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合约分析剩余控制权存在条件,探讨特定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古典边际分析框架考察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代表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的边际产出,将剩余控制权收益从公司绩效中分离出来;最后,引入奈特的保险机制研究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公司中的转移特征,并研究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1)信息不完全与谋取经济利润目的同时存在才可能形成剩余控制权;(2)剩余控制权依赖于特定控制权的界定并在其行使过程中持续向特定控制权转化,并通过委托一代理关系形成完整的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3)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决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通过人力资本在公司生产函数中的边际产出来刻度;(4)由于人力资本的不可质押性,剩余控制权收益一定为正.  相似文献   

2.
产权结构、企业契约和治理结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体,可分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项。产权结构不仅便于明确各产权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也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与企业契约有效达成的前提条件。企业契约对产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司治理结构赖以产生的条件,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制约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变迁,也制约着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绩效。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需要若干机制共同作用,才能满足公司治理的全部需求,保证公司治理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国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是国企治理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国企的剩余控制权由管理层获得,导致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通过控制权的适度分享与剩余索取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适度配置,有利于优化国企治理结构,解决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国企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契约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实现控制权的分散、由单边控制向双边和多边控制的过度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权配置方式。预收预付款(定金)作为购销契约中约束买方的一种有效机制,只要合理的设计其数量,也能对卖方形成约束,实现买卖双方剩余控制权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在契约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实现控制权的分散、由单边控制向双边和多边控制的过度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权配置方式.预收预付款(定金)作为购销契约中约束买方的一种有效机制,只要合理的设计其数量,也能对卖方形成约束,实现买卖双方剩余控制权的均衡.  相似文献   

6.
一、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 所谓公司治理也叫“法人治理”,从广义上讲包括四个方面:1.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合同,是以合约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特别是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3.公司治理的起因是产权分离。  相似文献   

7.
冯燕 《财经论丛》2008,(3):73-77
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三个方面对中美企业的财务控制权配置进行了比较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融资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董事会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总结出我国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改善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控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所谓公司治理也叫“法人治理”,从广义上讲包括四个方面:1.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合同,是以合约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特别是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3.公司治理的起因是产权分离。4.公司治理的形式多种多  相似文献   

9.
国有公司控制权转移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国有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在对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的制度背景和特征进行总结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企业财权配置就是把企业财权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加以分配,以发挥企业财权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它是企业所有权配置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合理地配置企业财权,对于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效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公司的财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的存在不仅构成公司控制权的基础,也反映了股东和债权人对公司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了公司财权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股权契约和债权契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影响,反映了所有权的控制和债务的潜在压力能够迫使经营者约束自己的行为,恪尽职守,减少疏忽与浪费,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认为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结构,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应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拥有不同权重的控制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有公司控制权转移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国有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在对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的制度背景和特征进行总结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铭君 《商》2014,(5):174-174
公司控制权市场属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一种,公司控制权市场源于国外,并且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的控制权市场也经历了多个不同时期,并且在控制权市场的研究上方兴未艾。所以,我国的控制权市场的研究方兴未艾。因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关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控制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为始,从具体上对控制市场为我国控制权转移产生的作用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认为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结构,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应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拥有不同权重的控制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功能,进一步从理论角度阐述传统机制之下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状态,并且结合产权制度论述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经济绩效,对竞争、产权、治理机制及效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构建公司治理结构面临许多问题: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界定问题;银行控制权配置结构优化问题;委托代理层次调整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些原则性办法。  相似文献   

16.
杨森 《现代商业》2007,(20):117-118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于合理分配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董事会成员控制权分配与相应制度建设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剩余控制权视角对董事会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在董事会组成人数和成员选择上寻求最佳组合点是董事会控制权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合理选择代表各方利益要求的董事会成员并赋予其必要的权力以及在各成员中形成制衡性的均衡局面是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陈圣飞 《商业时代》2012,(31):79-81
企业的制度结构具体表现为所有权结构及雇佣结构。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决定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权威的分布则决定企业的雇佣结构。借助经济组织理论,本文对企业制度结构的形成逻辑进行了经济学解释,以此为基础,认为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同时实现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于合理分配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董事会成员控制权分配与相应制度建设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剩余控制权视角对董事会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在董事会组成人数和成员选择上寻求最佳组合点是董事会控制权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合理选择代表各方利益要求的董事会成员并赋予其必要的权力以及在各成员中形成制衡性的均衡局面是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公司治理机制和公司业绩的因素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在改善公司治理效应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企业治理的最优模式对于当前我国的企业改革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20.
盛锦春 《商业时代》2006,(17):69-7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完善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化配置和转移,以及有序的公司控制权竞争机制,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应当让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和转移实现市场化并竞争,以充分发挥公司控制权争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