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景波 《特区经济》2010,(11):176-178
1978年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三次政策转型,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每次政策转型都对农村金融发展进程和方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正处于第三次重要转型期,应突破以往机构改革的发展路径,注重农村金融功能和发展环境的完善,回归到农村金融政策本来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李建军 《乡镇经济》2010,1(1):77-80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受到政府、金融机构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力量的制约,表现出严重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机制不健全,资源分配不公,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商业性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严重弱化,政策性金融功能不全,合作性金融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非正规金融所具有的制度缺陷也严重影响了它金融支持作用的充分发挥。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今天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要从根源上把握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方向,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加速金融深化,推进农村金融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在这种制度变迁模式下,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非均衡,并内生出金融垄断固化、农村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农村金融体系脆弱和农村金融边际效率递减等副产品,同时使得制度变迁陷入一种非效率的闭锁状态。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已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可以发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成本和公共选择的结果影响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所以说制度创新是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是农村市场体系的核心和主导力量,表现为农业资源配置方面的先导、运载和杠杆效应。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其功能逐渐异化。为攫取农村资金,严重损害了农村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绩效是低下的。  相似文献   

6.
曲琳 《魅力中国》2014,(2):54-55,51
当前,对于农村金融体制状况的探讨日益增多,农村金融状况如何摆脱困境,法律政策如何实施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存的受多种因素制约而滞后的状况备受关注。为了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状况,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是主要着力点,本文将从法律和政策对于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的支撑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建国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各个阶段的重点和方向不同,通过分析推动各个阶段改革的重要科技政策,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政策发展演变划分为四个不同时期,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技政策60多年来不同时期的演变特点、不足和发展思路作相关说明,以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现一个比较全面的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及其政策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8.
李景波  胡胜德 《特区经济》2011,(12):149-151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农村金融的财税支持体系,但现行财税支持政策与金融税制结构和财政管理体制不对称,与农村金融体系和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也与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主要约束不相符合,上述制度缺陷影响了农村金融的财税支持政策效果。本文针对上述制度缺陷从明确政府职能定位、优化财税扶持政策、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体系、提高财政支持政策的规范性和层次性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分析方法,以我国建国以来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依据,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变革以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覃合 《改革与战略》2010,26(11):95-9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政策和金融支持。新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新时期支农战略重点,不断拓展农业政策性金融边界,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建设,积极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养老保险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城四制",即"城保"、"农保"、"镇保"和"综保".本文回顾了上海养老保险制度从"国有企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演变,总结了改革开放来上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了改革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提出了政策选择和建议.上海率先打破城乡社会保障分立格局,形成各种社会保险制度间有效衔接;率先改革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是落实上海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策选择.而上海率先探索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则为全国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改革探索道路,摸索经验.  相似文献   

13.
李各海 《山东经济》2005,21(5):114-118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金融组织并存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重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降格”现有的农村信用社,把它改造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于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来说这是一种最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改革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日趋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安排缺陷的同时,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观点,提出了按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进行制度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特点、制度分析及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晶雪 《乡镇经济》2009,25(4):114-118
当前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具有规模大、利率弹性大、借贷方式不规范等特点。制度分析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之所以占据农村金融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于其较低的交易成本、灵活的抵押机制、内生的风险控制机制等制度优势。同时农村非正规金融也有活动范围规模狭小、有一定的蔓延性、缺乏国家政策和法律支持等制度缺陷,需要通过合法化、加强监管、促进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等方式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增加开办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省份的批复》,2006年9月,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浙江、广东、广西、河南、重庆、四川十个省市,获得了第二批开办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的试点资格。而截至2006年中期.福建、湖北、陕西三个一期试点省共有28个地市、145个市县、515个网点开办了小额质押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17.
18.
朱文  王芳 《乡镇经济》2005,(10):26-28
农村金融在金融体系中有重要地位,而农村金融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有三种不同的流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通过比较、分析三种理论的利弊,对我国金融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分析了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运作方式,利用模型对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下政府、银行和企业行为的效率进行了对比。通过挑选企业和监督企业的过程,说明了在开发性金融的融资模式下,融资效率更高。开发性金融有别于政策性金融,它是一种独立的金融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