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在中国三十多年来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面临着国际的舆论挑战,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等,因此等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理论研究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内容、缘由、原则3个方面分析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3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正确的探索期、正误交织的曲折期和严重错误的失败期;思想框架几乎涉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其探索有成绩也有失误,但作为起点和正反经验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正确的探索期、正误交织的曲折期和严重错误的失败期;思想框架几乎涉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其探索有成绩也有失误,但作为起点和正反经验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续亚欣 《大众商务》2010,(1):275-275
农村包围城市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是马克思中国化的产物,两者具有许多方面的相似性。本文通过指导思想、理论出发点、实践过程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包围城市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是马克思中国化的产物,两者具有许多方面的相似性。本文通过指导思想、理论出发点、实践过程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部分,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对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作出科学判断,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科学称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9.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石。本文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文化建设两方面论述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就是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战略,他的渐进波浪式改革思想对实现他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了继承转变赶超型现代化模式;提出阶段式现代化发展战略;指出要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并抓住农业、能源和科技教育“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1.
工业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为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我国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现在仍处在低水平的中级发展阶段。为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对发达国家和我国过去进行的工业化实践予以深刻的反思和理性认识,并进而选择和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资本外逃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并且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因此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1982~2000年的资本外逃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初步构造了解释模型,然后通过SS统计软件的分析和检验,最终得到最佳的检验模型,并且在结论部分还提供了一些解决我国资本外逃问题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图书馆自身问题的必由之路 ,及实现共享必须做好的几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最难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人的素质和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现代化.无论哪个国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有实现了现代化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其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正由于此,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特地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文化的崛起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悖论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逻辑在中国现代化中的表现:中国现代化需要利用资本的力量,但由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阻碍现代化的因素。这种现代化悖论决定了中国必须在克服矛盾中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路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力量主导的资本形态多样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运行和发展的全过程中限制与消灭剥削,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的供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供需是不平衡的.现实中比较注重金融服务的供给,需求往往被忽略。由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统治”的原理,应该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农村金融供给,不断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产业化经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出了符合我国农业实际和现代农业发展客观规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另一方面,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国以来, 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从理论到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认真总结他们的理论, 对我们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策略,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逐步消除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 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深刻体现在国民经济的十个五年计划当中。  相似文献   

20.
本从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现代化的三次思潮出发,提出当前阻碍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探讨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并分析我国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条件,旨在坚定人们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