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品牌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最初谈自主品牌的人都是很单纯的,不过就是想为中国汽车工业荐言献策而已。"何龙之争"原想把自主品牌的讨论变成论战,  相似文献   

2.
向寒松 《董事会》2005,(10):43-43
近日关于自主品牌的讨论突然之间又多了起来,始作俑者是龙永图,此君在不久前召开的“花都汽车论坛”上放言:“不能够为了自主品牌而搞什么自主品牌。”此言一出,当即惹恼了台下的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何老当即站起来痛批“龙氏歪论”,弄得一向雄辩的龙永图不得不用“历史会证明一切”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3.
沈小雨:最近有两个话题引起社会的关注,一个是龙永图与何光远在广州关于汽车自主品牌的议论。一个是温家宝总理关心小排量汽车的问题,要求各地政府取消歧视限制小排量汽车的有关法规,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汽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维斗带来的提案,是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升级"。虽然话题不新鲜,但是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商用车和乘用车的中低端,口碑不高、盈利能力差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时,这些问题或许不被重视、不够突出,但随着今年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中国汽车工业到了  相似文献   

5.
声音     
《汽车观察》2008,(2):18-18
"未来三年将是自主创新的大好时机。"我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陈光祖近日指出,自主品牌汽车的活动范围正在不断变化和提升,我国汽车的出口将不断深化,成为实现"走出去"发展战略一大亮点,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正在酝酿在2008年会有新的花朵出现,也都增添了自主品牌的新意念,小排量汽车将在车燃油税等支援下,有望给自主品牌一个反弹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摩配》2006,(9):18-18
近两年,自主研发必称自主品牌,许多人认为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华晨、奇瑞、吉利等民族车企的发展,并进而提出这些自主品牌的自主研发决定了中国汽车发展的走向。在这种舆论导向之下,媒体几乎持一边倒的态度,认为自主品牌对于中国汽车功莫大焉,而合资车企除了为外方获取市场和利润之外,对于自主研发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合资车企中从事技术和研发的人员大部分为中国人,而且这些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的成果大部分也应用在国内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2008年10月18日表示,国防科工管理要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有效途径,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融入国家工业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摩配》2006,(12):44-45,43
产品篇2006年即将过去。这一年里,我国的汽车工业又有了可喜的变化。汽车产销有望突破700万辆,市场销量超过日本并成为世界第二汽车消费大国。今年北京车展上,人们感受到了自主品牌的爆发。我们为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而欣喜,更为自主品牌企业的壮大而自豪。回顾一年来自主品牌企业所走的路,自主品牌收获了什么?新能源汽车之路关键词: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动力事件回放:节油成为2006年大家关  相似文献   

9.
声音     
《汽车观察》2008,(4):26-26
"自主品牌只有背水一战才有希望"吉利汽车总经理李书福近日表示,中国自主品牌实现品牌提升的惟一办法是技术突破。政府也应该从立法、政策各方面为自主创新的企业提供配套的东西以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张静 《汽车观察》2011,(8):90-95
尽管国家相关政策已经向自主品牌倾斜,但"官本位"思想对自主品牌的惯性歧视仍犹如一道玻璃板,把自主品牌车企挡在了政府采购门外。"索尼是我的左脸,三洋是我的右脸。"这是日本前首相中曾康弘的一句名言,不惜将本国商品品牌作为自己在国际上的脸面,意在说明国产品牌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合资品牌采购量占我国公务车采购规模近90%,多数政府部门对自主品牌汽车的采购意愿并不高。针对这个话题,《汽车观察》借2011年7月8日至13日"中国品牌汽车博览会"举办之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时期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汽车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重视,一直坚持自主发展的安徽汽车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安徽要从汽车工业大省迈向汽车工业强省,仍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安徽汽车工业的现状及特点、面临的发展环境及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十一五"时期安徽省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奇瑞、华晨、吉利、哈飞等部分国有、民营汽车企业看到并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大胆地进行自主品牌产品的开发实践。 组织方式 哈飞、华晨、奇瑞、吉利在开发组织上的共同特点是,以我为主,广泛灵活地利用国内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开发,培养锻炼人才,拥有自主开发的产品,初步创立了企业自己的自主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13.
从1999年提出自主创新工程的提案后,一晃15年过去了,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胡树华今年带来的提案依然是关于自主创新工程的。汽车行业提自主创新提了多年,虽有成绩,但是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从去年开始,自主品牌遇到了很多问题,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之路该怎么走,成为业内有识之士一直在思索和探讨的话题。在报道全国"两会"之前,就有业内人士希望《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带给代表委员一个问题:自主创新的  相似文献   

14.
论剑     
一个熟悉的话题:自主品牌遭遇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在合资品牌的强力阻击下市场份额开始滑坡于是催生了一系列的思考:自主品牌是否就是整车厂的事?自主品牌是否需要一个自主的产业链来支撑?自主的整车企业和自主的零部件企业如何同步发展?坚持自主和国际化之间是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今年汽车界"两会"代表最热的话题之一。如何让自主品牌汽车与世界接轨?如何解决汽车增长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如何确保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是汽车行业景为关注的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则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示范运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韩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对新能源汽车的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汽车观察》2011,(6):15-15
“继续支持深化中外合资” 5月20日,在“全球汽车产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对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的发展,表明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态度。“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政府将利用政策从准入方面给予约束。中国需要强大自主品牌,但将继续支持深化中外合资,同时将鼓励合资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工业最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起伏跌宕,自主品牌发展也是有喜有忧。如何看待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自主品牌汽车将如何发展?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主品牌原本是奇瑞、吉利等民族汽车工业的代名词,但最近合资汽车企业也加入这一阵营,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继广汽本田发布自主品牌“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启用“宝骏”、东风日产友布“启辰”之后,神龙汽车也在最近公布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启动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计划。此外,一汽丰田、东风本田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推出合资公司旗下的全新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与企业国际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与出路在国际汽车市场上,除了传统的货车,一直以来很少能看到中国制造或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身影。中国制造的汽车几乎悉数销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国外生产基地也屈指可数。相比之下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口比重很高,根据CSM的数据,去年日本、韩国和德  相似文献   

20.
新闻速览     
【声音】现已确定明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为11%。——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日前指出,明年工业发展将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