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立人"思想的形成 "立人"是鲁迅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主要形成于鲁迅在日留学期间(1903-1909),我认为这一思想的形成是推动鲁迅弃医从文,从事文学启蒙的重要因素. 鲁迅在日本的思想发展是以民族主义作为起点的.鲁迅作为第一批留日学生,其留学目的是"别求新声于异邦",学习日本成功"脱亚入欧"的先进经验而后回国使中国变得强大.因而在留学早期,鲁迅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和大多数留日学生一致,表达的是一种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的时代共鸣.其思想混杂在留日学生群体之中,并未显示出鲜明的个人特色.例如他在1903年所写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达的就是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2007年岁末,我参加了一个探讨鲁迅先生在1908年发表的《文化偏至论》的研讨会。会上人们都在进一步尝试思考和理解这篇鲁迅先生26岁时写成的文章对于今天中国的作用。其中的裘沙前辈尤其让我感动,会议室的四壁挂满了他为传承鲁迅的思想而作的充满力量的绘画作品。他以耄耋之年,衰弱之躯,却不断地为了让今天的人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在一百年前的这篇文章做着坚韧的努力,撰文作画,在寂寞中传承鲁迅先生的思考。这种精神和意志都让人钦佩。  相似文献   

3.
<正>一、我想触摸活着的鲁迅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写一篇名为《我想触摸活着的鲁迅》的文章,目的就是希望鲁迅能够真实地活在21世纪青年人的心中,让他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更能促进中国社会朝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评价鲁迅,我们提到“鲁迅精神”,提到“民族魂”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归根到底,鲁迅是爱国者,“鲁迅精神”的核心是爱国。审视爱国者鲁迅一生的思想演进,可以用科学救国、医学救民和文学救“魂“进行概括。绍兴乃“报仇雪耻之乡”,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从越王勾践到诗人陆游,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薪火相传。浸润其间,鲁迅少小立志,抱定救国安民的远大理想。17岁离开家乡,到南京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鲁迅选择水师学堂,既有经济与生计的原因,更重要的,他认为该校代表了当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当然,他没想到,仅有一个游泳池的水师学堂,不过把“读书-应举--做官”“学而优则仕”路线翻版成“读书--候补--做官”,离自己实业  相似文献   

5.
大师的胡须     
《财会月刊》2013,(8):I0007-I0007
胡须是男人的标志,更是个性的代言。近现代史上大师的胡须留给世人许多轶事与趣话。 胡须的形状是性格的体现。文学大师鲁迅的“一字须”,不向上,也不向下,一字排开,煞有特点,让人过目不忘。鲁迅说他的胡子两端上翘的时候,不招国粹家喜欢;两端下垂的时候,又不招改革家喜欢。气得他剪去两端只留中间,终于成为隶书的“一”字。鲁迅的胡须很能说明他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对被唯名论和实在论两种思想所限的文学本质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对文学合法性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伊格尔顿指出,文学的合法性与一些要素息息相关.其中,虚构性作为一个相当复杂的要素,被伊格尔顿牢牢抓住,并进行了长远的思考,这种思考从三十年前他所写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一直延续到近期的著述《文学事件》中,值得详细推敲.对于文学的本质这样一个长期以来各家思想争论不休的问题,伊格尔顿从文学哲学的角度展开思考,意在把握住文学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他如果没有投身文坛,从事其它经营活动,大概也会发财致富的鲁迅给研究者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世界上很少有像他这样擅长记账的人。他有记事的习惯,留下了篇幅巨大的日记。他的日记几乎没有自我,更缺乏文学修辞的内容,几乎完全由流水账组成,绝少忽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金钱交易。如果说这些记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他的短篇历史小说《非攻》中,真实地再现了墨子这位古代先哲的动人形象。笔者认为墨子不仅是 30年代国家危亡、民族危机时刻鲁迅的拳拳期盼,更是21世纪改革开放、国家兴盛的今天,广大人民的殷殷呼唤。  相似文献   

9.
乡村走出来的巨人──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姓周,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于浙江省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祖父周介孚在京做官,父亲周伯宣是个秀才。祖父1893年被捕下狱,父亲189...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12,(24):120-121
<正>帅气男主播异国求学,放弃中式思想,不求拉风准备入货二手车,不受约束,想做就做。他不只是想让自己的身体行走在美国,更想让思想被这个个性而自由的民族好好地浸润和发酵。"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让他去纽约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让他去纽约吧,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是我在看了《北京人在纽约》开场白  相似文献   

