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日,由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和北京市发改委共同制定的《北京市调整振兴生物和医药产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向社会发布。根据该《实施方案》,北京将着力促进北京生物和医药产业从战略产业向主导产业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重要的研发中心、高端制造基地和市场中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信息化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依据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测算了我国近十几年来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估计了信息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带动度和对三次产业的差别影响,发现信息化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最大;而后将信息化细分为信息产业本身的发展和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渗透这两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两方面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最后考察了信息化对工业内部若干典型行业的带动问题。通过上述逐层的定量实证分析,试图解释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复杂影响以及相应的调整取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纺织》2009,(8):140-140
7月23~24日,“2009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产业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协办,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作为会议指导单位。本次会议是一次跨学科合作的会议。会议邀请了水利工程、岩石工程、火力发电、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环保材料等领域的专家以及业内有关人士,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将对机械工业部的各项规划、产业政策进行权威性审议的机械工业规划审议委员会,已干1993年12月下旬在京宣告成立。由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包叙定任主任,由国内与械械工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养、学术界、学会、协会、金融单位及有关政府机关数十名有权威、有经验和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官员组成的这个审议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审议机械工业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对机械工业发展战略、重点和重大政策措施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咨询意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制订机械工业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调…  相似文献   

5.
《中国机电工业》2014,(7):90-90
6月17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一届三次成员大会在京召开。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李钢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王建字处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产业联盟成员单位代表,有关行业专家以及新闻媒体记者等20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紧紧围绕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以工业园区为重要平台,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信息产业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但是,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依据有关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指出我国应以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及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阐述了实施这一战略的必要性、传导机制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梅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曾长期占主导地位,为加快梅州经济发展,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园两特带动一精”的发展战略。本文认为: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产业发展战略,关键是以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因为载体,做强做大以电子信息、医药生物、烟草和特色文化旅游为代表的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是实现梅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发展梅州主导产业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15日发布通知,确定22家单位作为第一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单位。  相似文献   

10.
《轴承工业》2010,(9):39-39
7月24日,由甘肃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天水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持,对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汽车车桥轴承”、“汽车变速箱轴承”“出口特轻系列英制圆锥滚子轴承”共三个系列的23个轴承新产品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1.
提升六个主导产业,培育四个新兴产业,苏州市十大产业振。兴发展计划的征求意见稿日前亮相全市产业振兴(工业)发展大会,会后再敛最后修改将干近期正式出台。今年以来,苏州市工业经济运行发生了积极变化,成绩好于预期,全市工业增幅力争达到13%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工业互联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技术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出席会议并讲话。陈肇雄指出,万物互联时代,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联接是大势所趋,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经济互联之后新的生产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已成为工业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迫切、潜力巨大,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坚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促进内燃机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的目标和任务,2015年11月3日,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在京组织召开2015再制造产业发展研讨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赛迪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来自汽车、工程、农机、船舶等相关行业协会、再制造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5月28日,“活力中国·走进美丽工厂”系列活动第二站在中国美丽乡村--浙江安吉启动。“活力中国·走进美丽工厂”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中国产业报协会新闻摄影专业委员会、中国产业报协会通联研究委员会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支持,活动对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进行采访、报道、拍摄,助力建设美丽中国。此次主办方邀请了20余家媒体共同走进浙江和也科技有限公司,并举办了绿色大咖论坛。  相似文献   

15.
有人预测,21世纪略具代表意义的主导产业第一是光电子产业,第二是信息通信产业,第三是健康和福利产业,第四是环境和新能源产业。这些21世纪的主导产业与原有产业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原有的主导产业是以钢铁、石油化工作和汽车为代表、以重厚长大为特征的大型产业...  相似文献   

16.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实现我国工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与推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工业强国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3月15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的方向与路径"闭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自动化所、国投公司以及戴尔、ABB中国、西门子、比亚迪、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探索发表了主题演讲。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介绍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解读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梁龙 《中国纺织》2022,(Z1):84-85
<正>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联合承办的以"发展苗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暨多彩贵州苗绣系列活动在贵阳举行。出席本次大会的国家部委领导有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二级巡视员邓小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发展处处长魏博;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产业转型是指通过发展接替产业(包括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摆脱对原来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由原来以资源产业为主向非资源产业为主的转变。经过对资源型产业的收缩、改组、创新,以新的主导产业逐步替代老的资源型主导产业,以保证区域社会经济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业行业是地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不同行业因产品类型、工艺水平等不同而处于不同的碳达峰阶段。本文以传统工业城市七大产业链108家企业为例,运用LEAP模型,研究碳达峰目标约束下七大产业链2030年前碳排放特征与碳达峰模式,揭示不同行业碳达峰规律,明确行业碳达峰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显示:碳达峰约束下,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碳排放应持续下降,钢铁行业“十五五”期间能效指标达到先进值,水泥、玻璃行业需要在2025年能效全部达到标杆水平,尽早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拉动城市如期达峰;化工产业链中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已经达到先进值,可以作为重点发展行业;农产品加工及食品产业、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可以按照现有模式承接产业转移,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研究成果为高水平推进传统工业城市绿色低碳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