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性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经济经过长时期高增长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进入了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经济阶段.经济大背景的变化也引发了一些看似异常现象出现,如物价长期低增长,就业压力加大,人们对此颇感默生.其实,这种变化是经济内在矛盾变化的结果,是必然的.日本经济阶段性发展也许会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3.
4.
5.
在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确认后,宏观政策是否转向,特别是货币政策是否将收紧,以控制通货膨胀,成了各界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是指一个国家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初以来,美欧中央银行纷纷收紧货币政策,加快进入加息轨道,而日本中央银行坚守超宽松货币政策,维持负利率调控目标,导致日元汇率大幅波动,并对日本经济造成冲击。2023年2月,日本政府宣布日本中央银行最高人事变动方案,由经济学家、前日本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植田和男担任新一任中央银行行长, 相似文献
8.
日本央行提前启动了开放式资产购买措施,显示了尽快实现2%通胀目标的决心,但其会否重蹈历史的覆辙,还是会一举扭转日本经济长期的窘境,值得关注。文章在梳理日本央行长期实施超宽松政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日本超宽松政策的效果,探究其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货币宽松政策的传导机制、效果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负面效果。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涵义入手,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之策,力争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前言:日前,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多次强调,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当前出现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的“度”该如何把握?人民日报海外版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23日、5月30日、6月3日及6月5日,日经指数出现四次暴跌,跌幅分别为5.15%、7.32%、3.72%和3.83%。今年6月6日,美元对日元汇率连续下跌,于6月7日自100左右下挫至96.5。受此影响,日本民众对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一度自70%掉到60%。自6月11日,日经指数又连续三天下跌, 相似文献
12.
13.
李真 《金融经济(湖南)》2002,(3):23-23
2月15日,日本时事社公布一项舆论调查结果:小泉内阁的支持率比上月下降21.3个百分点,跌至46.5%,而不支持率则上升20个百分点,增至35.4%.这家通讯社还说,本次调查结果反映出田中真纪子被免去外相职务一事对小泉政权是多么沉重的打击.晓事的都知悉,小泉此举也是迫不得已.从表面看,小泉是为了遏制因外务大臣田中真纪子和外务次官野上义二的"窝里斗"而导致的国务混乱局面,实际上是因为日本经济出现了有史以来罕见的糟糕,小泉内外交困,不得已而用此举,虽有义士断腕之豪气,却掩不住垂泪对宫娥之悲哀. 相似文献
14.
过去2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实施方式等政策实践方面随之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也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爆发后,在政策利率已降至最低水平而经济状况仍未好转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具体措施的选择上并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17年5月24日,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出席日本央行主办的会议并发表演讲,指出日本央行应该坚持朝2%的通胀目标努力,更高的通胀水平和利率有助于经济稳定,并使日本央行有能力应对未来的经济衰退.然而日本经济的特点和政策遗产阻止了其通胀目标的实现,目标能否达成部分取决于央行控制之外的因素.如果要达成目标,最有希望的做法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明确协作,这意味着政府进一步增加支出、削减税收,同时日本央行配合行动提高通胀目标,避免国家债务GDP占比出现任何的上升,即“在不依赖直升机撒钱等国外理念的情况下,对财政计划的货币融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带来的是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不景气境地.对此,日本银行(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采取了相应政策和措施,从1991年开始,日本银行多次下调再贴现率和短期利率,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1999年初,采取了零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恢复为目的.随着日本经济于2000年开始出现恢复迹象,日本银行随即宣布解除零利率政策.但是,就在解除零利率政策不久,即从2000年第三季度开始,日本经济又开始下滑,各项经济指标出现恶化的征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于2001年2月开始实行更加宽松而灵活的货币政策(可称为新政策).本文就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的日本货币政策进行分析和评述,以汲取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19.
流动性新趋势与“超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贷款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票据融资所虚增的流动性逐步挤出,贷款仍然是流动性产生的最主要来源,而外汇占款大幅增长成为流动性发展的新趋势。过度泛滥的流动性虽然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断下降,同时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却逐步上升。随着国内经济的强劲复苏、CPI明显正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预计国内“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在2010年一季度退出。 相似文献
20.
日本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3月9日,日本银行宣布终止实行了5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朝最终升息跨出了第一步,原因是日本经济从2005年起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如果再继续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引发通胀。日本央行这次顶住了政府压力做出改变货币政策的决定, 凸现其独立性进一步提高。在目前状况下日本货币政策的改变对日本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具有积极影响,对资金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将提高日本金融市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