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网络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联系的空间表达,城市网络结构演变机制及结构效应的研究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西部13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区,基于中国500强企业数据、百度搜索指数数据构建城市网络,采取“点—线—网”的研究模式分析中国西部城市网络拓扑结构时空演化机制及结构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要素流下城市网络拓扑结构差异性和相似性并存;中国西部城市网络集聚特征显著,均衡性较差但略有增加。(2)2010—2020年中国西部城市网络呈现密集化趋势,城市网络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显著增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3)择优链接机制是城市网络演化的核心驱动机制;路径依赖机制是塑造城市网络结构的主要驱动力。(4)不同要素流下城市网络均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匹配效应和“富人俱乐部”现象差异显著,基于企业组织链的城市网络中异配效应较为显著,基于信息流的城市网络中同配效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供应网络是产业要素空间流动的重要载体,其空间组织与演化反映相关产业的空间集群特征,文章对2009、2014和2019年中国汽车总部与零部件企业供应网络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汽车零部件企业集中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基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关系的城市网络密度逐年增大,关联强度逐渐增强;网络节点度平均值变大,且节点度拟合曲线斜率增大,网络等级显著性随之增强;网络平均最短路径持续变小,通达性不断提高;网络集聚性在2009—2014年显著提高,2014—2019年部分地区略有下降。(2)汽车零部件供应网络中上海市网络权力最为突出,其他城市的网络权力呈上升趋势,高权力和中权力等级城市增加,低权力等级城市减少,华中和珠三角地区的网络权力相对薄弱。供应网络呈现出高中心性—高权力、低中心性—低权力的一维现象特征,且网络地位明显升级,其中领导核心城市和中心集约城市数量明显增多。(3)汽车零部件供应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同时受到5类因素的影响,其中空间因素塑造网络关系的演化格局、市场因素影响关联格局的产生和发育、集聚经济促进网络集聚性和权力地位的升级、制度因素引导网络关系的集聚与分散、历史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字产品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从“整体—社群—个体”三个层面系统分析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内部和外部机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数字贸易依赖网络呈现明显的“中心-边缘”分布结构,经济体间的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主要形成由中国和美国共同领导的亚太贸易社团和以德国和荷兰为中心的欧洲贸易社团;中国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枢纽性角色;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相互依赖效应、聚集效应、感染效应与时间依赖效应等内生机制的影响,经济规模等外生因素也显著影响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同所有制企业联系表征的中国城市网络的链接格局与节点地位的演化迥异。本文依托结构—行动者理论,综合“中国城市网络—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市企业”的分析视角,以2003、2012和2020年为观测年度,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和万得金融数据库,根据上市企业异地投资数据刻画全部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所表征的城市网络,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展对城市网络时空演化与复杂性解释的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网络链接格局和节点地位的复杂性特征集中表现为“网络+等级”,城市网络的发展强化了城市等级体系。国有企业城市网络的等级化特征更突出。(2)链接格局与节点地位在国有企业城市网络与非国有企业城市网络中的时空演化有着明显差异,二者始终不线性相关,显示出不同的网络组织规律。(3)城市属性与高加权度存在复杂因果关系,城市在非国有企业城市网络中拥有高加权度的条件组合更易实现、节点地位更易提升。  相似文献   

5.
