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集中讨论一下财政和银行关系问题,很有必要。它对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做到既有明确分工,又同心协力,为国家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改革财政银行体制的障碍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财政、小银行”的分工思想,是目前改革财政银行体制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到财政和银行性质范围和活动领域的问题,也关系到如何处理财政、银行、企业三者关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讨论清楚,不用说财政与银行分工协作问题难于解决,就连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也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在客观上打破了传统的由银行、财政垄断的投资体系,形成了银行、财政和证券市场“三位一体”的新型投资格局.本文通过分析证券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措施进行了探索,目的在于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向更完善、更规范的方向渐进。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实现这一原则,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从而增强了企业的主动精神,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企业自负盈亏这个核心问题上,自负其盈很容易地迅速实现了;自负其亏却因困难重重未能实现(本文论述均指经营性亏损,不包括政策性亏损),亏损企业仍在吃国家的“大锅饭”。在企业不能破产,工人不能待业的情况下,银行对于经营不善的企业事实上无法收回到期贷款,还不得不用新的贷款来补贴维持。所谓“借了钱可以不还”、“人人可以干预国家发票子”的老问题依然存在。近来由于财政加强管理和利改税第二步的施行,企业通过财政吃国家“大锅饭”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了,而通过银行吃国家“大锅饭”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企业与银行双向选择不宜提倡杨瑞宏,董国强由于“银行选企业,企业选银行”的决策导向,扰乱了正常的银企关系,加剧了银行的不规范经营。银行选择企业,必然形成几家银行都向效益好的企业倾斜,专业对口应扶持的企业却无人问津。企业选择银行必然导致“此行贷彼行存”。...  相似文献   

5.
1988年财政、信贷双收紧方针的确定,现实地将财政与银行怎样协同配合以及如何理顺财政与银行关系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由此引起了1987年9月28日财政与银行副部长级高层次的对话,对话会上中青年财金工作者提出了“分家”与“合作”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难点和对策选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难点,根本不是象“范文”中所说的“是企业、财政对银行多方掣肘所致”,而主要是由于现行大一统的银行体制的沿袭,更与整个经济体制的转换相联系,也不能采取用银行职能代替财政职能,把银行界定为“国家分配资金的主渠道”。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面临的最大难点是怎样解决政策性贷款和转换银行经营机制问题,并提出了推进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 “白条”这一字眼,曾多次使财政负债、银行头痛、企业无措、农民伤心!在第二次改革开放浪潮中,“白条”再度泛滥,惊动了最高当局。去年底,国务院专门发文,采取了两项重大措施,一是要求现有粮食企业挂帐实行新老划断,老帐逐渐消化,出现新帐银行停止贷款;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理顺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问题。而这些平衡的关系又都要通过当年的财政、信贷、物资(包括外汇)的平衡来体现。因此,坚持财政、信贷平衡,压缩基拳建设投资,尽快扭转“基建挤财政,财政挤银行,银行发票子”的局面,是当前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要基于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银行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主体,一方面要从一个公平守信的环境中受益;另一方面,更有责任自觉树立信用意识,十分珍惜自己的信用,共同为营造公平守信的环境出力。本文就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问题,作一番简要探讨。 一、发展银企合作关系中的信用障碍及主要原因 1.银企信用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当前影响银企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信用危机”、“信任危机”。企业怕银行,银行也怕企业;企业怪银行,银行也怪企业。银行和企业信用关系中的许多不正常现象,大体可…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智造融通工程”实施三年,已服务2019家省内制造业企业;浙商银行提供了1335.83亿元授信额度,融资余额超606.50亿元,超额完成“1000亿”的政银合作目标。世纪疫情暴发之初,为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浙江省经信厅和浙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省属法人银行和浙江本土银行定价自主灵活的优势,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三年金融助力1000亿”为目标,共同实施“浙江智造融通工程(2020—2022年)”。  相似文献   

