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从企业、财政、银行三者关系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问题。作者认为,要规范企业、财政、银行的关系,应明确银行是国家分配的主渠道,变财政“暗补”为银行自主性投资,下放财政事权;建立“反倒逼机制”,将企业挤进自求发展的轨道;实行参股制,规范企业、财政、银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5.
6.
在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传统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其中存在问题最为显著的当属农村信用社了,所以其改革任务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背景为铺垫,对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重点剖析,指出其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提供建设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银行体系改革与企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对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的措施。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消了政府的直接拨款,而引人有息的银行贷款。然而,由于贷款者(国有银行)与贷款者(国有企业)同属于国家所有制,贷款仅仅是资金在国有部门内部的流动,因而借款者根本不重视借款的偿还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大量“三角债的”出现就是这种“软债权约束”的表现。与此同时,由于中央部委和地方当局都可以对银行的信贷决策施加重大的影响,银行仍需从事所谓的政策性贷款,包括为亏损的国有企业提供宽松的信贷条件、为国家的粮食收购提供资金、为国家指定的优先投资项目拨款等等,因此,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在银行信贷方面的表现仍很突出。实际上,国家的信代指标一直延续到1998年1月才正式废除。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是通过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确立起来的,为的是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使其发展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我国于1994年开始金融体制改革,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于商业性金融业务相分离,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相似文献
10.
11.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两大核算基础运用在我国各种性质的单位中。我国事业单位长久以来一直以非营利性为特征,在会计核算上也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主要的计量基础。本文在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背景下,对现行会计核算基础进行分析,并借鉴美国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基础模式,提出几点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我国银行改革的回顾与分析——基于银行与政府关系演变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可以说是从"大一统"银行体制到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体制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银行与政府关系演变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是如何由政府附属的金融管理机关蜕变为完全的独立市场主体,最终缩小与国际一流银行的差距.本文结合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变迁的过程,思索银行体制改革是如何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并保证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考察银行恢复与重建、企业化经营、商业化改革、实现与国际接轨四个阶段的背景、进程、绩效考核,以此得出我国银行未来改革的前景与动力.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企业化政府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行政改革理论。文章探讨了西方企业化政府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银行岗位培训的难点及对策思考●杨维斌银行岗位培训是银行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银行智力投资的重要方面。通过对职工的培养和训练,可以为银行提供所需要的人才。鉴于近年来金融部门开展岗位培训的现状,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岗位培训的难点岗位培训是按岗位规范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