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雷雷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3):47-52,封2
通过对比北京与东京城市空间及城市规划的演变,发现北京轨道交通存在滞后于城市空间演变的现象,导致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出现了耦合度低的状况.此外,北京各时期的卫星城镇建设的迟缓与轨道交通系统的不完善不无关系.在北京最新版的城市规划中,虽明确提出圈层式结构的交通发展策略,却出现了轨道交通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利用空间句法进一步对比...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化与城市机动车增长所带来的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性质。提出大城市的交通规划和管理应把机动性和可达性有机结合起来。一是积极鼓励发展大容量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使之成为大城市交通的主骨架 ;另一是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引导大城市中心产业向外扩散 ,减轻市中心区的交通和环境压力 ,积极推动多中心网络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来疏解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历来的理想,但这种理想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关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否节省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析表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源于两种不同形成机制的多中心结构,改善交通出行的多中心结构是以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5.
6.
作为“大城市病”中的一项顽疾,城市交通拥堵已困扰社会各界多年。近年,相应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并没有从根本上治理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从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并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文章基于“多中心”城市不同职住空间关系和不同交通模式,对多种情景组合进行模拟分析,探寻城市“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耦合关系,更好的解释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绩效”的作用机理。进一步以北京市为具体案例,构建交通模型,进行多情景模拟研究和分析,解释北京市“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动态关联和城市“空间绩效”的形成。模拟结果表明,高职住平衡度(65%以上)—低小汽车出行(20%)模式是最理想的城市空间规划模式。本研究有助于提升追求“多中心”、“空间绩效”的大城市交通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