《经济地理》2021,41(2):35-4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渐进式开放路径和贸易规模的高速增长导致贸易地理格局的重构和贸易网络的演化。使用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等数据,分析省区对外贸易地理格局和贸易网络的演变。通过计算省区出口贸易节点中心度和结构熵刻画出口多样化和均衡化特征,使用聚类分析揭示省区出口目的地结构的相似性特征,从国家间多维邻近性和省间溢出效应的视角,实证分析省区出口贸易地理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出口网络拓展的驱动力。结果发现:①各省区出口多样化和均衡化呈现总体上升趋势;②省区出口网络节点的地理格局发生显著演变,主要目的地节点增多且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③具有相似出口目的地结构的省份呈现集聚分布特征,省区间溢出效应和国家间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对省区出口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④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显著影响省区出口贸易网络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2021,41(3):66-76
随着城市网络联系的日益增强,城市外部影响力日益拓展到更加广阔的地理空间,城市网络腹地的研究已经成为新时期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的网络视角,研究中国城市网络腹地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网络腹地成为新时期中国城市体系经济景观的显著特征,总体来看中国城市网络腹地规模分布呈现等级结构特征,网络腹地空间模式存在明显的类型分化,同时超越本地的经济联系构成腹地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导致许多城市的网络腹地相互交织重叠;(2)资源优势、地理距离等城市属性是塑造网络腹地关系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规模通过市场潜力、政治地位、知识厚度、经济效率等中介机制正向影响着城市拥有或嵌入网络腹地的能力,区位条件的改善倾向于提高城市间网络腹地关系产生的概率,历史上形成的网络腹地关系对网络腹地格局演化具有持续性的影响。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政府需要顺应网络腹地的发展趋势,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组织城市经济活动,并高度关注城市知识性资产的积累,以充分释放网络效应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创新网络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灿  曾刚  尚勇敏 《经济地理》2019,39(5):27-36
"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地方空间"向"流动空间"转变的背景下,多主体、多尺度的网络化模式成为创新导向,动态性、路径依赖性与邻近性等演化经济地理学分析思维有助于理解创新网络演化规律和机制。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1991—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创新网络演化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创新网络演化研究的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核心研究内容和学术争议。结果表明:①创新网络结构演化、演化路径与演化机理是国外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借鉴西方演化理论和研究范式,企业、产业和区域等创新网络演化实证探讨受到国内研究重视;②多维邻近性机制下的创新网络形成与演化、全球—地方多空间尺度耦合的创新结网以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成为研究的知识基础;③创新网络演化是否呈现路径依赖有待解答,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创新网络演化影响的重要程度存在争议,着眼于多集群的创新网络演化则是新近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网络视角,利用联合专利数据刻画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产学研主体不断增加,创新网络逐渐覆盖全国,但区域创新联系呈现出创新中心区与非中心区非均衡性。由于空间网络关系的路径依赖越来越明显,技术知识传递的非对称性分布加剧,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创新中心区位锁定,导致网络协同创新效应难以形成,整体上协同创新网络重心呈“单核”向“三核”分布格局演化,国家创新系统长期依赖少数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技术知识辐射的局部效应与区域平衡发展的矛盾不断凸现。因此,应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协同创新网络空间形态,推进国家创新系统向均衡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9.
以生物医药技术为例,利用专利数据,建立技术共现网络与创新合作网络,分析2000—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技术演化特征、双元创新格局及城市间创新联系,利用层次回归模型探究其双元创新发生机制及路径。结果表明,生物医药细分技术间的可达性逐渐提高,2013年以后技术体系化程度显著提高,技术融合呈现出群落特征;城市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存在空间正向关联,但两者具有不同发生机制;城市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对知识搜索深度和渐进式创新更重要,而其中介性地位对知识搜索宽度和突破式创新更重要;知识搜索深度更利于渐进式创新,而搜索宽度更利于突破式创新;关系强度在渐进式创新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突破式创新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不同类型城市在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关系强度方面表现出不同演化规律,使城市在创新路径上产生分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专业货运信息平台上的货运大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复杂网络分析,对"互联网+"背景下浙江省城际货运时空网络演化规律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宁波与舟山形成新的"双核心"网络。②点度中心度货运网络最能反映地理空间城市货运结构演化规律。③不断增加的长程联系是驱动时空网络演化的内部驱动力。④宁波和舟山在货运网络中形成日益突出的规模辐射效应,成为推动网络联系不断增强的内部动力。⑤时空网络演化主要受经济驱动和人力资源因素的推动,且具有较强的工业经济偏好依附机制,但外部驱动因素影响总体呈现减弱趋势。⑥通过功能互补网络促进"飞地经济"体系形成,优化城际货运网络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