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发展的快慢,除了社会的整体因素外,在不同的发展起点、不同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还取决于经济环境的优劣。因此,正确认识和认真解决好经济环境的优化问题,对加快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良好的经济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经济环境下进行的,良好的经济环境是经济发展永久的、必需的客观前提。首先,良好的经济环境能使经济资源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合理的、有序的配置。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前提──生产要素(包括信息、技术等资源),都应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2.
谭道全 《老区建设》2008,(19):15-16
发展山区经济,创新发展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创新经济发展环境,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载体,环境破坏了,经济发展就会失去支撑: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现代化也无从谈起。同时,环境建设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推动经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不能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停止发展来维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环境及其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海 《南方经济》2004,(2):30-33
经济发展环境是以经济有机体为主体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三者形成以经济有机体为中心的圈型层次结构。经济发展环境的建构目标是建立符合国际竞争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建构动力是:政府是建设的主要动力、企业是营造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促进的强大动力,三者合力推动经济发展环境的建构和发展;建构原则是:渐进原则、特色原则、综合原则;当前的建构重点是:第一,政府要转变角色,优化政策环境。第二,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第三.人民群众要增强市场意识.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平 《中国经贸》2014,(17):146-146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从近几年我国发展的情况上看,因高排放、高消耗等问题,导致我国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它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战略,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理念主张循环利用物质,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消耗,便于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威胁,经济发展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支持长期经济发展的经济思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但长期以来,人们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混为一谈,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GDP高速增长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结果导致出现“有增长无发展”、“倒退的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制约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才能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结构变化等方面均衡、持续和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资源、是生产力,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就是环境经济。加强环境建设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必须要转变领导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为此,我旗把“不抓经济环境治理就是失职,不创造良好经济环境就是不称职”作为领导干部做好经济工作的标准之一,作为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对外开放工作的成效,依赖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玉田县牢固坚持对外开放,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开放促环境,以环境促开放,努力从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迈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目前仍然需要加以培育和保护。那么,怎样加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呢?着力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外部环境的优劣已成为决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当前,鹤城区政府对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十分重视,采取了系列措施,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从调查来看,环境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集中表现在法律政策不健全,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四乱”行为时有发生;社会上强揽工程、敲…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红 《中国经贸》2011,(14):16-17
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能源和社会的关系。随着中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短缺和环境的破坏严重的制约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世界的目标,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道路。本文在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冯彦周 《中国经贸》2011,(12):10-10
经济发展与环境成本控制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极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又分析了环境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总结了发展经济必须控制环境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蓉  屈莉莉 《科技和产业》2023,23(18):132-138
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选取2013—2021年中国9个主要的海运集装箱口岸城市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口岸营商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系统指标体系,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了各城市口岸营商环境与当地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各城市口岸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但不同城市间二者协调程度存在差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口岸营商环境滞后于经济发展现象,因此要持续加强口岸营商环境优化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区域的形象,是聚合各种生产要素的“洼地”,是区域竞争优势的“高地”,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没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县域经济就难以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必须立足于县域实际,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县份,真正把环境建设放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需要的高度来认识,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县域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谢磊 《科技和产业》2020,20(10):154-157
云浮市自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分析云浮产业发展现状及经济发展环境,发现其经济发展存在着五大短板: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市场机制作用有限、传统产业发展受限、新兴产业布局进展缓慢。经济动能转换缺乏创新要素投入、产业载体建设滞后、传统产业挤出效应和珠三角虹吸效应明显是短板产生的主要原因。补齐经济发展短板需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产业对接、优化营商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李雨芮 《中国经贸》2013,(10):10-11
台湾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市场环境制定了适合自身情况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方向,经过了几十午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海南作为我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其经济发展可借鉴台湾发展的经验,积极拓展对外发展,探索适合本省经济以及各个方面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资源环境问题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采取有效对策应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打好“红色旅游”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老区建设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当前,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老区社会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同时,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都为老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由此,老区建设应该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加快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正在兴起的“红色旅游”正是拓展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红色旅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从一定意义上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决于经济环境的改善,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首先也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这是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因此,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主要是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第一,把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党委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就是说,我们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建设,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