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从资源配置的系统结构认识财政,财政是政府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是连接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领域配置资源的媒介,关注的是“联系”,资源的“来龙去脉”。国家治理是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的有机体,财政治理是协调处理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治理系统之间的秩序,强调的是“界限”,治理规则的确定性,关键是财政自身的治理,即预算机制和预算能力。现代财政就是公共财政,预算规制秩序之中运行的财政,财政现代化就是财政公共化。中国式财政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是“公共权力+财产权利”即“双元结构财政”,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经济领域主要是市场效率问题,关键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社会领域主要是社会保障的公平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负担分配;政治领域关键是制约支配资源配置的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家治理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方式多向度、作用边界清晰、注重契约精神等鲜明特征,财政是有效实施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发挥财政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需要针对制度建设、财政运行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一步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契约精神、法治意识、适度保障理念和国际视野等现代财政治理理念,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夯实财政经济发展基础,健全财政保障及约束机制,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财政制度,以有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赵术高 《财政监督》2023,(15):19-25
信息技术、数据技术正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并给国家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正引领财政治理从传统财政管理向数字财政治理的深刻转变。作为财政治理的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更能克服财政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促使财政治理沿着预算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价值咨询、价值管理与知识积累的逻辑演进和良性路径变迁。  相似文献   

4.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理念,将现代国家的国家治理与财政视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对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分析因此也必须以国家治理的阶段性变化为依据。本文回顾了发达国家历史上国家治理与财政的同步演进。根据国家意志与国民意志之间所经历的冲突、并立和融合三种状态,将国家治理划分为“强国”“富民”和“民主”三个发展阶段,并据此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时期的国家治理特征。在各个时期,财政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虽然有所差别,但满足该阶段国家治理的需要都是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力,突出表现为财政的经济治理职能、社会治理职能和政府治理职能相继成为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通过明确国家治理概念、划分国家治理阶段、界定与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政职能和梳理国家治理背景下的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本文尝试将“国家治理”理念构建为真正能够用于阐释和说明具体财政现象的分析性原理。  相似文献   

5.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话语体系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综合表达,梳理研究财政治理话语体系,对审视中国财政发展历程以及深化财政领域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1—2020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讲话文本,运用LDA主题模型分析方法,深入研究1980年代以来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变迁。结果显示:(1)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具有阶段性特征,即在1981—1993年、1994—2002年、2003—2012年、2013—2020年,分别呈现出“国家性”“公共性”“科学性”与“民生性”;(2)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演化具有四条鲜明的主线索,分别是健全完善财税体制、服务保障民生需求、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及加强对外交流合作;(3)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表现出“薪火相传的继承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的双重特点,表明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不仅是一个前后传承的接续形态,还是一个推陈出新的演化过程。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廓清中国财政治理话语体系变迁,为观察审视中国财政发展历程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陈龙 《财政研究》2020,(11):21-32
财政能力是国家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从财政汲取能力和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研究财政能力,并以财政收入的量和财政支出的效率作为衡量标准,不能充分揭示财政能力的内在特质,并限制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财政能力的基本问题,并提出"需要"的满足过程亦即风险的形成过程,"三种需要"的矛盾运动是公共风险产生的根源,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是财政能力的逻辑起点和最终体现。从公共风险视角,基于国家治理的"3+1"架构,提出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财政能力集,以及财政在伦理道德中的规范和引导能力,并提出风险分配的公平与正义是财政的基本伦理。本文还提出这些财政能力并非平行的,而是具有层次性。财政能力的延展,呈现出不均衡向均衡动态发展、协调性日趋增强等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经济社会风险加剧,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是激化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下,现有临时性、分散性的财政应急治理机制已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需要,财政应急治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改革势在必行.将韧性理论和财政应急治理理论相融合,衍生出"财政韧性"这一新生概念,包括收支管理结构、应急阶段结构、政府间层次结构三种逻辑结构;以财政韧性为统领、以完善财政应急治理体系和提升财政应急治理能力为目标,构建了财政应急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新思路;从引入突发事件防控基金制度、建立应急预算管理制度、构筑财政韧性信息网络三条路径实现我国财政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程瑜 《财政研究》2020,(11):12-20
本文试图从行为主义的视角来研究财政基础理论。行为主义视角下,财政的逻辑起点是基于集体行为的逻辑。财政的本质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集体行为规则。国家治理的基本内核是追求集体行为确定性的公共风险治理,财政作为减少不确定性、防范化解公共风险的防御机制,与国家治理的基本内核高度一致。走向基于行为主义的财政治理之道,需要建立新的思维方式,从确定性思维转向不确定性思维;基于不确定性思维引导行为预期;建立不同财政行为主体之间责任分担和风险分散机制;遵循风险理性原则进行财政行为治理,以实现公共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9.
