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走好“共同”之路,而城乡融合是重要发力点。文章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对城乡融合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并借助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考察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就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现象。未来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生态—经济融合为驱动、因地制宜盘活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适宜的动力机制是城乡一体化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基于城乡等值、制度推进、产业互动、市场融通、要素流动、集聚扩散、空间网络等关键因子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系统动力机制;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分区、经济社会制度制定、选择性集聚与普遍性扩散、推进型主导产业梯度选择、农业现代化、培育城乡市场主体、城乡网络流通道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牧交错带乡村空间发展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璩路路  李裕瑞  李琳娜  曹智 《经济地理》2019,39(10):153-161
乡村空间发展类型识别与划分一直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利用引力模型、可达性测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该县乡村地域空间发展类型,通过地理探测器探测其影响因素,揭示影响农牧交错带乡村发展核心要素的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乡村空间发展系统分析框架对于新时期农牧交错带村域空间发展类型的识别与发展振兴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导向性;宁夏盐池村域空间发展类型可识别和划分为4种乡村地域空间发展类型,分别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适度挖潜类、搬迁撤并类,并对分类因素进行了探测分析,以期对乡村振兴能够进行靶向治疗,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牧交错带"乡村空间重构"和"乡村振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业旅游逐渐成为农业和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城乡交错带是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文章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及优势,划分了地域结构及范围,探讨了农业旅游的功能定位及产品策划;并以上海为例,提出发展思路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关键节点,对推动城乡融合、助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浙江省为例,以县级单位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79个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的空间关系机理和现实特征。结果显示:(1)新时代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要素转换融合、设施沟通融合、产业重组融合、政策衔接融合、文化交互融合5个方面的空间关系机理,且两者之间存在“由点及面”的空间联通路径。(2)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属于集聚型,且集聚密度具有层级性;同时,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还呈现出北部县级单元多南部县级单元少的格局。(3)浙江省城乡融合较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市市辖区及其周边,低水平区主要在南部县域呈条带状分布。(4)浙江省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空间相互联系,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型、历史文化型和农旅融合型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有较高吻合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ESDA-GIS、空间变异函数、重心迁移与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2000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进行研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地级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中部南方北方的趋势,具有较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空间集聚特征。11年间,城乡收入比的重心向东北迁移;收入差距显著减小的地区多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而黄河流域是收入差距显著扩大最集中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冷点区大幅扩张而热点区大幅收缩。地级城乡资本投入比,第二、第三产业集聚,城镇化率和空间滞后变量将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劳动力比则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城乡一体化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定了2011-2020年长三角区域27个城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探究时序、地域差异。结果显示:整体上长三角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上海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始终处于最高,江苏9城和浙江9城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较为接近,安徽8城的城乡一体化水平相对最低但近年来提升明显。进一步采用核密度曲线、空间分异图、转移概率矩阵更详细地分析了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地域差异和动态演进。文章的结论将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促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首先发展商品农业,走产业化经营道路,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随后进入农村工业化阶段,重点是以农业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乡镇企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的发展,使许多城市、小城镇和村庄的界限变的模糊,呈现一种城市和乡村景观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景观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城乡协调发展评价及其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8和2013年长江经济带131地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然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进行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度先下降后上升,协调度先缓慢上升后加速上升。城乡协调发展高值集聚区和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区,逐渐向中游地区扩展;低值集聚区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地区,逐渐向上游地区收缩。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空间统筹的背景下,远景发展规划应该集中优势要素,引导小城镇并入中心城,壮大中心城市,发挥集聚效益;扶持竞争力强的城镇,推动重点城镇合并和村庄体系重构,鼓励城镇间人口流动,发挥规模效益;坚持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达到资源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共享、城镇总体发展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由此确定了城乡统筹下的城镇体系可持续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