11.
沈水根同志在一九八二年《金融研究》第一期发表了《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及其与财政的分工关系》的论文,作者对财政与银行的分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模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国家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主要由银行来承担,财政可以退出生产建设领域”,银行的调节作用是“真正实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有效形式”,并提出了由银行“完全承担起统一管理和分配全国建设资金的”经济模式。现就沈水根同志提出的观点,谈谈如下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2.
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财政的根本问题不在财政。出路在于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央财政的强化是必要的,但不等于纯经济性集权。实行新的税制和财政体制要注意处理好与地方、企业、物价的关系问题。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权力与行为短期化、“诸侯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正> 政府职能转换迟缓,行政干预难以排除。 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我国基层银行与地方政府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各地政府出于考虑本地经济利益,往往直接干预或介入基层行的经营活动和资金安排,诸如指导银行“搞点贷”,发放“安定团结贷款”、“赋税入库贷款”等等,影响了基层行业务经营和贷款自主权的正常发挥,同时也使得信贷资金财政化倾向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4.
李斌 《当代经济》1999,(3):19-19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指导思想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的改革,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合作、恪守信用、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转变政府职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协调银企关系 各级政府在协调银企关系上,要沿着市场经济的走向来为银行与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把重点放在加快企业改革,加强银行规范经营上,使银企双方都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政府不要简单的干预银行与企业的具体业务,要建立…  相似文献   

15.
协调财政银行和国有企业三者关系的基本途径李金霞张献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并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障碍。因此,认真分析财政、银行和国有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得尤为重要。一、财政、银行和国有...  相似文献   

16.
金融腐败:非规范融资行为的交易特征和体制动因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本文以改革进程中的非规范融资交易为研究对象 ,通过银行 -借款企业动态博弈和经验研究 ,归纳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 ,在金融交易中 ,金融机构的腐败体现为利用资金配置权进行的两类寻租行为 ;第二 ,银行的寻租程度取决于改革进程中中央银行和财政对银行的转移支付和内控制度建设的相对力度比较 ,因而遏制融资腐败的方法是严格转移支付纪律 ,加强内控制度 ;第三 ,企业借款行为是在自筹资金和银行借款间进行的相对成本比较 ,企业被动选择行贿 (交租 ) ,因而其真实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名义法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第四 ,由于存在转移支付机制 ,企业与银行的非规范金融交易的实质是对中央银行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分割 ;第五 ,根据以上结论 ,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价格实际是均衡的 ,不能简单定义民间借贷是高利贷 ,如果如此定义 ,则正规金融也同样具备高利贷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实行收支彻底脱钩强化非税收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通市“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现状1996年以来,南通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大力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从清理银行账户、取消收入过渡户、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规范执收执罚票据、推行“票款分离”、“以票管费”,积极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施“金财工程”、全面监控收入收缴等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形成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补充不力的原因 (一)、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重固定资产投资,轻流动资金补充.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由过去的财政一家为主体,变为财政、银行、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一起上,投资来源日益多样化。而流动资金供应则由过去的财政、银行两家共管改为银行统管,财政不再增拨流动资金。同时,在投资的安排中,往往忽视投产中所需的流动资金。从项目确定、设计评估到审批,都没把流动资金的需要量考虑进去,甚至有一些企业拿流动资金上项目、铺摊子,把流动资金缺口留给银行。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银企关系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银企关系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吴建辉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早在90年代初,我国的银行体系就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如果说企业是现代经济中的“细胞”的话,那么银行便是现代经济的“血管”...  相似文献   

20.
防范及化解银行系统性风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2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非国有银行部门,地方政府债务对国有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促进力度更大。(2)土地财政、僵尸贷款及期限错配在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承担着多重中介作用,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通过增大土地财政效应、提高银行僵尸贷款规模及加大银行期限错配渠道来促进银行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僵尸贷款/期限错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均有效。(3)政府金融干预与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政府金融干预度与财政纵向失衡度的提高均会加剧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该成果将为科学设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防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