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同时,国家治理也是一项庞大且综合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政府会计治理既与国家治理宏观设计密切联系,同时又对公共财政治理产生直接巨大的作用。为此,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先进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是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胡颖廉 《财政研究》2022,(12):19-33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文探讨了财政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在提炼出社会治理事务类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基于风险的社会治理事权划分-财政支出”解释框架和指标体系,描述2013年以来社会治理公共财政支出情况;并选取食品安全监管、社会组织管理、狭义公共安全、城乡社区治理等典型事务,采用比较案例方法,分析财政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路径。本文认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嵌入型财政制度,社会治理财政支出应合理扩张,从而平衡好秩序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赵广红 《理财》2024,(1):21-23
<正>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财政审计的角色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同时,财政审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既面临挑战,又蕴藏机遇。只有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财政审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和地位财政审计确保了财政运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效益性,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关键支持。首先,财政审计监督和评估财政活动,确保合法性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2.
于雯杰 《财政科学》2021,64(4):50-58,105
在过去几十年,发达国家通过引入以治理为核心的改革和创新,大多已经形成成熟完善的现代财政治理框架和体系.研究表明,现代财政治理的有效路径应当包括健全的法律体系、统一的财权、合理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社会组织的参与、以人为本的财政支出结构等五个要素.从全面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角度出发,研究提出对我国财政提质增效的四点启示:一是提高财政纪律的法律约束性;二是统一财权,提高财政内外统筹的能力;三是加强社会组织在现代财政治理中的参与度;四是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结构,做到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3.
吕炜 《财政研究》2021,(9):3-13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战略大局,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财政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科学认识和处理若干重大关系,以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在完善国家治理和制度体系层面,要处理好财政与党的领导、国家治理,财政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关系;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层面,要处理好财政与改革、发展,财政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层面,要处理好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地方债与防风险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重大关系,才能做出财政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部署,为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做好服务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玲  许航敏 《中国金融》2023,(22):46-47
<正>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组成部分,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组成部分,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可更好地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统筹调控等方面的作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也意味着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但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且财政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在直面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来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5.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主权和国家强制力为基础的国民收入再分配。随着国家性质的演化,当前国家职能更加注重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也赋予财政民主性、法治性、民生性等现代财政的特征。深化对财政规律的再认识,按财政规律办事,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之必需。哪些财政行为背离了现代财政运行规律,哪些财政行为不利于现代国家治理,要通过什么手段来约束和规范财政行为,只有在把握现代财政规律的基础上寻求答案。财政规律与财政监督之间的联系同样需要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农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三农"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所以,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是否到位,既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支农工作成效和财政支农的职能发挥,也关系到我国农业治理体系和农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否实现。本报告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财政支农现状,研究如何通过全面深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农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三农"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所以,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是否到位,既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支农工作成效和财政支农的职能发挥,也关系到我国农业治理体系和农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否实现。本报告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财政支农现状,研究如何通过全面深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财政运行过程视角,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分解为预算能力、执行能力和平衡能力,并构建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2019年数据,在采取熵值法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而中部地区最低,存在一定的“中等地区”现象;第二,收入分权和国地税合并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影响为正,而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影响为负;第三,东部地区财政治理能力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为显著,西部地区受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中部地区受收入分权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系统提出提升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财政职能作用做了重要而明确的论断,为下一步的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国财政系统治理商业贿赂电视电话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大决策,全面部署财政系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刚才,北京市、辽宁省和河南省财政部门的同志作了专题发言,讲得很好。下面,我就财政系统如何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