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跃  周勤 《企业文明》2006,(1):27-29
自主创新再生“口水战”民族品牌及自主创新早已不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鲜话题,但每次提及似乎总要引发种种波澜。有消息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位主管汽车的领导在谈及“十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时表示,合资企业要积极开发属于合资企业品牌的汽车产品。  相似文献   

2.
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到底有无存在的合理性,它对中国汽车工业是促进还是伤害?合资自主是否是中国汽车工业迷失在合资道路上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3.
王梓薇 《经济界》2009,(2):52-55
随着汽车采购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和份额逐年加大,政府采购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提供重大机会。政府采购对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具有拉动、引导、保护和激励的作用。在总结日本、韩国及美国政府采购对本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支持的基础上,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采购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软肋,中外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巨大差距将使中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然而,以奇瑞、江淮等为代表的安徽汽车企业却依靠自主创新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视角,结合技术创新理论分析总结安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经验,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其他行业企业都有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不断加剧,汽车工业呈现新格局。中国当今主要汽车企业分为合资和中资独立企业两类,跨国公司对两类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总的看来,跨国公司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汽车工业的关键还是要提升中国汽车企业自身的素质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不断加剧,汽车工业呈现新格局.中国当今主要汽车企业分为合资和中资独立企业两类,跨国公司对两类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总的看来,跨国公司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既带来了机遇又带了挑战,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汽车工业的关键还是要提升中国汽车企业自身的素质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盛东辉 《新电子》2014,(8):57-57
本届“两会”上,诸多行业大佬汇聚一堂。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各抒己见.尤其是“自主创新”的话题,更是成为所有自主品牌、媒体记者和社会公众们关注的舆论焦点.毕竞,一个有着雄厚工业基础的13亿人口的工业强国,成为万国汽车展览馆,实在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而向来敢言的政协委员、浙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更是慷慨激昂,接连向政策开炮。在谈到自主创新时,李书福质问道:美国出了一个特斯拉,中国为什么出不了?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分析了限制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在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中作用。  相似文献   

9.
第一个五年     
《经营者》2011,(19):14-14
下—个十年是中国本土汽车工业必须自主创新脱胎换骨的十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将有接下来的两个更有意义的五年为这场惊心动魄的变革记录和呐喊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合资企业在“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导向下,在行业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实现各自的战略目的,合资企业的中外方股东都通过各自的资源谋求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在当前外资控制权处于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中方的控制权、维护我国汽车产业的利益,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分清两条腿     
《经营者》2012,(18):68-68
合资企业并非是一条腿,它只是一个拐杖。分清什么是中国汽车的两条腿,这是中国汽车面临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辉 《经营者》2001,(8):3-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提出从六个方面调整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选择。调整心态。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考虑汽车工业发展问题。目前对汽车工业的意见分歧,既有基本概念理解上的差异,也涉及价值取向的不同。诸如合资企业是否属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汽车工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等等。以前我们太习惯在国界的后面考虑问题,太习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处理经济问题,学会和习惯全球视野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数字     
《经营者》2012,(4):36-36
10年研发差距 1980年代中斯,中国成立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当时的汽车技术差距和国外相比,行业和学术界公认的差距是30年,  相似文献   

14.
李丹 《企业研究》2008,(2):74-75
近二十多年里,汽车企业尤其是乘用车的合资企业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全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基本上在中国都建有合资厂。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厂的原因不外乎如下两点: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国内汽车现有的两种品牌模式即合资企业发展模式和自主品牌发展模式均存在一定隐忧,有条件的汽车企业可以走第三条品牌发展模式:自主创新的国际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12,(4):17-17
最近在网上看了期盼以久的top gear的中国特集,之前网上就流出了测试的碟照,不知道俩毒舌的英国佬会对中国目前的汽车工业情况做出怎样的辛辣点评!看完后感觉他们对中国汽车境况并不是一味挖苦讽刺,其中还有一点对束来的期待。(可能是英国的汽车工业已然江河日下,也没资格再挖苦别人了。)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解决汽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继而培育自主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并于1994年首次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并规定合资企业中中方股份比例不能低于50%。此后世界各大汽车集团纷纷进入中国,通过与国内的大型汽车集团建立合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进行合资经营。  相似文献   

18.
韩国的汽车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拥有汽车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之一。本文在回顾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分析韩国汽车工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对WTD,面对世界汽车商品的大挑战,有人惶恐,认为中国汽车工业顶不住外来汽车的冲击;也有人大意,认为国家会有保护措施,企业不用担心。然而,精明练达的企业家则会审时度势,未雨绸缪,背水一战。 一、满怀信心.迎接挑战 “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形势是严峻的,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前途仍是光明的。 1、“入世”会加速中国汽车工业重组,改善中国汽车工业“散、乱、差”的格局。长期处于政府高关税保护下,正是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规模不经济的重要因素。“入世”后,减让关税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逐步递…  相似文献   

20.
《大众标准化》2006,(1):52-54
2005年11月,香山红叶簇拥下的北京格外美丽,正在召开的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尤为引人注目.发展自主品牌,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旗帜,奇瑞汽车品牌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当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走上讲台讲述奇瑞创新之路时,全场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