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益新  袁卫 《浙江林业》2009,(10):11-11
198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分田到户”翻版到集体林区,实行“均山到户”,要求林业“三定”,即稳定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我省是全国第一批开展林业“三定”工作的省份,说起当时的经历,省林业厅原厅长王宪恩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本刊读 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完成承包到户的林地约6.6亿亩,占集体林业用地的27.5%.今年,我国将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计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落实经营主体"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3.
南涧县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始终围绕“为群众负责,为历史负责”的要求开展工作,力争通过改革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力争林地林木的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明确到户到人,实现南涧林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在上虎、小铁窑、中山3个行政村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基本做到了山林能分包到户的分到户,不能分包到户的面积(股份)明确到户,流转的山林收益明确到户。目前林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央财政林业补贴政策效益项目对四川省的监测数据,构建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林地确权方式、农户补贴政策感知对林农山林经营积极性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按股分山到户,按面积分山到户能显著促进林农山林经营的积极性;林农对林业补贴政策越了解、感知补贴政策越好,其山林经营的积极性会越高。不过,在按股分山到户的地区,如果林农对补贴政策感知较差,其会利用产权模糊的集体林地发展家庭林业经济,从而间接提高其山林经营的积极性。因此,为促进林农山林经营的积极性,需采取全面推行按面积分山到户,加大林业补贴力度,强化林业补贴政策宣传,拓宽林农增收渠道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林到户后如何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南方林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林业合作经济或林业经济合作的探索是摆脱分林到户遇到的矛盾的重要方向。这个探索必然要出现多形式、多思路的局面。我们欢迎来自实践的调查分析报告,也欢迎理论性的论稿以及“引进”的借鉴材料。本期组发三篇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色财会》2006,(3):F0002-F0002
“十一五”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实施工程带动,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管理.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发展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努力把我国林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业》2010,(8):22-23
安吉县地处我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282.9万卣,其中有林地面积207万亩,占县域面积的73%。境内群山逶迤,茂林修竹,是中国著名竹乡和我省重点林区县。在中央林改政策的指引下,2006年,安吉县在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立足于建设现代林业、富民林业、和谐林业,不断加大山林纠纷的调处力度,保障了山林经营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成片集体林下户后如何加强经营管护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下户的情况在农村改革的起步阶段(1981~1984年)达县地区先是田统一经营,地承包到户,之后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田地均承包到户。此期,正处在落实林业“两制”阶段,不少地方党政领导把林业视为农业的一部分,林随旧走,把集体成片林划下户作为自  相似文献   

9.
20多年前林业三定时,各地集体的山林也曾分包到户,但农户担心政策变且不会经营,有的将分到手的山林大批砍伐。一些地方分下去的山林又由集体统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开化是全国重点林业县、省级重点林区。全县林业用地285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85%,林木蓄积量7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4%,山林评估总价值达150亿元,农民人均山林面积近10亩。2004年完成山林延包后,全县山林权证已全部发放到村到户到单位,山林权属明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青海、甘肃、宁夏地处我国高寒干旱、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的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其林改革工作十分艰苦。林改中产权到户、补贴到户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政府组织造林、发展自主经营的造林方式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同时,还存在林改工作经费缺口大、生态补偿标准低、基层林业管理服务不足、灌木林管理立法滞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介绍贵州、湖南两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完善政策措施方面具体的做法。两省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完成后积极探索建立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加强林业社会化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改革后的林业发展面临4个主要问题。建议在林业改革发展中切实稳定和落实好林地承包经营权,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修订《森林法》和完善林业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3.
<正> 用材林包到户,是贯彻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所说的用材林,指的是建国以来陆续营造的人工林,现在大都已连片成林,进入间伐利用或采伐利用期。关于用材林能否承包到户,不少同志是有顾虑的:现有用材林基本上都是社队集体营造的,是群众共同劳动的产物,分到户经营会不会动摇集体所有制,影响农村林业生产的社会主义方  相似文献   

14.
活了林 变了现 富了农——浙江丽水市深化林改亮点频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丽水市是典型的南方集体林区。其境内林业用地面积2151.3万亩,森林覆盖率77.6%。有着“浙江绿谷”、“华东氧吧”、“中国生态第一市”、“中国第一森林浴场”等雅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丽水开展了“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1985年,丽水市明晰了集体林权,72%的集体林地承包到户,林农们拿到林地20年的使用权。  相似文献   

15.
<正> 稳定山权林权,划分自留山,落实林业生产负任制,是农村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留山到户的目的,是要把责、权、利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千家万户植树造林,自主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加快绿化荒山,发展林业商品生产,兴林富民,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但就是我省自留山到户后的几年实践看,光有这项政策是不够的、事实上,不少地方自留山落到户已七、八年了,但荒山面貌改变不大,少数地方甚至把原有疏林砍光。当  相似文献   

16.
有效利用碳交易机制,促进我国林业增汇,从而以较低的社会经济成本实现我国碳减排控制目标,是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碳排放权供需均衡理论,以区域碳减排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纳入林业碳汇抵消履约机制的区域间碳交易模型;测度了2019—2030年我国不同省份林业增汇潜力,探究了要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将林业碳汇纳入碳交易框架对我国区域碳减排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林业增汇潜力巨大,2019—2030年我国林业碳汇增量累计达49.28亿吨,年均达4.1亿吨。(2)将林业碳汇纳入碳交易,对促进我国区域碳减排成本降低有显著促进作用。与未将林业碳汇纳入碳交易相比,当其以5%的比例纳入时,在国家自主贡献碳减排控制情景下,我国碳减排成本节约了7.3%,节约效应显著。而当林业碳汇抵消比例逐步提高时,成本节约程度将继续增加,但增速出现下降。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林业增汇、碳减排成本降低以及碳交易机制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业生产主要是以户经营,林业怎么办?根据我们在四川省邛崃,夹江、峨边、叙永等八县的调查,今后集体林业生产采取承包到户、以户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一、以户经营是发展集体林业的客观要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包干已成为农村生产的主要形式。林业也要  相似文献   

18.
《浙江林业》2011,(7):2-4
安吉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林业特别是竹产业是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安吉林业的发展面临一个新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传统林业劳动,越来越多分山到户的毛竹林面临无人经营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到安化县调查了林业生产问题。这个县山多田少具有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放宽了林业政策以后,他们按照“以林为主,林粮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调整了生产结构,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1979年至1983年6年造林总面积63万亩,超过1950年至1978年28年造林保存面积的总和,森林蓄积量也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化。 但是,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群众造林、育林和护林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已承包到户的68.1万亩宜林荒山,已造林的仅5.4万亩,占7%;除了实行林粮挂钩的乡村外,其他地方造林甚少。有些承包到户的用材林,还出现了乱砍滥伐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