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虹 《云南金融》2004,(3):22-23
2003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最大突破点就是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其目的:一方面是明确管理责任,避免基层地方政府对农信社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避免乱集资、乱贷款、乱拆借等违规违纪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兼顾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各地可根据现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根据国发[2003]15号文件精神,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将逐步归口省级地方政府,因此信用社试点改革后,地方政府在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中的职能定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后,省级人民政府、省级农村信用联合社、银监会、人民银行,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具体农村信用社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紧紧依靠当地政府清收旧贷,打击逃废债,特别是当地政府对机关}几部贷款作为重点清收对象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此项工作当做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要工作来抓,农村信用社小良贷款清收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败,因此各级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旧贷打击逃废债是各级政府应尽的义务,对机关}几部贷款当地政府部门要制定详细清收计划要利用行…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笔者认为取消现有的联社管理体制和多级法人信用社结构,实行县级单一法人制,以股份合作制改造为主线,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是可行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  相似文献   

5.
2003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8月8个试点省市基本确定。此次农信社“8省市维新运动”被称为农信社“二次革命”,与以往相比应该说有很大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将农信社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走上前台.把地方政府捆绑在改革的战车上。但笔者认为在责、权、利不对称的情况下捆绑地方政府,只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中的效应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全国正在进行的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实践,本文认为,必须及时关注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中出现的效应偏差,反思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目标与路径基础,还原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本身的功能,防止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自身改革动力不足。一部分农联社职工对改革的认识不够准确,对于如何借改革之机,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经济主体考虑不够,仅仅只是局限于向中央银行要资金,因此.目前农联社不管条件是否具备,均选择了中央银行专项票据这种时间短、见效快的支持方式。这种认识和选择给农村信用社改革留下了隐患,将会对改革预期目的的实现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中,存款由非试点社流向试点社的迹象明显,而对农信社系统以外的金融机构影响不大。存款利率的上浮对试点农信社吸收存款、增强资金实力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农信社的贷款营销存在困难以及某些农信社受到的贷款约束,贷款利率的上浮对农信社发放贷款影响甚微。本文通过对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的成效进行分析,对人民银行的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按照国务院15号文件精神,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围绕解决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问题,正积极稳步地向前推进。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步地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将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新的风险和危机,本文就此作一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以来,八个试点省进行农村金融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和探索。其中突破之一就是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目的一方面是明确管理责任,避免基层地方政府对基层农信  相似文献   

17.
18.
农信社的改革模式需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磊 《金融博览》2004,(3):18-19
农信社改革蹒跚之旅  自从 2 0 0 3年 6月 2 7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 15号文 )》 ,选择了八个试点省市进行农信社改革以来 ,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历时已近半年。当前 ,改革出现了新的变化。半年前确定的改革基本思路是各地不“一刀切” ,可以根据标准按县统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信用普遍存在着贷款“两难”的问题。一是农民贷款难。现在农村信用社是贷大不贷小,贷富不贷贫,多数资金都贷给了企业和农民大户。真正贷到普通农民手里的很少。有时虽贷到一笔款,但是由于提前扣除利息、承办人索要回扣等,最后实际到手的资金已所剩无几。二是农村信用社放贷难。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金融体制转换时期的种种原因,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陷入了“收贷难”的困难,不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而且已成为影响农村金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要改变这种状况,必然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从健全盘活不良贷款运行机制入手,大胆实施制度创新,运用剥离的方法,措施,防洪化解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维护农村金融,经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