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晓征 《时代经贸》2007,(4Z):38-38,40
公务员的非劳动收入是比较多的,其中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文章首先对公务员的非劳动收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然后研究了公务员非劳动收入的经济效用,而后进一步分析了公务员非劳动收入的成本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薇  甘露莹 《经济师》2003,(7):239-23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都应该得到保护。”这是我们党的代表大会首次将“非劳动收入”与“劳动收入”相提并论。文章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进行界定 ,并从五个方面论述如何对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不劳而获”与“非劳动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私有制社会 ,非劳动收入是剥削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不是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 ,有产者是剥削者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私营企业主既是有产者 ,又是劳动者 ,既有劳动收入 ,又有非劳动收入 ,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4.
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将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相提并论,并指出“对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发展。这一理论创新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还是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是我党建党以来第一次公开表示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随着十六大精神和研究的深入,剥削又一次成了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有利于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有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有利于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中共十六大报告有关私人财产保护的提法颇具理论创新魄力,表明执政党的决策层对民间日趋高涨的要求立法保障私有财产的呼声有了积极、明确的回应,预示着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正在成为官方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有句古语:“有恒产者有恒  相似文献   

7.
大事     
《经济》2002,(12)
中共十六大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 会11月8日-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大会选举产生了第16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十六大对“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予以高度的肯定,并提出要“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改革,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问题以及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部应该得到保护”;“放手让一切合法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充分体现了新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我们探索新形势下收入分配机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改革,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问题以及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放手让一切合法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充分体现了新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我们探索新形势下收入分配机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形成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理论为我们研究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非劳动收入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除了一部分劳动收入还有一部分非劳动收入。这部分非劳动收入是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私营企业主凭借资本所有权所获得的一部分收入。在我国现阶段这部分非劳动收入的存在是有客观上的必然性,与社会主义远大目标并不矛盾。但在一些私营业主的收入中还存在一部分非法的非劳动收入,对这部分收入必须加强管理,对情节严重的要给予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1.
叶虹 《发展研究》2003,(1):30-3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一论断作为十六大报告的重要精神之一,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一、加强私有财产保护。必须转变陈旧落后观念 中国人历来认为,鼓励人们追求财富,会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的堕落和物欲的放纵。其实,这只是一种观念上的推理。财产本身是个中性的东西,它与道德和伦理没有直接的联系,它既不能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中国习惯的说法,研究国民财富实践层次的问题,属于策论,是治国之策;研究国民财富理论层次的问题,属于治学,是治学之本。中国的改革在既无现成经验借鉴,又无现成理论照搬的情况下,是尊重自己的国情,首先从实践层次谋求国富之策,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专门用了一段文字系统、全面地论述社会主义财富问题: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  相似文献   

13.
朱玮 《江南论坛》2003,(6):22-2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并要求“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给我国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2年底,江苏全省共有私营企业28.6万户、个体工商户157.3万户,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的投资比重达到19.9%,提供税收已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2.5%。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发展势头强劲,但仍存在着一些阻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务员收入水平偏低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务员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一判断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用行业工资水平反映行业收入水平。劳动的收入是一个综合报酬,劳动者从其职业中获得的收入除了供其直接支配的工资外,还包括非工资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及无形收入。我国特殊的收入分配制度导致非工资收入占劳动收入的比重在行业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用行业工资水平反映行业收入水平这一被普遍采用的衡量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方法在我国失效。在我国,公务员的工资收入虽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但非工资收入却非常丰厚,公务员收入不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而是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河北省从1985—2008年城乡居民劳动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表明:河北省居民劳动收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河北省居民劳动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劳动收入投入产出弹性系数较高。最后,据此提出增加河北省居民劳动收入来促进河北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产业角度研究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问题,建议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办法解决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比重下降问题。首先,基于产业的角度对全国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波动进行效应分析,从产业结构、产业就业等方面分析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内部结构性原因;其次,分析收入分配政策这一外部定性因素对不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最后,根据产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劳动收入份额为初次国民收入分配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文献中关于劳动收入份额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讨论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标准。即使数据口径一致,劳动收入份额也很难完全符合Kaldor事实。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格局最根本的因素可归纳为经济结构转型、有偏技术进步、产品和要素市场扭曲三个方面,其他因素可通过它们间接地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分析倾向于认为,美国和欧洲国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多由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解释,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差异还可解释国家间的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同,而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趋势则更多由产业结构变化所致。对有偏技术进步的探讨中,已有研究多围绕要素替代弹性和要素增强系数的估计以及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实现展开。市场偏离完全竞争造成的扭曲也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产品市场上,垄断和企业追求利润之外的目标均是代表性因素;要素市场中,重点讨论的则是劳动和资本的谈判能力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等。  相似文献   

18.
厘清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新发展格局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利用“宽带中国”战略构建工具变量回归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技能结构效应、劳动生产效率效应、分配优化效应的渠道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和非省会城市更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伴随数字化转型,城市收入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有效的改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方向争议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为数字时代兼顾增长效率与公平分配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劳动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对劳动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效应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定量评估不足,缺少行业层面的经验证据。本文基于Acemoglu&Restrepo(2018)的人工智能技术模型,并引入行业人工智能发展的非对称性变动,从智能渗透和边界延展两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水平与技能收入差距的影响及机理,并通过2003—2020年中国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水平和技能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收入水平,缩小技能收入差距。(2)人工智能对低技能劳动收入水平的冲击显著大于对高技能劳动收入水平的冲击。(3)人工智能通过提升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水平增加劳动收入水平,缩小技能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会驱动劳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发生转变,进而影响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会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共同富裕目标;员工规模的扩大、员工平均工资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路径;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而对管理层的劳动收入份额没有显著影响;相比数字技术实践应用,底层数字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幅度更大;相比国有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幅度更大。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为技术进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争议提供证据,同时也对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