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而对农信社发放的贷款,也是国家扶持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金融政策.近年来,农信社产权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专项中央银行票据陆续兑付.然而在这个时期,曾经定位于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发展的支农再贷款业务却不断萎缩,贷款规模大幅下降.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支农再贷款制度进行思考,使其继续发挥支持"三农"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支农再贷款的效应及社会反响 今年1-8月份,全盟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4.58亿元,占全部贷款80.2%,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59亿元,占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34.7%.支农再贷款的及时发放和灵活使用,在广大的农村和牧区收到了良好效果和反响.  相似文献   

3.
一、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形势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而对农信社发放的贷款,也是国家扶持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金融政策.因此,支农再贷款业务发展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形势息息相关.而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政策环境、改革进展及成效就是支农再贷款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形势.  相似文献   

4.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资金不足而发放的专项再贷款。为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 ,真正把支农再贷款发放到农民手中 ,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截至 2 0 0 0年 7月末 ,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贷款 41 46亿元 ,用支农再贷款累计发放贷款 6 3 8亿元 ,其中 :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46亿元 ,占 72 1% ,支农再贷款的发放 ,充分发挥了资金导向作用 ,激发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一、突出支持重点 ,…  相似文献   

5.
支农再贷款运行中存在着缺陷,主要是: 1.支农再贷款的利率偏高.目前支农再贷款六个月和一年期利率分别为2.7%、2.79%,若对农户贷款利率不上浮,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利差只有2.88%和3.06%.  相似文献   

6.
主要问题(一)支农再贷款所规定的贷款期限不够合理。在《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支农再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而农业生产周期性长,见效慢,特别是有些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周期都在1~3年甚至5年左右,贷款期限不匹配问题,不同程度制约了支农再贷款效应的发挥。(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发放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上浮过高。农村信用社将支农再贷款向农户发放时,执行与自筹资金一样的浮动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点上浮50%~100%,农村信用社有6.5%的利差,使得贷款农户的利  相似文献   

7.
洪传尧 《时代金融》2008,(11):22-24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而对农信社发放的贷款,也是国家扶持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金融政策。近年来,农信社产权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民银行票据发行与兑付等资金支持工作正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着。然而在这个新时期,曾经以服务"三农"定位、支持"三农"发展的支农再贷款业务却不断萎缩、贷款规模大幅下降。本文以海南省农业省份为例,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支农再贷款制度,继续发挥其支持"三农"作用,同时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开办的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在发放农户贷款过程中的资金不足而对其发放的贷款。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实施,对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支农再贷款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与全面加强“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的合理资金需求而对其发放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支农再贷款从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支农资金供需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三农”发展及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支农再贷款是为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缓解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发展而发放的专项贷款.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石楼县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