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贸易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国家福利的增长,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和许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情况。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增大到了不得不令人警惕的程度。本文分析了这一现状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得出结论,中国收入分配的扩大更多的由于体制不健全造成的,而最终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是进一步对外开放。最后,本文对如何缩小分配差距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M2/GDP过高且逐年成上升趋势,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借鉴以往分析的基础上,从收入分配差距加大这一角度出发运用相关数据(基尼系数)作出实证分析,证实了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使我国的M2/GDP增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现象也日益严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分配的公平,抑制经济效率的提高,同时对社会的稳定也会造成影响。本文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基于财税政策的角度探讨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初始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各异、产业结构有别以及政策偏向等因素,我国逐渐形成了较大的居民收入差异,并且因为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和通货膨胀的发生,近几年居民收入差距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异、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异以及省(市)际间收入差异,这些差异基本上表现在基尼系数的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和增长速度的高低快慢之差、收入来源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经济、政策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建立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1 965个样本数据逻辑回归发现,绝对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相对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公平感和家庭收入满意度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因此,政府一方面应该继续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维护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应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以增强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杨蕊  娜娜 《北方经济》2009,(12):78-79
收入是反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基尼系数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统计年鉴资料,通过三角形法计算出新疆2004-2008年的基尼系数,2008年全区基尼系数达到了0.415,比2004年上升了0.094,表明新疆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已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这是由于工农业间"剪刀差"、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及行业差别存在,以及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所造成的.应通过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加大培育中等收入人群比例、限制高收入人群收入过快增长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0.
杨蕊  娜娜 《北方经济》2009,(6):78-79
收入是反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基尼系数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统计年鉴资料,通过三角形法计算出新疆2004-2008年的基尼系数,2008年全区基尼系数达到了0.415,比2004年上升了0.094,表明新疆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已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制造业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有利于缩小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FDI缩小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更多地拉升制造业中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工资,该作用在东部地区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能提高制造业的相对工资,但这种作用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因此,FDI虽然缩小了制造业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但是客观上扩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制造业的工资收入差距。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缩小制造业行业间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FDI对中国城乡总量收入差距之间并不存在关联,但与人均收入差距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FDI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异存在很大关联,但只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实证数据得到验证。FDI和产业生产总值的差距,由于FDI在第二产业上的大量存在,使得一、二产业和二、三产业间的现象比较明显。正因为FDI对地区和行业收入分配的复杂影响,加上FDI的溢出效应、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等因素,使得FDI和全国基尼系数之间的关联并不显著,FDI并不是全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重要变量。因此,为更好地利用FDI,发挥其对收入分配的积极影响,应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进一步降低外资在某些产业上的进入门槛,培育和壮大国内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3.
孔杏 《特区经济》2011,(11):150-152
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利用2000~2009年间的数据,对城乡人均初次分配收入差距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初次分配收入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城乡初次分配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推进的作用,意味着初次分配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会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在对初次分配收入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税收政策影响初次分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也在加剧。税收政策历来都是各国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政策杠杆。根据1994~2009年我国的基尼系数、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时间序列数据,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我国现行的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整体上拉大了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与基尼系数呈正相关,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也由于征收规模过小、征管存在漏洞等原因,没有充分发挥出直接税应有的收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过去20年中持续扩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公正与稳定都提出了挑战。文章着重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发展因子、宏观经济因子和社会福利因子。其中,发展因子和社会福利因子对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从基尼系数看我国的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晖 《特区经济》2006,(9):323-324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进程中,人们的收入保持着快速增长。但各地、不同人群的增长速度有快有慢,人们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作为经济学中衡量贫富差距的公认的指标———基尼系数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现象。基尼系数的涵义以及应用得到重视,同时,基尼系数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重视基尼系数,及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孙文远  裴育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81-86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对参与分工各国的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品内国际分工时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从全国层面角度的分析显示,产品内国际分工显著导致收入分配恶化,在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一致,但是呈现东中西逐渐减弱的态势.在此基础上,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倒“U”曲线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入分配效应处于倒“U”曲线的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逐渐增加,以及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变化的规律,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先缩小后增大的规律。接着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成因,进而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主要原因,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科教文卫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第三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人口出生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冯煜 《北方经济》2010,(17):61-62
一、收入分配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的30年时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GDP增长了8倍多,从3645亿元(1978年)上升到了302853亿元(2008年),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在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严重.根据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丛亚平和李长久报道,我国基尼系数在2007年已经达到了0.48,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已超过了0.5,大大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社会处于可能发生不稳定现象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李庆杨 《改革与战略》2011,27(6):25-26,33
根据经济学家的计算,收入相对平等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2—0.35之间;0.4是一条警戒线,超过0.4就意味着收入差距较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基尼系数逐年上升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健全初次分配的宏观调控,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鼓励公益捐赠和重视教育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