

17.
1.金瓜贡茶普洱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港、澳、台茶界称其为“普洱茶太上皇”。该茶生产始于清正七年(1729年),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延。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芽茶。采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过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故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其制作时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此品加工者为普洱贡茶厂,原料及初制出自西双版纳倚邦茶山。2.福元昌圆茶倚邦和易武两大茶山,曾演绎了清代普洱茶最为辉煌的篇章。创于光绪初年的“宋云号”、“元昌号”两个茶庄均在倚邦、易武两个茶山。其中“元昌号”设在易武的茶厂名为“福元昌号”,专门采用有别于倚邦小叶茶种的易武山大叶种茶精制而成。现最古老的“福元昌圆茶”,产于光绪年间,已历时100多年左右。《普洱茶记》云:“百年福元昌圆茶,享‘普洱茶王’之誉。”3.同庆号老圆茶清代中、后期,倚邦茶山没落,易武茶区崛起,云集了云南当时众多茶商,他们设厂制茶,引进先进制茶工艺,以大叶茶种的阳春细嫩白尖制茶,使易武从产茶量和茶质两个方面都一跃为古代西双版纳六大茶山之...  相似文献   

18.
黄晓玲 《价值工程》2014,(35):219-220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一直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五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模式。本文以漳州天福茶博物馆部分茶名英译的不同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影响茶名英译策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历史传承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是黔南三大名茶之一。也常被列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曾得优奖。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自治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可见,史籍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均作了简明的记述。历史上毛尖茶的工艺几乎失传,1973年都匀茶场通过调查研究,试制成功新的毛尖茶,使这一古茶重放光彩。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以优美的品质跨进了全国名茶的行列。产品除销往北京、贵阳等大城市外,还远销日本和港、澳等地,深受消费者的赞赏。产区风貌毛尖茶产于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县,以主产区团山乡的哨脚、哨上、黄河、黑沟、钱家坡所产品质最佳。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映谷溪间,林木苍郁,云雾笼罩,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5℃,年有效积温4915℃,冬天不严寒,夏季无酷暑,年降水量1404毫米,尤其是春夏之交,细雨蒙蒙,极利茶芽萌发。茶树多生于峡谷溪涧两旁,有苍翠欲滴的常绿针叶与阔叶乔木为其天然屏障,形成空气湿润与多漫射光的优...  相似文献   

20.
谁人不想买一些称心如意的茶饼,以作品饮、收藏之用。但是,如何鉴别新老茶饼,却是一件困惑烦恼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