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鄢继尧  赵媛  崔盼盼  唐文敏 《经济地理》2020,40(11):112-120
基于石油安全视角,以原油进口贸易为研究对象,采用原油进口依存度、多元化指数及集中度探讨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的时序动态特征,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分析其中的问题。结果表明: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先下降再上升,大体呈"V"字形,预测发现2019—2040年依存度仍将缓慢上升,到2040年达到81.63%,原油消费仍将主要依赖于进口。②1993—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虚多实少",原油进口集中度虽小幅下降但仍处于较高值,从平均值来看整体为中(上)集中寡占型,受原油进口大国的牵制很大。③1993—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贸易重心愈发趋近全球原油产量重心,有利于保障原油需求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原油进口贸易重心往西北方向偏移,重心持续外移降低了原油进口的经济性;原油进口贸易愈发分散,但多元化效应没有凸显,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国家和俄罗斯,主要来源地政局不稳使得进口风险依然存在;原油进口空间分布方向转为西南—东北,中国在美洲国家进口的原油越来越多,提升了运输的安全性。最后从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巩固和加强与中东、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的合作,系统评估自非洲进口原油的供应和运输...  相似文献   

2.
口岸作为国家指定的对外开放门户,承担着国与国之间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的重要功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口岸的发展,带动了口岸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本文利用口岸运行指标中的出入境货运量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2011—2017年31个省(区、市)的口岸出入境货运量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尤其是2015年后,我国口岸出入境货运总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三类口岸(水运、陆运和空运口岸)中,水运口岸存在更显著的、更强的空间相关性;各类口岸出入境货运量中,东部沿海地区水运呈现正向空间集聚现象,西部沿边地区陆运呈现极化现象。此外,本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地区货运总量也进行了空间动态分析,发现也存在空间相关性,且集聚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本文提出了提升各类口岸运输能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优化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贸易形式、贸易结构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加剧了贸易摩擦及中美之间的战略猜疑。为此,各国必须站在战略高度进行对话,增加互信,防范化解贸易摩擦,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潜能,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市场集中度、地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HM指数等方法,实证分析重庆2002—2019年贸易格局演变与依赖关系。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重庆进口贸易稳定格局的形成具有积极正面影响,进口贸易份额逐步由非协议国大幅度向协议国转移,东亚、东盟市场对欧洲、北美市场形成了有效替代;一带一路倡议对重庆出口贸易格局的优化作用还有待加强,出口贸易份额由协议国大幅度向非协议国转移,出口产品结构单一致使美国成为重庆出口依赖最严重的国家;研究识别出19个重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和44个重要的出口贸易伙伴,以及韩国、马来西亚、圭亚那、厄瓜多尔、乌拉圭、智利、新西兰、莫桑比克共8个双边贸易重要伙伴。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贸易网络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地理》2021,41(7):119-127
粮食安全与国际粮食贸易是世界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已有研究对此关注依然有限。文章尝试利用2000—2018年231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贸易关系数据,采用网络密度、平均距离、聚类系数等复杂网络指标,对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粮食贸易网络逐渐趋于复杂化,网络发育程度逐渐增强,全球粮食贸易组团始终处于不断分化融合的动态演化中;2000—2018年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发生重塑,中亚和东南亚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地位逐渐上升,而欧洲则呈下降态势;法国、美国、加拿大、荷兰、南非、英国是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国家,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而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较低。最后从自然、经济、政治、政策及文化等方面对其演化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印度经济特区分布的时空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40个区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2006—2018年印度经济特区空间分布的演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印度经济特区的集聚态势先增强后减弱,总体集聚态势有所增强;②印度经济特区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以及综合产业为主,三大行业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异格局;③印度经济特区空间分布可划分为高水平集聚区(高值集聚,H-H)、极化型集聚区(高低集聚,H-L)两种类型;④印度经济特区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南部是经济特区分布的核心区域,东北部是经济特区分布的冷点区域;⑤印度经济特区的空间分异与时空演变是自然环境条件与劳动要素禀赋、经济发展格局、基础设施条件、科技设施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实物量与价值量对农产品贸易网络进行加权,可以揭示这种网络结构的变化特点,直观地表现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本研究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八大类农产品两种贸易网络,结果表明:①30年来全球农产品实物总量增加了2.55倍,增长过程平稳;价值总额增加了1.98倍,呈波动上升态势,这充分表现出全球农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②拟合节点强度的累积分布曲线发现,其满足幂律分布。扩展指数α随时间推移增大,表明网络中各节点的异质性增强,"枢纽"节点的功能进一步强化。③30年来,主要的贸易连线发生了大的变化,中国逐渐成为农产品的最大需求方。④两种贸易网络反映出农产品的属性差异,但主要的贸易关系逐步趋同。  相似文献   

8.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枢纽地段,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能源是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的关键领域,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中细分的商品和能源类别格局。文章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采用SITC Rev. 3的商品分类方法,按照贸易合作、商品格局、能源结构的逻辑顺序层层深入,分析中国与中亚地区1992—2017年的贸易与商品格局。研究发现:①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合作持续推进,中国总体处于贸易顺差地位;②中国从中亚地区主要进口初级产品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对中亚地区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③中国从中亚地区进口的能源产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国别上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前者以石油为主,后者天然气占主导,空间上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滨里海盆地、南部的滨阿姆河盆地等区域。  相似文献   

