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经济视角》2009,(6):19-22
吉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吉林城区,于1992年11月由国家院批准成立。近年来,吉林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集约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效益发展,着力建设创新高新区、实力高新区、和谐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地处“内陆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高新区率先发展、带动发展、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王利平  郭莉 《时代经贸》2012,(24):74-74
面对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高新技术产业和世界科技园区的迅速崛起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兰州高新区只有正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瓶颈与障碍,为高新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科技园区的差距,成为拉动甘肃经济增长的引擎。  相似文献   

3.
张勇 《经济与管理》2006,20(9):17-20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对经济的发展及带动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中国高新区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明显地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高新区缺乏产业特色和区域分工、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等,迫切需要我们对高新区的发展模式、服务体系、招商观念和管理体制等进行创新,以适应其生存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
詹敏 《经贸实践》2013,(10):36-37
杭州国家高新区(滨江)保持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二十多年来一贯坚持产业引领。一是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又致力于网络信息技术领域。作为全区第一大产业,杭州高新区信息技术产业今年有望突破干亿元大关,其中软件和集成电路成为高新区网络信息产业的两大基石。如果说,要简单概括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核心一个字一“网”:构建服务网、搭建平台网、优化政策网、发展“网”产业。  相似文献   

5.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近年来,随着各地普遍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我省与沿海发达省市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与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不断缩小,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界定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的内涵和特征,理顺了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间的关系,认为西部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是:高新技术产业对西部区域经济的贡献突出;西部各国家高新区之间存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趋同现象;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各项经济指标中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为如何解决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个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陆桥视野》2005,(9):19-20
8月16日,包括上海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内的来自全国27家国家级离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代表聚首乌鲁木齐高新区,宣布成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由此组成的联盟将致力于把乌鲁木齐高新区作为全国高新企业“走西口”的桥头堡,并整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为高新技术产品顺利走向中亚市场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8.
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抓好高新区建设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归纳提炼出高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五大动力机制的基础上,对比找出了湖北高新区产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成功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模式。对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构建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从而提出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将河南省的10个高新区根据其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提出高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发展对策: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从区外引进传统优势产业;第二阶段应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阶段应重视培育能力,增强竞争力,建立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科技企业的主要基地,高新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区发展空间有限,区内产业发展资源有限,只有充分融入区域发展中,形成与周边经济互补的格局,高新区才能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基于此,本文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对滨海高新区与京冀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地高新区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将河南省的10个高新区根据其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提出高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发展对策: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从区外引进传统优势产业;第二阶段应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阶段应重视培育能力。增强竞争力,建立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新区内产业聚群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1年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数十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高新区不仅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新体制的试验区和现代化城市的示范区。据科技部的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已达1010亿元,出口创汇总额达78亿美元。而且,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规模效应明显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已开始在各高新区屈起。但是与国际上成功的高新区相比,我国的高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些差距并不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先天因素如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所造成的,而是因为在我们的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内在的机制尚未建立,最终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如硅谷等成功的高技术产业园区的经验表明,产业聚群是高新技术园区内企业用至整个园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我国大部分高新区尽管已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业空间聚集,但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聚群。这是导致我国大部分高新区区内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新区是孵化、催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建设高新区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的一种普遍做法.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各国的高新区作为智力资源的密集区,不仅是区域创新的基础,更是国家创新体系形成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高新区创新模式特征的分析,结合太原高新区新产业园区规划的实例,试图摸索出园区规划在高新区创新环境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福州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时北京、苏州、西安3个高新区和区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福州市高新区和区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时福州高新区目前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应走内涵型、集约式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技术经济》2015,(11):8-14
构建了国家高新区极化与扩散叠加溢出效应指数。选取高新技术企业为参照样本,运用凯尼尔斯空间溢出模型,测算了2008—2013年国家高新区相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溢出效应,并从整体、空间和维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省域空间溢出效应呈N型波动特征,金融危机后其扩散效应增强;溢出效应在区域上沿内陆-沿海、北方-南方、西部-中部-东北-东部方向延长,在维度上向经济带动-社会贡献-创新驱动方向延长;东部地区的创新驱动溢出效应呈倒U型转换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发展导向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高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的形成有自身的机制和规律,高新区现有的产业集聚是政府主导的结果,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向高级阶段演进必须通过产业集群的自组织机制来完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持要素是高新区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要素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要素流动与竞合、技术创新、根植机制等的协同作用,可以促进产业集群自组织机制的形成。重视各要素的培育和完善,是高新区实施产业集群导向的主要手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发展,是提高创新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13-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创新效率的相关关系及地区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相对较高,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新区创新效率差异明显;国家高新区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对高新区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正向时滞效应;国家高新区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对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新时代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应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路径,注重开放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阶段性与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19.
杨畅  白雪洁 《当代经济科学》2013,35(4):91-101,127
本文重点考察了贸易开放对我国国家级高新区产出增长与收入结构的影响,运用2007-2010年我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与FDI的作用不同,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贸易开放加剧了市场竞争,不利于高新区的产出增长;技术收入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而下降,高新区收入结构差距被拉大,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结论是可靠的。通过进一步的理论阐述,本文认为贸易的竞争挤占效应对高新区技术收入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在开放环境下高新区的收益转化作用并不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利于高新区的发展与转型。这一结论对进一步明确我国高新区功能定位,培育企业在国际竞争下的的生存与适应能力具有尤为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高新区是我国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的重要模式。在正视加入WTO带给我国高新区严峻挑战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入世”带给我国高新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