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借多贷”有时是必需的江西省华东交通大学彭鹏翔例一,某企业购入丙公司股票10’000股,每股1元,购入时实际支付款项110,00元,其中含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股利1,000元;一个月后,企业将该股票在未收取股利的情况下出售,取得收入10’500元...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多借多贷”分录方法目前许多会计制度和教材中,只允许编制“一借一贷”(即简单分录)和“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即复合分录)这二种分录。遇到再复杂一点的经济事项,即不许再前进一步,“多借多贷”被视为“禁区”。认为“多借多贷”分录不能清晰地反映帐户的对应关系,不便于检查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上海会计》1987年第5期刊登了叶一宽同志写的《浅谈借贷记帐法中的“多借多贷”与“同借同贷”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叶文”),文章对“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问题提出了很有见解的看法。“叶文”的中心思想是:遇到复杂一点的经济事项,如拘泥于“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原则,会把一个完整的经济事项予以肢解,使它变成不伦不类的东西,或使本来就复杂的经济业务更加复杂化,因而只有采用“多借多贷”、“同借同贷”的分录方法才能“顺理成章”。在借贷记帐法中,到底是采用“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原则好呢,还是采用“多借多贷”、“同借同贷”好?我们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想与叶一宽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4.
对于《“多借多贷”有时是必需的》一文之我见上海生电技术公司李乐天《上海会计》1995年第2期所载《“多借多贷”有时是必需的》一文,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供商榷。我认为:多借多贷有时为分录简便起见是可以使用的(如涉及多个科目的转帐事项),但并非是必...  相似文献   

5.
对于各种记帐法,讨论来讨论去,并且经过多年、多方面的实践检验,应该是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归宿了。剩下来只有一件事,要在采用增减法的单位里恢复使用借贷法,大都须要有一段培训财会干部的过程。有人说,这项工作有相当的艰巨性,根据无非就是所谓不够“通俗易懂”。究竟怎样?试举往事为例: (1)1951年,湖南邵阳市有个私营商店做上收下付四柱老式帐的“帐房先生”,在业余会计班学了三个月的高级商业簿记,就能用借贷法建帐、记帐、报帐,并且对借贷记帐法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会有一些人虽然身为官员但并无实际职务,这些官员被统称为散官。散官之制始于两汉,指的是无印绶、不理事的官员。例如,两汉时期的大夫、博士、谒者、郎官等,这些人或侍从左右,或传达诏命。汉魏以来,中央政府仍设侍中、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等散官,并将之授予年老有病的旧臣或有一定勋劳的人,作为领取俸禄和享受级别礼遇的依据,而无实际职掌。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分行的右派分子曾以银行职工生活为题,大做其反面文章。他们说:旧银行的生活好,待遇高。今天他们不仅生活下降了,而且政治上感到压力很大,没有民主和职业自由。另外,还有不少人也常常说旧银行是“金饭碗”,吃得好,穿得阔气。事实真是这样吗?凡是有过亲身经历的人,就不难给右派分子以严正的驳斥。在旧社会,凡是能进银行工作的,不是由于裙带关系,就是有其他的靠山,否则就进不来。进去以后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首先要写保证书,找资本大的殷实铺保。如果你是个姑娘,在试用期间结了婚,就得自动回家,以免查出来被辞退。就是正式的职工,也时刻躭心会被开除,被排斥掉。原来这个“金饭碗”并不那么结实。如现在辽宁省分行工作的欒秀玉、那向葵等,过去在国民党中央银行工作时,就因为迟到了几分钟,被国民党接收大员王钟碰上,第二天就被开除了。现在辽宁省分行工作的陈洪文,过去在国民党中央银行当工友,也仅因为请了三天病假而被开除了。侥幸不被开除的中、下级职员,也终日过着不平  相似文献   

9.
抵押贷款真得是“一抵就灵”吗? 从本质来讲,抵押物是无法改变贷款质量的,比如抵押物无法改变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就是一个明证。但由于抵押物可以处置变现,在贷款出现风险时,可作为借款企业还款来源的一种有效补充,增强了银行对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倍受银行的推崇。与此同时,也造就了银行营销人员对抵押物盲目青睐,将抵押物的作用无限扩大,“反正是抵押贷款”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博览》2005,(1):15-15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宋立撰文说,在宏观经济调控是否选择“双稳健政策”取向的讨论中,大家对继续用“稳健货币政策”这个提法没有争议,有争论的是财政政策是用“中性财政政策”的提法,还是用“稳健财政政策”的提法。  相似文献   

11.
12.
自从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以后,国家即陆续投拨巨资扮靓了这颗镶嵌在祖国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交汇处的中原明珠。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惊叹她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赞美她仪态万方的婀娜多姿,奉送她一顶美丽多情的桂冠——绿城。连她自己,也美滋滋地心安理得地欣然笑纳。近几年来,随着各类诸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郑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也开始沸腾起来。拆墙透绿,伐树扩路,造立交桥,建设新区,煞是壮观。不过,刚刚度过2002年夏季的人们恐怕不会健忘: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来看,盛夏酷暑华夏同…  相似文献   

13.
14.
信用社是农业银行领导下的合作金融组织,是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间借贷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民间资金融通,它是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体系的必要补充。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16.
李新章 《银行家》2007,(7):122-124
农信社审贷委员会的权责不对称和现行体制不适应现行经营特点,应从重塑审贷会合理的权责配置入手,辅之以科学合理的授权、必要的技术支持、高素质的人员配备和严谨的问责制度,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 1 994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后 ,会计记账方法已经统一到世界普遍运用的借贷记账法了。但实践中 ,许多会计初学者对“借”、“贷”含义模糊 ,混淆了会计业务中增减记账方向与借货记账符号的关系 ,造成学习障碍。为解决这一难题 ,笔者认为快速理解掌握借贷与增减关系的诀窍有三点 :1 抛开“借”“贷”字义 ,理解记账符号复式借贷记账法发展到今天 ,“借”、“贷”二字早已失去了它本来的字面含义 ,会计上也不再单纯地表示增或减的意思 ,只是把它们作为一对单纯的记账符号。有许多会计初学者容易混淆的也正在这两个字义上。学习时始终抛不…  相似文献   

18.
一、'多存多贷'在宏观上的不可能性论证'多存多贷'在宏观上的不可能性可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两方面来分析。为分析方便,我们先提供一张基本的信贷收支平衡表: 假定这是一张宏观的信贷收支平衡表。表中数据遵循如下规律: 各项存款+流通中货币+其他来源=各项贷款+其他占款且流通中货币量为最低需要量,其他来源和占款相对稳定。从'资金运用派'来看,没有贷款的增加,来源也不可能增加,多存只能来自吸收流通中货币量和其他来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全国城乡储蓄存款突破5000亿元,当年新增存款突破1000亿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个情况是不是正常?夏长文同志根据历年统计分析资料撰文,认为去年储蓄增长不存在非正常增长的因素,为此,要进一步做好储蓄工作,尤其在治理整顿期间,要充分发挥储蓄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1.5%,第二季度GDP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消费价格指数上升4.4%,出口增长27.1%,广义货币M2增长17.1%……几乎所有指标都超过了政府宣布的无约束性低限目标,有的指标甚至突破了很多人认为不可逾越的高限警戒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