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内在机制,要求人们对县域内外的农业生态经济要素(生态、技术、经济和社会要素)进行系统分析、评价、调控,以便对县域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从而达到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结构合理化和农业生态经济功能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王腾  杨俊峰 《绿色财会》2023,(12):43-46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我国审计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安排。本文以2010—2021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为样本区间,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并利用多期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显著提升山东省的绿色发展水平。据此提出优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政策建议,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状况的政策,既发展经济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本单元,是一种以特定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区域经济,它能够反映出特定区域内社会物质再生产、精神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全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寻找并制定战略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江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个人认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的领域包括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教等多方面。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社会的进步、文明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是矛盾的统一。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各自都具有截然不同的反馈机制。农业经济系统的反馈机制是增长型的它要求不断加大系统的投入和产出,实现经济的发展与增长;而农业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则是稳定型的,它要求系统在动态发展中维持平衡,逐步趋向最大的稳定状态。但稳定的生态系统并不一定是生产力最大的系统,当农业生态系统达到最大的稳态时,系统的净生产力接近于零。但是,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的增长与生态的稳定程度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能量得到比较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既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又能保持生态的非平衡稳态和持久的自然生产力,即实现生态经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山西段坡耕地利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前提,生态退耕是发展农村经济、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全面推进黄河流域山西段生态退耕工程是治理环北京风沙危害线、根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分析、研究黄河流域山西坡耕地利用现状及方向,是制定退耕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利用中存在问题,寻找对策,以达到传统的坡耕地利用方式向现代科学的利用方向转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生态农业,就是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学方法对农业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以建设“风光美、农民富、生态佳”的现代新农村。生态农业以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优化农业生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采用各种加工手段,实现有机物的多次利用,既可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可利用产品,又为人类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在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同时,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寻求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取得社会、经济和生态…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与相关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柯美成 《中国改革》2005,(12):61-6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一轮发展热潮中,发展县域经济与解决“三农”问题被同时放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于是“县域经济”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热门话题被广泛地讨论,全国各地的县域都在“一拥而上”地大搞县域经济。在这种发展县域经济的大跃进中,有许多偏差和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其中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县域经济极化效应则是众多偏差和问题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江西自建国以来江西首次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成果,文章依据2010年江西统计年鉴数据,利用Spass19.0软件,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14个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现阶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县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困境,而后提出针对性政策.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农村总体发展规划,是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地域整体资源经济的实际条件出发,按照自然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域综合体的生态经济系统效益,满足不断增长的对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采用宏观综合的科学方法,对一个地域或经济实体的生产力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配置,进行科学的设计,提出一个建设繁荣文明的、社会主义农业的、高度概括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或者是较长期的农业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生态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黑龙江省红旗岭农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厚,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区,是发挥农场独特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转变发展方式,即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一、打造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背景及意义从国际战略背景来看,建设生态经济区,正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脱贫攻坚相衔接,让二者互促共进、长效发展。贫困地区往往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态脆弱、发展基础差,扶贫开发既面临生态修复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重任,又面临产业发展难、脱贫成本高的困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通过集中统筹公共资源和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与力量参与,注重扶贫与发展联动,做到长短结合、切实可行。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充实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参照乡  相似文献   

12.
林业县域经济是国家林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农民致富和改善社会福利的关键。通过在林业十大产业发展兼具优势与特色的典型县(市)开展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了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包括以专业基地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人才为中心的科技文化引领发展模式、以招商引资为主的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以保育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治理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进行生产力布局的承载力分析是构建良好地域经济结构的前期工作。本文从生产力构成三要素出发,构建了县域生产力布局的承载力测评体系,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为承载力较高、中等、较低、低四类县域,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以此促进生产力诸要素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进行合理安排部署,逐步形成鄱阳湖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江苏省1990—2014年经济、社会和国土统计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对江苏土地利用绩效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诊断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诊断。研究发现,省域尺度层面,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经历了一个"低绩效→中等绩效→高绩效"的演变过程;在综合绩效贡献度上,经历了一个"社会绩效主导→生态绩效主导→经济绩效主导"发展过程;土地利用绩效障碍因素经历了一个"经济障碍因素主导→社会障碍因素主导"的演变过程。市域尺度层面,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总体呈现南部较高,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状态;经济绩效呈南部地区总体高于北部地区分布,苏北和苏南地区的主导障碍因素分别是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江苏省土地利用绩效的改进路径:消除土地利用绩效发展中的社会因素障碍,重视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土地利用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协调发展;合理规划配置土地资源、以规划为引导促使土地利用绩效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的关系 生产力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是近些年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两门经济学科。这两门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既有区别,彼此又有联系。 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力运动过程的一般规律,它与政治经济学共同成为所有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生产力经济学的性质是一门理论经济学,它的基本任务是对合理地组织社  相似文献   

16.
张建国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2):65-67,108
从生产力和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森林自然生产力、森林经济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定义,提出了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构成。同时,还对林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生态经济系统、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森林经营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文平 《农业经济》2007,(12):40-41
市域经济是以市级政权为调控主体的一种区域经济,它既突破了县域经济的弊病和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县域经济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市域经济,以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进步,可以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步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业生态经济生产力是在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与森林自然活动相互交织的过程中,既满足森林资源自身再生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生态要求,又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最佳的森林经济物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能力,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构成林业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六大要素及组合模块对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政策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如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一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已成为当前上海城市发展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一、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发达城市的象征。这…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像海南这样一个既需要经济高速增长而资源又相对稀缺的海岛型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模式和海南岛屿自身发展条件的分析,提出遵循循环经济原则,走"绿色发展"之路是海南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