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唐婷 《新经济》2014,(9):42-43
如今,众多传统企业似乎已经陷入“互联网狂热”之中。以小米为代表的企业迅速崛起之后,“互联网思维”一词也随之蹿红。在言必称“互联网思维”的时代,过度崇拜也是一种迷信。  相似文献   

2.
新保守主义虽然言必称亨廷顿,但他们形同实异:从价值基础、历史观、现实政治态度,到关于改良与革命、和平与暴力、渐进与实进、秩序与民主、制度与文化等关系的具体看法,新保守主义与亨廷顿式的行为主义大相径庭。而言必斥亨廷顿的“东方救世论”者在“国际政治”之术上倒是与亨氏形异实同。  相似文献   

3.
财经消息     
《经济导刊》2004,(2):6-7
中信破题金融控股最近,中信控股副总裁、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刘志强在“中信Star”新闻发布会上称,金融交叉产品“金融通”将在上海面世。“金融通”将是中信控股在2002年12月获国务院特殊批准成立中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以来,在金融控股架构下推出的首个产品。持有“金融通”的  相似文献   

4.
在明晰金融科技与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厘清金融科技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将赋予金融科技发展新的时代使命。本文围绕共同富裕“发展”、“共享”和“可持续”的核心内涵,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技术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标,进而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金融增长效应、金融深化效应和金融可持续效应,分别从“提高生产力”、“减少不平等”和“可持续发展”三条路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沿线金融合作表现在“货币流通”与“资金融通”方面。那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金融合作是否提升了沿线国家资金融通环境质量,进而促进金融资源更有效配置,更好地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本文对沿线国家层面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政策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金融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沿线国家的金融效率,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改进资金融通程度提升沿线国家金融效率;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金融效率的提升作用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非邻近国家和低风险国家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金融效率相关领域研究,为了解“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环境、提高“一带一路”资金融通质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阐述了作者近二十年来对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金融发展理论与发展金融学的探索与研究历程,针对西方学者只包含“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两大要素的特指金融结构理论,提出“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的一般金融结构理论;并针对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变迁即是金融发展”的量性金融发展观,提出“金融结构演进(质性与量性发展相统一)即金融发展”,及“金融功能演进(扩展与提升)即是金融发展”的金融发展理论,提出与论证了建立发展金融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郎平 《经济论坛》2022,(9):89-100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确立的减排目标、适应目标、国际碳交易机制、资金机制这四大支柱已形成其内在逻辑:两大目标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指引,两大配套措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抓手。如今两大措施的“金融化”愈发明显。立足“金融化”之意涵,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金融化”体现为国际碳交易机制和资金机制的“金融化”。然而,具有金融系统性风险特性的气候风险会随时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国际碳交易机制和资金机制的“金融化”。鉴于此,已有主权国对气候风险采取监管措施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力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金融化”。揆诸我国,在国际层面不仅要积极响应国际碳交易机制的“金融化”,重视碳金融市场的主导权问题,而且还应确保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资金机制“金融化”的可持续性;同时在国内层面也应借鉴域外经验以防范气候风险对“金融化”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8.
“物流金融”成为当今物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所谓“物流金融”就是物流与金融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结合可以实现“1+1〉2”的效果,对于广大中小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都大有裨益。中信银行青岛分行顺势而为,推出“监管融通”业务。该业务以其创新性和专业性在诸多“物流金融”业务中脱颖而出,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不能让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误导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权理论的意见分歧成为经济理论界一系列意见分歧中居于突出地位的重大意见分歧。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产权理论研究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了,出现了言必称科斯定理、言必称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清晰论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领导“挂帅”八股文小议阮望文革期间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非常流行;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句话很能道出干部在革命事业发展中的份量。但不知从何时起,这领导的作用就被突出得离了谱儿、变了形儿,以至泛滥起来.文不离领导,言必称领导,几乎成了现...  相似文献   

11.
毕青 《新经济》2006,(5):28-30
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之争 广州市政府于4月12日正式实施《广州市支持金融业发展意见的若干实施细则》——一个明显参考了深圳的“金融18条”之后制订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并被称为“浓缩版广州10条”,这意味着在广东省打造“金融强省”的背景之下,广州、深圳争夺“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火再度燃起。  相似文献   

12.
陈晓光 《商周刊》2012,(25):46-47
“物流金融”成为当今物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所谓“物流金融”就是物流与金融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结合可以实现“1+1〉2”的效果,对于广大中小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都大有裨益。中信银行青岛分行顺势而为,推出“监管融通”业务。该业务以其创新性和专业性在诸多“物流金融”业务中脱颖而出,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步入新时期,并进入“顶层设计”视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普惠金融与“中国梦”在思想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实现我国普惠金融的“中国梦”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性难点问题.未来,我国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在坚持创新、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的前提下明确发展思路,形成对普惠金融的正确认识,加强顶层领导规划,从“存量”和“增量”途径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和技术创新,构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  相似文献   

14.
张慧毅  张媛 《经济论坛》2022,(11):98-104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在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对金融科技进行有效监管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由于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具有创新性和风险可控性的特点,目前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金融科技监管模式。文章首先对澳大利亚、韩国和印度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机制设置与运作流程进行分析,归纳出各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制度框架与运作模式;接着借鉴国外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经验,构建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框架,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设计;最后,为保障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顺利运行,给出了机制构建建议及潜在缺陷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工程”,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建筑、机械、电气等一系列的工程、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以及从事这些行业的工程师们。很少有人提及金融工程和金融行业中的金融工程师。一、何谓“金融工程”“金融工程”,这个名词,在50年代出现,但鲜为人知,在几十年的变迁中,...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金融模式是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包容性金融指标集中评价“金融发展的普惠性”.但是,经济金融化加剧金融投机行为,助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并且金融发展不应排斥金融创新性.因此,包容性金融发展应涵盖“金融发展的普惠性”、“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金融发展的创新性”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并随包容性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强,但该效应的发挥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的普惠性来实现.政府应重点加强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并加快中西部市场化建设,探索“政府诱导、市场参与”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黎超  刘佳宁 《新经济》2022,(12):1-10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机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广东围绕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以实践承担绿色使命,着力加强绿色金融制度建设、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逐步积累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广东经验”。为助力广东绿色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结合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和成效系统总结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模式,并从集聚、协同、融合、开拓四方面提出广东省实现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强化引领带动与区域协调、强化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兼顾低碳技术发展与产业转型需要、兼顾改革创新与金融安全等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18.
郭少泉 《商周刊》2013,(26):48-49
当金融市场化与金融互联网化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新金融”模式。新金融概念的提出,消除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因工具一目的主次对立造成的“傲慢与偏见”,第一次将金融市场化和金融互联网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张洋  穆博  丁鑫  穆争社 《经济学家》2023,(12):77-85
普惠金融面临着“惠”与“普”难以实现互动发展的困境,制约其高质量发展。本文系统分析普惠金融本质,探究“惠”推动“普”实现互动发展的关键,厘清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机理。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以“惠”为根本推动“普”,“普”发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作用促进“惠”,实现互动发展;“薄利多销”为其盈利模式。实现互动发展的关键在于降低普惠金融产品的平均成本;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机理为依托数字平台网络效应、数据信息非竞争性以及数字技术去中心化分别降低获客成本、风控成本和交易成本。然而,数字普惠金融仍存在服务边界。最后,提出搭建“三角平台”运行载体,做实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设施保障。  相似文献   

20.
树立金融生态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增长”与“环境”的矛盾入手,探讨了金融与环境一分为二的关系,提出了“推行生态金融、加强环境保护”的金融与国民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