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地资产核算是林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核算起步较晚,相对滞后,至今还没有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本文研究了林地与林地资产的概念与特征.通过总结我国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现状,探讨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必要性,揭示了当前开展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加快将林地资产纳入林业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森林是以林地为依托,林木为主体的各种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因此,森林资源是指林地上各种资源的总称。它包括林地资产、林木资产、林下动植物资产及微生物资产等;还应包括森林多种效益 (如保持水土、净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护物种和人类旅游休憩等 )的价值。根据目前条件,现阶段对森林资源资产的核算,仅限于对林木资产和林地资产的核算。本文根据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和商品林实行林木资本金制度的要求,就完善林木资产会计核算提出如下设想。 一、林木资产会计核算原则和账户体系 (一 )林木资…  相似文献   

3.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行为会逐步增多,为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加强流转管理,依法规范流转,保障公平交易,加快完善森林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对于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麻栗坡县集体林权改革和林地流转的现状和特点,分别用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林农参与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林农的受教育程度、对林地流转的认识程度、家庭林地和农地面积、农户家庭的林业收入、林地流转的容易程度及对森林资产评估的满意程度等因素影响林农参与林地流转的意愿,提出了实现林地流转必须要提高教育水平,建立并完善林地流转体系、林业服务体系及森林资产评估体系,并搭建林地流转平台,健全法制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业大财经的多项资产综合核算体系的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综合核算的三类核算林业多项资产综合核算可分为业务核算、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三类。业务核算在我国有先进的监测系统和较完善的调查手段,因此,核算水平是比较高的;会计核算是在业务核算与统计核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侧重对林业资产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进行初步研究。1.林业资产统计核算林业资产统计核算既包括实物量统计,也包括价值量统计;既包括静态统计,也包括动态统计。其主要内容有:各类土地面积统计;森林面积蓄积统计;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蓄积统计;林地面积变化统计;森林蓄积变化统计;森林采伐消耗…  相似文献   

6.
一、现行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体系的内容财政部和林业部1995年修订并新颁发的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初步建立了包括林木资产的分类、计价和增减变动等一系列会计核算办法;明确规定了林木资产按其提供的效益和用途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作为核算对象,有条件的场围在各林种造抚成本下,可按林班或小班进行明细核算;确定了林水资产的成本核算范围;明确了各种林的成本核算期;从而基本上确定了现行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并规定在核算当年营林成本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林木资产生产全过程的费用核算…  相似文献   

7.
岳上植 《绿色财会》2002,(12):32-35
(二)综合核算的三类核算 林业多项资产综合核算可分为业务核算、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三类.业务核算在我国有先进的监测系统和较完善的调查手段,因此,核算水平是比较高的;会计核算是在业务核算与统计核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侧重对林业资产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实施林地资产独立核算的客观理论基础,在对林地资产的计量依据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地资产的具体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为规范我国生物资产会计核算提供了基础的依据,但如何实施将是一个难题.在对公益性林木资产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公益性林木资产的会计计量、确认、日常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了重点探讨,试图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益性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由此可见,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势在必行。当前在国有林区已经开始进行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工作,但在其财务收支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还没有出台一些具体规定,在这方面亟需规范,本文主要就此提出一些具体意见。一、财务收支管理(一)账户设置原则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账户设置应本着单独设账、单独核算、单独开户的原则。(二)资金管理原则国有林区森工企…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各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在探索多种形式不断盘活集体存量资产资源,其中土地收益数额较大,需要加强核算管理,同时正确开展应纳税费核算。现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对农村集体土地"租赁、发包和流转"等取得收益和纳税会计核算作  相似文献   

12.
倪里奋 《绿色财会》2000,(12):16-17
林地有否价值?有多大的价值?如何确定林地的价值?这是国有林场会计核算中继林木资产核算后又一大难题.计划经济年代,森林无价,林地更无价值可言.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林业经济活动中的森林转让、合资经营、联营造林、作价入股以及国有林场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经济现象都迫切要求我们对林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劳动资料--林地作出比较全面的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3.
对林木资产和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森林资源资产中的林木资产和林地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作一些分析探讨,提出一些理论和实务操作中的相关建议,进而提出对完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林地资源与林地资产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及土地使用制度的完善,林地资源的资产特性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林地资源产权的评估、流转及其规范,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焦点之一;初步阐述了林地资源的基本内涵和属性,及其与林地资产的区别和联系;提出在林地资源利用过程中,既要考虑林地作为资源的特点又要考虑林地作为资产的特点,在两者发生冲突时,林地资产管理和利用应当服从林地资源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广俊 《绿色财会》2004,(11):23-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由此可见,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势在必行.当前在国有林区已经开始进行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工作,但在其财务收支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还没有出台一些具体规定,在这方面亟需规范,本文主要就此提出一些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6.
林地资产价值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有否价值?有多大的价值?如何确定林地的价值?这是国有林场会计核算中继林木资产核算后又一大难题。计划经济年代,森林无价,林地更无价值可言。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林业经济活动中的森林转让、合资经营、联营造林、作价入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国内外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历史背景基础上,阐述了林地和林地资产的概念和特征,对林地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理论思考。指出如下观点:林地资产应确认为不动产的固定资产,林地使用权转让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林地资产的计量模式应选择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历史成本或公允价值应作为其计量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副产品流转会计核算例释刘汝燮新的增值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实施,使商业企业农副产品流转的会计核算有了不少改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农副产品的收购、保管、销售业务作一介绍。一、农副产品收购的核算(一)农副产品直接购进的核算1.报帐补款方...  相似文献   

19.
张心灵 《绿色财会》2000,(11):40-42
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由于它不同于企业一般的交易行为,因此在会计核算上有其特殊性.非货币性交易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交易,即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两种交易类型在核算范围及内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交易损益的确认与核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作为涉及非货币性交易的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必须正确区分两种交易类型,分别进行不同的核算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人工林资产做为林业企业一项特殊资产具管理及核算方法经多次变革,历经了营林费用核算、人工林资产核算两个主要阶段,按现行林业企业财务管理要求将其做为一项资产管理。本着核算服务于管理的原则,结合人工林资产的形成过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政策,组织好资产会计核算是当前乃至今后林业企业营林会计核算的中心工作。一、人工林资产核算的有关会计原则人工林资产是林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人工林资产纳入会计核算进行连续记录,定期核实其实物量和价值量,作为考核营林生产单位经营业绩,维护林价投资资产的安全、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