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从合法性视角探讨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外资企业的资产收益。文章认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外资企业能否获得政府和社会赋予的合法性,对其资产收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在怎样的具体条件下,外资企业更容易获得合法性并取得较好的资产收益。根据2001~2011年期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显示:环境规制对外资企业资产收益的影响存在“正u型”效应,而能源消耗对外资企业资产收益的负效应显著;外资资本密度不利于外资企业资产收益的提高;本土私营企业合法性提高对外资企业资产收益带来的负面作用相对有限;吸纳当地就业显著改善了外资企业的资产收益。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在影响外商与港澳台两种不同投资来源的企业时呈现不一致性。文章结论充分表明,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外资企业资产收益离不开以合法性为核心的社会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海外资产和日本经济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勇明 《世界经济研究》2012,(8):75-80,86,89
2011年日本的国际收支出现历史性转变,贸易收支和服务收支均为赤字,所得收支成为经常收支盈余的主体。日本海外资产规模已经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不相上下,海外净资产连续22年据世界首位。日本经济正经历着从"贸易立国"向"投资立国"的战略转型。日本海外资产增速快,净资产多,但是结构不合理。同欧美"枢纽式"海外资产结构相比,"单行道"式的海外资产结构表明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度还不高、国内创新能力不足。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行为变化和政府政策从不同角度推动着日本经济的转型,但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壮 《中国经贸》2014,(23):68-69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财政管理也更加的精细和科学,国有企业在进行财产管理的时候,应该将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增量管理以及资产存量管理、收益管理以及使用管理结合在一起,保证其协调统一。但是就目前而言,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收益管理的加强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对对外投≯进行规范,保证资产收益管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利用按收入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数据考察了是否高收入居民的消费模式比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模式与CCAPM更为一致,结果表明:收入约束假说并未得到支持,中国居民消费波动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有限的,我国利率和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与成熟经济相比,转型经济中的新创企业关系网络具有诸多特殊性。本文在梳理最近25年转型经济新创企业关系网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系统评介了现有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转型经济新创企业关系网络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新经济形势下的外资企业文化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并对外资企业文化冲突及成因进行了详尽分析,提出了外资企业文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目前倍受国际金融界关注。我国作为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新兴市场,信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我国银行间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为样本,以连接资金来源与去向的资产池为突破点,从资产池构成情况发掘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收益和风险影响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目的上的区别 会计上的资产计量是以货币计量尺度来反映资产的数量及其变化。由于业主权益是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所以,要考虑企业价值的变动情况,必须对资产进行计量。而对于资产评估来讲,由于它是专业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特定资料,依照特定的评估目的,对资产在某一时点上的价格进行评定与估价,向委托方提出被评对象在评估假设下的资产模拟价格,它与会计对资产计量过程不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联系。 会计资产计量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资产计量是收益计量的前提。会计收益是通过资产计量和收入费用配比计算出来的其次l…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 and local firms in Vietnam,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wo distinct types of local firm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 and non‐SOE. Between the mid‐1990s and 2000, foreign MNC in Vietnam's economy grew very rapidly, but their growth has been much slower thereafter.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suggestion that MNC possess relatively large amounts of firm‐specific assets related to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rketing networks and management know‐how, these comparisons suggest that foreign MNC were generally larger and had higher labor productivity, capital intensity, wage levels, investment propensities and trade propensities than non‐MNC. On the other hand, foreign MNC tended to have relatively low capital productivity and wage shares of value added, while results regarding profitability were mixed. In general, these differentials tended to be relatively small between foreign MNC and SOE, and SOE tended to be larger than foreign MNC in terms of employment. Correspondingly, comparisons of foreign MNC with non‐MNC generally revealed more consistent differences, largely because the local private sector is still very underdeveloped in Vietnam.  相似文献   

12.
外资流入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原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经济转轨浪潮与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历史坐标上的重合,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这两个重要经济历史事件之间的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3.
14.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效应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发彬 《亚太经济》2006,(5):46-49,45
本文分析了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出口退税政策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及内资企业的进入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比较了这三类企业进入选择偏好,发现GDP和制造业基础对它们进入的影响是相似的,都表现出正向关系。但工资水平和累计基础建设投资的影响却不同,本文也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首都经济》2005,(9):78-78
印度表示,为降低经济增长中的石油消费成本.印度和中国的国有石油企业将联手竞购海外资产,让亚洲这两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中更强大的竞争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Grossman-Helpman-Szeidl(2006)模型研究了外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的选址决策,模型表明:效率高的企业偏向选址于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的地方,效率低的企业偏向选址于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高的地方。同时各个地区的效率空间会被运输成本所压缩。由于中国东部、中西部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劳动力工资以及固定投资成本的结构差异,高效率的企业会选址于印尼、菲律宾、越南三国,效率处于中间的企业会选址于中国中西部以及中国东部,效率最低的企业会选址于马来西亚、泰国两国。随后本文用2004-2013年Bvd亚太企业母公司层面面板数据验证了企业因效率不同而导致的选址差异。最后本文分析了双边自由贸易区对企业选址的效率空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边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中西部的影响大于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历史范围内充满矛盾而又复杂的过渡年代,对于许多国家和人民来说,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是从50年代初南斯拉夫探索自治社会主义起陆续开始的,各国改革的内容与模式各不相同,改革的步伐有快有慢,成效也各异.  相似文献   

19.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Multinational Fir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theoretical model of international location is applied to a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which a set of countries mutually removes barriers to trade and investment, thus overcoming the traditional ‘hub and spoke’ setup of regional agreements.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matched with actual trad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data from a sample of some 4,200 multinational firms who have invested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over the 1990–1999 period. Controlling for the effects of the reduction in trade barriers through a proper specification of a gravity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ventional outcome of an agglome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centre of the integrating area does not necessarily hold. Multilateral regional integration agreements can act as an important dispersion force significantly driving the location of multinational firms. A panel probit econometric exercise confirms the findings. JEL no. F12, F15, F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