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的能源外交为当今俄罗斯的能源外交奠定了基础,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前苏联的能源外交充分体现了其服从于国家总体外交的需要,服务于国家政治利益的外交属性。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我们把握经济形势,借鉴经济危机时期苏联能源外交的经验,加强中俄能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以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4.
通过能源外交谋取全球能源资源配置中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各国能源外交的核心内容。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面临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在国际能源外交格局中开创新局面已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那么,我国应如何迎接这一挑战?到目前为止,我国能源外交的进展如何?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应如何规避风险保证能源的安全持续供应?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夏义善主任。…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8日】25年前,邓小平首次提出能源“是经济的头等大事”,能源如今的地位有过之而无不及。能源主导着中国的外交、国防和经济政策:它影响着中国与中东、非洲和中亚的关系;它决定着中国军队如何发展、保卫珍贵的能源供给线也为中国处于躁动期的广大人口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6.
最近10年,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外交、政治和安全影响力与日俱增.对于原本在该地区占据优势的美国,有必要充分理解中国的中东政策.中国能否促进中东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和美国会在中东利益上发生冲突吗?中国对中东油气资源的依赖将给世界能源格局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复杂的,尽管跟美国相比,中国在中东的外交和军事投入十分苍白,但有迹象表明北京正赋予该地区特别的战略意义;中国在中东拥有至关重要的经济利益,并正在采取措施应对该地区海外投资与驻外公民面临的政治和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安全:莫等为油消得国憔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不主要是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而是由清洁能源需求刚性上升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结构性矛盾,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其中石油安全居于首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需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还与该国对富油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和控制力密切相关。在世界石油短缺大势逐渐显现、世界石油供需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大国能源博弈与竞争在中东、  相似文献   

8.
中国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推动经济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末至2006年初,中国国家领导人展开了频繁的重大外交行动。这些外交行动除了有传统的政治安全意义外,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拓展在能源、资源、科技及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成为各项外交行动共同的重心。中国外交战略从“务虚”走向“务实”,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推动经济外交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战后以来,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开展政治、军事外交的回旋余地很小,特别是对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很长时期几乎只有依靠经济手段来开展外交活动。同时,战后日本的发展基本上遵循了一条“经济至上主义”的路线,又长期处在美国的政治、军事庇护之下,尽管较快发展成为经济大国,但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不大,这就不能不限制其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因此,在战后日本的“外交结构”中,经济外交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文将讨论战后至冷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的变迁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石油危机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1973—1998年世界三次石油危机的特点及中国石油贸易发展的特殊战略。从中国的石油贸易发展战略来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与发达国家相反,中国主要以"能源外交"和"能源换外汇"型的出口战略为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且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对石油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迅速增加,石油贸易逐渐由出口转为进口,我国石油业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给我国的能源供求关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注意能源安全、完善国内石油定价、开发新能源成为第三次石油危机后至今我国仍然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水平的进一步加强,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意义深远,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历史遗留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态势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历史问题遗留的背景下实现中日关系的均衡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腐败问题是困扰世界各国的普遍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阻力和毒瘤。本论文立足我国现实政治社会情况,阐述了我国腐败情况的现状、腐败演变趋势和腐败现象的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平正义环境建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分析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在思想道德教育和制度建设完善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净化党政干部队伍、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几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政法队伍中的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少数干警的违法违纪问题还很严重,直接损害了当事群众的利益,影响了经济发展软环境,败坏了政法机关的形象,降低了法治的公信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闫婷  李鹏 《特区经济》2012,(5):213-215
加强区域或城市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及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行动。大沈阳经济圈的建立是顺应时代潮流和自身实际的需要。为了实现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城际连接带建设是关键问题。因此,本文从沈阳经济区自身特点出发,深入系统地揭示了城际连接带建设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战略思路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有益性、交流性和政治性的特点。第一,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从民生出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能够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第二,发展经济就是要做好对富民强国、社会和谐有利有益的事。第三,在毛泽东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里,"交流"是作为学习和推进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自由平等的合作和融合,是公平公正公开正义的互利互惠。这与资产阶级所追求、所进行的交流在本质上不同,在方式上也有差异。第四,毛泽东认为,发展经济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解决经济问题,要有政治智慧。发展经济,处置经济发展及其他关系问题,需要运用政治智慧。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政治性,更多地体现在为经济基础服务,以及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力方面。  相似文献   

16.
政党政治现代化,是政党政治国家共同的政治价值诉求,由于各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级、利益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和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各有不同,因而,各国政党政治现代化的具体模式也就不尽相同.下面就几种典型的政党政治现代化模式作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敏  周尚万 《改革与战略》2009,25(4):175-17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经济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在逐步从经济领域蔓延到政治领域和社会思想领域。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因此,我们应对西方经济思想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它是资产阶级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本质,同时也应看到它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经验总结,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些一般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借鉴意义。但是,我国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不能以西方经济思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两岸经济已自发形成的功能性一体化正在转为由两岸官方共同参与推动的制度性一体化。但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政治僵局等因素的阻碍,为此,两岸应分阶段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以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While other researcher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outward orient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ward orientation and 21 measur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data from 88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attempt is mad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Does outward orientation result in positive economic growth at the expense of higher income inequality, a higher poverty rate, and other harmful effec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in the ne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penness and measur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econd, while outward orientation affects economic growth positively and the higher economic growth in turn leads to a higher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is weak evidence that there are additional direct, negative effects of outward orienta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sures.  相似文献   

20.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热门话题,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坚持人民币应该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关系到进出口贸易,还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并影响社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以国家利益为着眼点,以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依归,正确分析、评估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既要看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认识到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