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村土地流转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农发行应审时度势把握政策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外部配套政策,进一步创新内部管理制度,积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村土地如何有序、规范地进行流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的推进激发了农村地区发展的活力,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增加,但由于农村金融立法不完善,部分农村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应从立法层面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为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提供法律依据,切实保障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并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   

3.
周福琴 《山西农经》2017,(21):59-59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农村产业政策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人口向集镇集中转移,特别是近年中央关于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和土地向专业大户流转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新型经营主体及专业大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但随之而引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也随之增多,旬阳县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该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多元化趋势加快,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迫切需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支持,着力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以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改革试验主题,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机制创新,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适度规模经营层次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80.4万亩,占耕地比重的78%,初步构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户对金融产品的信贷额度,信贷期限、抵押担保物和贷款范围的金融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村金融市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任重道远近年来,浙江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Ml体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农村地区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其特有的生产模式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的金融服务有哪些新需求?其金融需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金融支持缺位和资金缺乏的困境,需要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土地流转主体多方合力为农村土地流转搭桥引线农村土地有偿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一些有技术、有能力的农户想要转人农村土地扩大经营规模,需要有资金实力作为后盾,但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金融支持缺位和资金缺乏的困境,难以形成规模。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虽然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年扩大,但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支持土地流转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各地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土地合作经营,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引导形成了一批农业现代转型的典型,积累了农村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王宁  米青 《农业经济》2018,(4):102-104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以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并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由于农村市场经济体系还没有构建完成,农村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造成了严重困境,农村金融服务很难满足当前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制约因素上看还存在现行金融制度还存在缺陷,农村金融服务过于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担保物,政府协调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困境。通过问题分析应该从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服务机构三方面入手,创新融资路径,提升服务水平,有效破解当前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其具体路径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如何正确认识土地流转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农村金融如何支持土地流转中应运而生的"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如何认清现状在发展中抵御风险?如何确保农民获得应有利益?不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正带着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上海全面深入农村改革,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耕地流转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推进和规范农村耕地有序流转。上海市第三次农业对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及经营状况开展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农村耕地流转规范有序,耕地流转率不断提高,分散在一家一户的承包地不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上海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并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随着土地流转的进度加快,农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兴起。但作为农业的新生经营主体,涉农金融传统的信贷运作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金融需求出现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重庆农商行着力在信贷产品研发、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以及风险控制方面下工夫,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新办法农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重要财产,以农地作抵押进行融资,让静态的土地"流动"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是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破解农村资金短缺难题的有效途径。自2010年以来,重庆农商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业务,大力支持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发展。截至2014年12月末,重庆农商行累计发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近年来人口少子老龄化加剧,农业专业经营户减少,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不少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不断修改法律,调整政策,推进改革。具体体现为:制定《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谋求粮食、农业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为支撑、商业性金融积极介入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调整农地制度,转变农地流转方式,放宽农地流转主体限制,实现农地高效利用;修改《农业协同组合法》,推动农协法人治理,扩大基层农协经营自主权,推动农协业务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15.
农发行山东省分行积极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作用,开展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试点工作,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山东省土地流转起步较早,且多年来一直存在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行为。2006年,枣庄滕州市西岗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808.2万亩,占家庭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的19.6%;农民合作社11.2万家,家庭农场3万多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9109家,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6.
熊磊 《农业经济》2023,(1):111-11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供给方存在“使命漂移”,农村金融需求方存在“精英俘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间纵向增信机制缺位。对此提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应当明确金融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大金融资源向小农户倾斜力度,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金融活动积极,融资需求旺盛,但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为深入了解我国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供求情况,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院调研组选取了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川、陕西等6省的18个县市开展调研,走访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进行座谈。同时,对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供给和需求情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相关省分行及所辖分支机构的大力帮助下,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9份,形成了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已经具备培育农地流转市场需求主体的条件。农民对农地的需求已经由过去的供给不足逐渐转变为需求不足。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农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主体)的成长密切相关。培育新的农地需求主体,促进农地有效流转和农地规模经营。应从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和产权改革四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辽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指出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存在基础小、比重低,城乡差距大以及来源单一等问题,并进一步从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不足和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四方面分析了其原因所在,最后提出了从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重点扶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四方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实地调查,文章利用Logistic模型,从新型经营主体个体特征、政策支持、地块特征、经营关系4大方面共9个因素开展分析,探讨了影响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类型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政府的关心支持可以直接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相关的金融、财税等政策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成本;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减少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