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及外贸运输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港口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修船业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各类运输船、工程船、港作船、军船及海洋石油平台等修理的需要,每年还承接600艘左右的外轮修理业务.现在,中国主要修船企业日换板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所占市场份额也在一天天扩大.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以坚实的步伐向修船大国迈进.英国劳氏船级社等权威机构认为"中国已是个修船大国";世界业界普遍认为,在国际修船市场上,中国修船具有工期短、质量优良、价格低廉三大优势.毫无疑问,中国修船已经引起了国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修船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修船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开始走向世界.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修船大国.世界修船中心已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区位转移.并初具雏形.为中国修船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我国修船业已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带.即以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区域经济带.以舟山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带.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修船业历经20多年市场竞争的洗礼,修船能力不断提高,修船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实现船舶修理产值超过500亿元。主要修船企业共修理船舶约5310艘、1亿载重吨,在修船产值方面已经超过世界第一修船强国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修船国。  相似文献   

4.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修船业困境延续了多年,市场的坚冰何日融解?今年以来,我国主要修船企业产值明显反弹,这似乎让修船业看到了一丝回暖和复苏的曙光。但修船企业普遍反映,单船修理工程规模小、修船价格持续走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修船企业“盈利难”的基本面短期内难以改变。面对修船产量高、利润低的实际情况,修船企业如何应对?对此,本刊记者深入走访了部分船企。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修船市场相当活跃,世界修船中心逐渐东移,我国修船市场占全球修船市场的份额正在逐步加大.面对难得机遇,中国修造船企业如何利用自己的航线优势、人力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将中国修船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2006年航运事业的繁荣发展,带给了世界修船业的发展机遇.利用航线、人工成本和技术优势,在修船总量增长的同时,大型化、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修船,使我国修船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2006年我国修船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近40%,占世界修船总量已基本与世界第一修船大国新加坡持平.修船由过去的以常规修理为主转向以修理大型、高附加值船为主,大型船厂已能够修理VLOC、VLCC和30万吨散货船;船舶改装总量逐年上升,最高单船产值达到2.4亿元;外轮修理比例大幅上升,已有7家大型船厂外轮修理比例超过90%;修船换板水平、VLCC坞修期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6月20~21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厦门召开全国修船工作会议。参会代表普遍反映,修船企业切实感受到了修船市场环境的“严寒”和竞争的残酷。受同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及航运业长期萧条的影响.我国修船业正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中。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寻找生存保障以及在未来的市场中占得转型的先机.成为广大修船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世界修船中心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造船国家快速转移。随着中国修船业的异军突起.当前世界修船业形成了新加坡、中国、中东、西欧四大修船中心。由于地处海上交通要塞.中东地区的迪拜干船坞和巴林阿拉伯修造船厂承接了大部分离开阿拉伯湾向西航行的船舶的修理工作。向东航行的船舶由于通过马六甲海峡.所以优先选择新加坡作为修船地。欧洲曾是传统的修船中心,但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以及远离热门航线.所以已经不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修船业是高污染行业,政府参与在传统修船企业向环保生产转变中十分必要,政府可以充分行使计划、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逐步完善环保立法、全方位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修船行业准入门槛、防止对资源的掠夺性竞争,成立修船环保工艺技术中心、信息服务中心,重点加强修船从业人员的环保教育、培养环保与培养修船复合型人才,鼓励修船企业实行ISO14000环保标准认证,打造我国环保型修船企业。  相似文献   

10.
韩国在上世纪80~90年代曾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修船国家,但随着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修船市场竞争,印度、孟加拉国和越南也大力发展修船业。而亚洲这几个新兴修船国家的修船成本要素,诸如劳务费、土地使用费、税收、环境投资费用等.比韩国低廉许多.这使韩国修船企业逐步丧失了修船价格竞争力。在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下,韩国的一些大中型修船企业开始向造船转产,个别大型修船企业将修船基地转移到国外,自己则在韩国国内转产造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