11.
历史凡是进行到一个转型期,都需要领军人物,太炎先生就是那个转型期的思想领袖,他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非常大。"五四"运动以后那些比较活跃的人物,比如陈独秀、鲁迅兄弟、钱玄同等,很多是他的学生。这位"有学问的革命家"是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人,很多人以为是孙中山提出的,这是误解。太炎先生所做的,就是找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基因,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新路。传统文化隐伏在我们的血脉中,丢是丢不了,我  相似文献   

12.
于蕾  喜悦 《英才》1999,(10)
陈映真看文学:现在文学变成这样一种怪东西,就好像洗发香波一样,会给各个不同层面的人提供服务,成了一种消费品。陈映真看政治:台湾岛内的民众对政治的态度就是:关我什么事!?人们忙着换新车子、换大房子,就连选举也少有人问津。陈映真看自己:我崇拜鲁迅,思想受中国30年代文学的影响较多,对我来说“写什么”要比“怎样写”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金春虹 《活力》2006,(3):201-201
鲁迅和夏目漱石是20世纪中日著名的文学家。夏目漱石被称为日本的“国民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日本国民的内心世界。揭示了日本文化的内涵,深受日本民众的欢迎。而鲁迅则被称为“中国近代文学之父”,尽管这两位文学大家分属不同的民族和国度,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从平行比较的角度来看,从他们身上还是可以找到很多共同之处的。《阿Q正传》和《吾辈是猫》是他们初期的代表作品。本论文试图通过他们的相似经历以及上述两篇小说的比较来初步探讨鲁迅的作品是否受了夏目漱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度读人     
正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的商界有这样一个种群:他们即便腰缠千亿也总是低调行事,他们热心公益事业,还普遍有一个好脾气,他们甚至被鲁迅称之为"国的脊梁"。毫无疑问,韩召善足以跻身这一行列。即便他长得五大三粗,看起来极有威严,但却经常与工人混在一起。他说:"当初创业的时候,我依赖了他们,现在企业小有规模,我更不能忘了他们。这是每一个从基层创业成功的人都有的一种情结。"  相似文献   

16.
《野草》是鲁迅文学观从片面夸大文艺社会作用转向文艺为人生所致,其中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作品反映了鲁迅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理想,表达了他在黑暗世界压力下的苦闷、孤独、失望、求索、彷徨和希望的情感。而象征主义的基本情绪是对生活的绝望与悲观,但是《野草》是闪烁着理想的光芒的。鲁迅最终从彷徨与苦闷中挣脱出来,走向了新的旅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几千年文化熏陶出的一代代炎黄子孙,其民族心态、国民性被鲁迅先生一篇《阿 Q 正传》描摹得淋漓尽致,他趋炎附势地想去与赵老太爷和革命党合作,可惜人家不要他;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负小 D 和小尼姑,可惜并未完全成功,于是他就说,“孙子打爷爷”,以此达到他精神胜利法的高潮。中国人不合作、不齐心早有史载。古代有“敌国破,谋臣亡。飞鸟尽,良弓藏”诗句,指明了合作是基于打江山出于无奈,一旦江山打下就将功臣颈上人头取下,毫不含糊。现代中国人在海外落下一个话柄“一个中国人很难对付,一群中国人很好对付。”其讽刺核心仍然是中国人不合作,没有团结精神,  相似文献   

18.
吴庆时 《经营者》2016,(4):166-167
不寻常的身世,全程参与苏联设计援建一汽,二汽"五人领导小组"最年轻成员,吴庆时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祖涛编者按作为中国第一代汽车人,陈祖涛身上贴着许多标签,他拥有颇具传奇色彩的身世,他被喻为"一汽第一名职工",他全程参与苏联设计援建一汽,他是二汽"五人领导小组"最年轻成员……2006年12月,《汽车商业评论》邀请他口述历史时,他对热闹非凡的本土汽车公司逐一点评,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前途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一个朋友z身上。十年前,Z独自南下闯荡。来到深圳,像其他人一样,他每天在各个人才交流市场游逛,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几天之后,z被一个岗位所吸引。这是一个优秀的公司,发展前景和薪水待遇都很好。当然,前来应聘的人非常多。经过层层筛选,z闯进了前十名。公司经理告诉所有入围的人,公司最终只能从...  相似文献   

20.
每个企业都有文化,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就象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思想都有他的性格和思维习惯一样。有的人性格适合于形势,思维习惯适利于成功,所以他成功了。企业文化也一样,企业文化不是创建,因为他本身就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被你提炼、引导,杂乱无序的它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阻力或者是没有形成合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