9.
宗会明  杜瑜  黄言 《经济地理》2020,40(5):90-98
基于ArcGIS10.2软件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和"重力模型"分析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41个交通节点城市的可达性和城市空间联系。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网络规模、等级和铁路密度均高于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间陆路交通网络建设不均衡。中国西南地区现有5条公路和2条铁路与东南亚国家连接。②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可达性明显优于东南亚国家。中国西南地区城市间的有效连接在2 h内实现,区域基本覆盖在4h内实现,而东南亚国家城市间的有效连接在4 h内初步实现,8 h实现区域基本覆盖。③根据城市空间联系格局与现有陆路交通可达性,提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主要有3条有潜力发展的陆路廊道,即重庆(成都)—昆明—仰光、重庆(成都)—昆明—万象—曼谷—新加坡、重庆—南宁(昆明)—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在未来面向东南亚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应利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契机,重点围绕这3条廊道建设和发展,并注重加强重庆、曼谷等重要节点城市和瑞丽、磨憨、凭祥等边境城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技术经济》2018,(1):122-128
利用Eviews8.0软件的BREAKLS功能寻找断点年份,并基于2010—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出口面板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数据,文章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析其演化特征、空间结构和中国地位。研究表明:(1)数字服务贸易参与国家日益增加,但网络连通性和扩散性较差;(2)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进程缓慢,各国的贸易地位差异大,“一带一路”倡议较好地促进了多边贸易;(3)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显著的社团性,凝聚子群数量2010年以来变化不大,但凝聚子群内部参与国有变化,不同子群内部联结强度有别,子群之间凝聚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4)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特性,相对点强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呈现“帕累托”分布,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限制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不再呈现“双峰分布”,两极分化加剧。中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合作伙伴相对稳定,但贸易圈有待扩展,核心竞争力、控制力、独立性和贸易自由度均有待提升,急需防范贸易依赖风险。  相似文献   

12.
石油贸易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博弈从未间断,直接影响中国能源安全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文章根据1996—2016年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石油供需状况及进口贸易的动态特征,刻画了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空间格局图景,指出了当前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困境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从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动态特征看,进口贸易规模大且进口比重逐年上升,进口依存度不断提升,进口价格频繁波动。从其空间格局演化看,进口的地理方向不断扩展,由局部地缘供给依赖转变为多元并存的碎片化关联模式。从发展趋势看,高依存度下的中国石油进口贸易仍面临着价格波动剧烈、进口结算方式单一、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地缘政治因素复杂多变等困境。因此,新时期完善中国石油期货市场,争取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推进能源大通道建设,构建石油运输的立体布局,加强石油贸易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政策沟通是推进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地理》2021,41(3):58-65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中国企业承建海外基础设施项目日益增加。由于海外工程项目参与者众多、投资巨大、施工难度高,存在众多风险因素,现有的文献对于工程风险评估的研究大多存在数据主观性过大和无法逆向推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将三角模糊数与贝叶斯网络法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中缅铁路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三角模糊数法将专家的评估数据转换为所需的模糊数语言,然后在构建贝叶斯网络后利用联合树法得出工程发生风险的概率,再通过正向和逆向推理,测算各风险因素对工程风险的影响程度,最终利用敏感性分析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排序,确定影响工程风险的敏感因素。发现其政治风险、社会文化风险较高,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较低,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与其他评估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降低了数据主观性并且考虑了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传递路径,使得评估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有效完善了海外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为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本文通过对我国跨境电商的现状和中东地区市场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入驻中东地区的机遇:政府政策扶持,强大的电商市场潜力,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可,双边金融合作支持体系比较健全和投资保障性高;挑战:技术上的挑战,政治和文化所遇到的困难,电商入驻中东地区的内忧外患;最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融合发展不仅要建立可靠互信的合作机制,而且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使区域协作能深入而有效地开展下去,而这些措施的落实必须要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执行。企业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执行者,是经济资源整合的积极推动者,也是激活地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从企业视角考察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不仅有利于深化互联互通研究,还有助于将互联互通落到实处。当前,企业参与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的主要方式包括合资经营和独资经营等投资方式,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等贸易方式,许可证、特许经营、交钥匙合同等契约方式。企业参与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在东道国的经验、所处区位、资源禀赋、文化沟通、产业特征、投资战略、产业优势等因素。为进一步推进企业参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要立足长远,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在有关政策与具体措施上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建设。  相似文献   

16.
17.
周经  王馗 《财经科学》2020,(3):80-91
鉴于全球跨境投资政策和国际经贸规则的调整和变化,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本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具有东道国"制度环境不确定性偏好"的特征。引入市场因素时,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存在市场寻求型动机,但市场规模弱化了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不利影响;引入资源因素时,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资源寻求型动机,这表明掠夺国外资源的评论是失实的。最后,本文建议政府层面有必要完善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服务和救济机制,全方位保障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利益。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共建“一带一路”是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的重要举措,旨在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互惠共赢、共享发展的合作机遇。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的贸易合作网络,在控制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影响下,详细论证了“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否为世界各国共享。通过利用2010—2018年的全球双边贸易数据,结合Borusyak et al.(2022)偏离份额方法的分析框架,本文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的贸易合作网络显著促进了各国的贸易出口。从理论机制来看,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各国的生产成本和提升各国的产品需求引致。与此同时,随着各国出口行为的转变,“一带一路”网络内部的贸易联系显著增强,各国分工模式趋于专精化,协调互补的合作模式提升了“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活力,“一带一路”共谋发展、成果共享的初心使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