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 《企业家天地》2007,(8):143-144
体育伦理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伦理的构建需要加强体育道德的教育力度,提升个体素质;健全体育伦理的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环境;注重伦理规范的全面扬弃,构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建设呼唤新的精神文明。造就具有公民素质的一代新人不仅是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公民素质是在民主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有价值引导的文化过程使人从内在本质上成为公民。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科学发展观出发,公民教育应致力于主体精神、公共意识、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并从内容、方法和主体的教育文化过程等方面的协同性出发,思考和探索公民教育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结合我国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国情提出的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伦理发挥其在经济领域中的规范、引导、协调作用和创新功能,使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出利益均衡的特点,使之在伦理的角度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持。与此同时,经济伦理还应在公平、正义及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和谐社会相适应,并发挥其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政府保持清正廉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已经基本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政府行政伦理体系,而其体系的建设则经过了上百年的历程,是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的过程。美国政府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制,公平公正的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实现司法公平,司法公正.同时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也为社会主义司法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指导原则,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经济领域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经济制度、经济活动领域、经济发展理论三方面进行伦理分析并予以建构,无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和谐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当前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中存在着制度建设缺乏人文关怀、人际关系缺乏平等沟通和环境建设缺乏环保意识等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伦理性,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谐的制度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应体现追求公平的伦理精神,和谐的环境文化应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精神。加强和谐校园文化伦理精神建设的途径在于发挥领导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和谐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础,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表明,唯有使文化现代化才能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为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经济制度的改革都会直接触及整个社会的一般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经济秩序离不开道德伦理,否则,则会影响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文明越是进步,越是追求更加人性化的和天、地、人合一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一定伦理精神的支撑,经济伦理以其在经济活动领域中的规范、引导、协调和创新功能,使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之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极大的伦理支持,并在公平、正义及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了一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较为宽泛和博大的思想理论系统,但从伦理的视野进行分析,其最根本的价值基础就在于它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和谐发展的伦理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3.
林少菊 《企业家天地》2010,(11):123-125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较为宽泛和博大的思想理论系统,但从伦理的视野进行分析,其最根本的价值基础就在于它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和谐发展的伦理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这种最适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主体,能规范入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5.
契约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和谐发展,在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一种特殊的理念来指导:具有既和谐又竞争的调节功能的契约理念。培育人们的契约理念,充分发挥契约的调节功能,应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公益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以公益精神为指导,妥善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趣:一蔓妥善处理好政府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二要充分协调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和谐互动;三要妥善解决企业自身利益与市场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和谐互动;四蔓协调解决非营利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7.
在儒学"大传统"的影响渗透下,处于"小传统"的民间祖宗崇拜不再只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民间信仰,而且是蕴含着道德伦理特质的传统信仰形式。在祭祖礼仪、家谱族规等民间祖宗崇拜的载体中,包含着报本返始、尊祖敬宗;善事父母、和睦兄弟;伦常有序、敦宗睦族等儒家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文化中充满着和谐。关注和研究法律文化中的物质与意识、历史传统与现代化以及多元性与本土化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以社会实践的理性方式推动法治建设,是法律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的支撑、保障和促进,对法律文化的理论系统和制度系统中的和谐精神进行研究,并予以充实和发扬光大,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侗族的创世神话,是先民对人类社会与天地万物起源的理解,蕴藏着丰富的生态伦理精神,如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人类自我意识与环境承载力、与邻为善与泛博爱情怀等,为现代社会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了裨益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加强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迫切需要。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阈出发,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际情况,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找出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薄弱环节;然后较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从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的丰富、校园环境的优化、教育方法的创新等几个方面对症下药,从而找到提高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最终通过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民素质,为社会树立先进典范,为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为我国居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服务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