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孙淑英 《北方经贸》2007,(12):89-90
从2006年6月起,央行及各大商业银行均提高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其原因主要是抑制"房地产热"的趋势继续漫延,从而稳定房地产市场。2007年9月,央行正式公布了提高第二套住房房贷的办法,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提高冲击了二手房交易市场,致使楼市成交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马骏  于欣 《新财富》2005,(11):12-13
M2由7月份的16.3%增加到8月份的17.3%;6—7月份房地产市场上竣工面积、施工面积和开发用地等指标回升;进口增长率由7月份的15%加速到8月份的23%。这一些迹象使一部分人怀疑货币政策目前是不是已经变得宽松.房地产市场是否也再次升温。我们确信.这些仅仅是由数据失真导致的错误信号,央行无意放松其货币政策.同时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不是加速而是减速。  相似文献   

3.
注意管理好通胀预期,是最近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政策着力点,也是未来货币政策变化的关键。因为,无论是当前国际上各国流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还是“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CPI的变化是各国央  相似文献   

4.
李雪松  杨珂 《商场现代化》2006,(5X):205-205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投资呈快速增长,从投入房地产的信贷呈快速增长就可以看出这一点。1998年~2002年,个人住房贷款年均增长率为112.8%,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贷款年均增长率达到253%,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8年末的3100亿元上升到2003年末的2.13万亿元。尽管实施了比较严厉的有针对性的紧缩政策,房地产行业贷款仍然居高不下。截至2004年6月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36.1%。本文将从央行与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来说明各自力量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抵消从而分析我国央行针对房地产投资过热的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江福秀 《中国市场》2008,(52):186-187
本文根据对广西今年1-9月房地产运行态势的分析,得出了广西房地产增速减缓,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降,房屋价格持续走低的结论,并且从土地供应的角度对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搞活广西房地产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     
《广告大观》2010,(11):18-18
搜房网2010年Q3持续领跑房地产网络展示广告市场 全球权威机构CR—Nieben《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房地产网络展示广告市场研究项目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房地产网络展示广告市场第三季度呈持续增长态势,广告推广项目、广告主数、创意数环比第二季度均有稳健增长。搜房网在这三个指标中所占比重相较第二季度也有大幅度突破,行业占比均为6—7成左右,  相似文献   

7.
李丹丹 《华商》2013,(11):11-11
11月5日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首次以专栏形式重点介绍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于货币政策的扰动与潜在风险。在同业业务发展火爆、监管部门拟对其加强监管的当下,央行详尽阐述同业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渐升,并指出不规范的同业业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房贷规模成倍扩大。在1998年以前,银行房地产信贷的主要对象是房地产开发企业,1998年以后才扩展到个人住房消费信贷。2006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9.
马骥 《商界领袖》2003,(9):72-75
房地产业界都熟悉和热烈讨论的所谓的121号件.就是央行于2003年6月13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资业务管理的通知》,其中,对于规范今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央行在政策上作出了重大“修正”。其中,有的让业界心惊肉跳,有的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应……  相似文献   

10.
程默 《大经贸》2009,(12):84-85
尽管央行一直声称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不大,但在11月11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中,首度把“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的新表述,加进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提法中。  相似文献   

11.
《商》2012,(19):8-8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鉴于欧、美、日、巴西、印度等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货币扩张性政策,因此,市场对此次中国央行会议充满期待。但十分遗憾,央行的报告,除了有针对性地指出"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房价不断攀高。然而,自从发生了温州房价暴跌和北京房价“跳水”事件后,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拐点论。房地产投资开始放缓、住宅类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额下降、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不足、美国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和美元升值及人民币可能出现贬值、银行对房地产市场贷款收紧、国内房地产严重过剩是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立场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今年按揭贷款直到现在还未完成年纫的计划,而往年第三季度时基本上已完成了全年指标。相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国金融机构的个人房贷比8月仅增长190亿元,不及去年的五分之一。虽然指标完成困难,但各家商业银行都不敢贸然触犯央行所定的“红线”。  相似文献   

14.
《四川物价》2009,(3):28-29
阅读:《中国证券报》不久前报道说;最近一段时间,人们从央行副行长易纲反复强调的“当前利率水平并不高”中揣测,央行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观察家指出,近来信贷的爆发性增长,确实降低了眼前继续大幅降息的必要性,降息更可能发生在未来信贷回落之后。央行看得更远一些,货币政策按兵不动,还可防止通缩之后通胀的出现。1月份创下近几年单月同比增速记录的人民币贷款与MI的低增速形成明显反差,说明货币政策防通缩、刺激经济活跃的短期效果不明显。其实,如果没有其他保增长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15.
《商》2014,(3)
<正>春节前,央行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对于后续的货币政策预期,市场出现一定分歧。因此,节后央行的2013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以下简称四季度报告)也较受关注。在2月8日央行发布的上述报告中称,下一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上述表述与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基本一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去年大的货币政策取向,央行和其他政策部门可能都觉得没有问题,也就是"中性、不放水"。节前流动性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银行加息利率上升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信贷,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外贸以及财政收入的影响,得出利率上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CPI同比涨幅高;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致使信贷需求有所放缓;央行提高基准利率,紧缩货币政策使PMI开始不断回落;出口增速放缓,进口规模下滑,贸易顺差增大;财政收入增幅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家计委、建设部等权威部门陆续针对房地产过热现象表态。此次权威部门的声音,一改去年那种担忧或疑虑的口吻,而且以十分直白的方式告诫,去年房地产行业已经出现了泡沫,并且表示将采取实质性措施整顿,规范该行业。 从政策延续性角度来看,有关部门对于房地产行业过热现象并末熟视无睹,而且各部门采取具体措施的落脚点也一脉相承。比如,去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在其《200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醒各商业银行,严格审查住房贷款。而在今年举行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也发出了严格控制自有资金不足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项目。由此可见,在我国入世之后各方金融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的环境之中,政策这只“无形的手”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行业动向。当有关部门有言在先、房地产热度依旧不退的情况下,再次强调宏观调控便在情理之中了。 认识市场需要过程,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在房地产行业高速运行5年之后,应有一番清醒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品牌》2011,(11):5-5
<正>中国应考虑放松货币政策。——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指出:面临着通胀下降,但经济增速却因为外界形势不明朗和房地产市场降温等因素可能迅速下滑的大环境下,中国应该考虑放松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的软着陆。目前是开始实施"放松"政策的正确时点,中国需要货  相似文献   

19.
宏观/动向     
1-3月8457亿新增贷款流入房市央行20日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一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房地产人民币贷款新增8457亿元。对比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6万亿元的总量,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贷款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易宪容 《商界名家》2005,(10):88-90
央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撰写的《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建议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但是,这个建议一提出.就如在房地产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立即引起房地产开发商们的集体性恐慌。同时.建设部对此立即作出反应.召集了若干房地产开发商“论证”一番,并由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于8月24日宣布:近期不会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理由是:“从十多年的实践看,这一制度与我国国情是适应的,目前还不能取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