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嘉义 《经济论坛》2011,(12):134-135
目前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不明确,导致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处于被动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本文从产权制度、流转主体、收益分配等方面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乱象,并从农民权益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和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都市型现代农业土地产权法律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的农业土地产权制度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奠基石。目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土地产权制度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晰、土地产权权能不完整、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困境。要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土地产权法律制度,需要尽快制定《土地确权条例》界定明晰的农业土地产权,制定《物权法实施细则》完善农业土地产权权能,制定全国性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健全农业土地产权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的资源支撑。然而,我国存在的农村与城市二元土地制度、国家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模糊以及强制征地、补偿和收益分配措施的不公平等土地制度和政策缺陷,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本文将在梳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各参与主体利益及社会福利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模式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在新时期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本文针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的产权原因,从耕地保护和产权角度提出了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建议,奠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离形成了土地二元结构。受城乡土地管理二元体制的约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受到极大限制。造成城市与农村同类用途的土地不能实现"同地、同权",农民拥有的土地产权收益难以实现,不利于城乡统筹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统筹城乡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合理、有偿流转,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文章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就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速,土地的资产价值已为人们所认识并加以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的实施状况,说明这一制度安排的实施绩效并未完全达到立法者的预期目标。其原因可归结为: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制度以及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农村集体用地所有权主体模糊,使用权主体不确定以及产权权能不清。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现实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建议:建立、健全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价格和约束机制、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做好集体土地产权管理、严格管理利益分配、加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力度,使农村集体土地依法、有序、健康地流转.  相似文献   

8.
孟宇 《经济视角》2010,(8):62-63
本文结合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现实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建议:建立、健全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价格和约束机制、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做好集体土地产权管理、严格管理利益分配、加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力度,使农村集体土地依法、有序、健康地流转。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的概念、表现形态、形成原因和防范治理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认为:土地隐形市场是在我国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各利益主体在土地产权权能流动过程中绕开现行土地法律法规擅自行动而形成的一切土地交换关系之和,通常是指当事人因利益驱使擅自改变原有土地用途或使用类型而形成的土地交易市场;国有土地隐形交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农用地隐形市场随着国家农地流转法律的修正完善而逐渐显形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以及农地非农化隐形市场普遍存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尤其活跃;夯实土地隐形市场研究基础,统筹谋划、积极实践,分层分类分阶段推进土地隐形市场显形化,最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10.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必须在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确权改革步伐;总结现有承包地流转的经验,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分析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障碍与解决办法,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总结各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经验,认真思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并全力推进其流转并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勇 《经济论坛》2003,(12):26-2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作为整个城乡土地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近年来理论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现实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自发流转也早已存在,且逐渐呈现兴旺之势。为了探索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国土资源部从2000年起在安徽省芜湖市开始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在此前后一些地方也进行了类似的试点。到目前为止,这些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盘活集体建设存量用地,缓解地方建设对土地供给的压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仍存在大量的问题,建立规范的农村集体建…  相似文献   

12.
闫月岭 《经济师》2008,(3):223-224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必须明确允许土地产权流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流转给予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既包括经济关系,也包括法权关系。但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在征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应一并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纸上所设的承包经营权、农地使用权和租赁经营权等他项权利。否则,农地产权的结构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改革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将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的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谭术魁  彭补拙 《财经研究》2002,28(10):69-7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否直接入市流转无一致结论,但国家国土资源部已在试点,众我省市已在实践却是事实。然而,要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能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加以确立并在全国施行,建设强劲的支撑体系不能缺少,具体是:出台全国适用的法律法规,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建设,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方案,构建科学的土地收益分享,支配模式,加快必需的基础准备,制定强有力的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才学 《经济论坛》2006,(23):122-123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1.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现行农地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形势的发展,它并不是中国农地制度的最优模式,其不足和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从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村、组三级,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土地产权主体不利于农村产权的稳定,农民也形不成有效的、稳定的预期,必然降低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土地资源不能自由流转。经营权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使用权…  相似文献   

15.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矛盾 ,如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集体所有权名不副实、农民缺乏对土地独立、稳定和受保障的产权等。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可从界定农地产权、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土地产权界区、开展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等几个方面入手 ,而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较长时间内可以是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与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相对应,我国一直实行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制度。我国法律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出让、转让或出租,必须先征收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在市场上流转。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长,与日俱增的建设用地需求与二元分割的城乡土地市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而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与西方制度经济学的土地产权理论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土地产权制度的弊病日益暴露。要明确界定土地产权主体;要健全土地产权权能;要大力培育土地使用权流传市场,才能带动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从而带动整个土地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事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统筹协调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科学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全国部分省市特别是北京、成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研成果,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情况,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马才学 《经济论坛》2006,(17):117-118,122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农地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形势的发展,它并不是中国农地制度的最优模式,其不足和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从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村、组三级,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土地产权主体不利于农村产权的稳定,农民也形不成有效的、稳定的预期,必然降低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土地资源不能自由流转。经营权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使用权,可衍生出转让、转租、入股、抵押、收益等项权利。而作为具有使用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却只具有耕种权、部分的受益权以及极其少量的处分权,其权能是残缺的,导致了土地使用上的随意性以及土地流转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提出要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传统城镇化土地征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破题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为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结合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历程与各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调整产权结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土地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