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爱国 《中国就业》2010,(10):47-48
“用工荒”方兴未艾,加薪潮又汹涌袭来。自富士康事件和广东本田事件爆发以来,加薪问题成为企业HR们极度敏感,但又不得不谈的话题。这一话题如重石砸向了我们多年低位徘徊的“薪水深潭”,激起一重又一重耐人思量的“波浪”:富士康事件和广东本田事件引发的加薪潮对当下企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对哪些企业有影响?薪资上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有着哪些的顾虑?  相似文献   

2.
莫荣  廖骏 《中国就业》2011,(1):9-11
2010年,富士康、广东本田零部件厂等发生的极端事件引发了企业“加薪潮”,加上全国20多个省(区、市)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由此形成的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种种讨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果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其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如何把握工资上涨的力度,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是急需回答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力图回答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伟 《人力资源》2010,(8):16-17
当富士康迫于社会压力,为甩掉“血汗工厂”的恶名而宣布大幅加薪时,或许鲜有人会想到带来的后果会如此“严重”。一些大型制造企业随后出现了员工要求加薪的呼声,在呼声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一直“单打独斗”的劳动者们,终于开始团结起来集体维权,要求加薪。这些事件使不少企业开始担心,尤其是那些代加工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初,富士康、广东本田零部件厂等发生的极端事件引发了企业"加薪潮",加上今年以来全国20多个省(区、市)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由此形成的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种种讨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果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其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如何把握工资上涨的力度,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是急需回答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力图回答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来的富士康员工坠楼、南海本田罢工等劳工事件,均以企业承诺大幅提薪暂告平息。从目前态势看,“涨薪潮”很可能会在中国制造业持续涌动。  相似文献   

6.
前段"富士康跳楼事件"令中国众多外资、合资企业纷纷上演"加薪潮",而伴随着加薪的浪潮,中国劳动力价格必然上升。  相似文献   

7.
黄大路 《经营者》2010,(11):20-21
5月,台企富士康在大陆工厂的12人连续跳楼事件和本田在广东南海零部件工厂的罢工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和本田社长伊东孝绅都亲自到现场处理事件。  相似文献   

8.
公司     
《山东企业管理》2012,(1):16-17
1富士康全面调涨大陆员工基本薪资16-25% 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鸿海)集团2月17日表示.自2月1日起全面调涨大陆各厂区基层员工基本薪资,加薪幅度为16—25%。富士康新闻稿称.此为2010年以来第三次大幅加薪。其中深圳地区基层员工基本薪资已由三年前的900元人民币,调升为目前的1800元起,考核后升至2...  相似文献   

9.
5月,台企富士康在大陆工厂的12人连续跳楼事件和本田在广东南海零部件工厂的罢工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和本田社长伊东孝绅都亲自到现场处理事件。根据一九七九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生前的  相似文献   

10.
短短5天之内,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科技已经第二次宣布加薪,董事长郭台铭有意利用这额外支出的几十亿元人民币来“保障员工尊严,加快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发生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将富士康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两度加薪的应对之举使其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原本狭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本文以富士康为例,分析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后的产业调整策略,从长远来说,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根本举措在于进行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  相似文献   

12.
岁末年初,又到了企业给员工加薪的时候。按理,这是个令人皆大欢喜的好事,但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长却反映:这是他们一年之中最为头疼的事。因为加薪的结果往往足老板不满意,员工也不满意。这的确是个令人困惑的事。毕竟能够给员工加薪的企业大都是效益递增的企业,而薪水的增加恰恰又是员工所期盼的。为什么双方都有利的事却使双方部不满意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合易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女士。  相似文献   

13.
<正>富士康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可用一个词简单概括为:信息资源整合失败富士康在"连跳"事件后,接连两次加薪,之后又高调表示内迁。地方政府纷纷抛出绣球,甚至表示愿意在土地供应、保障、税收、用工服务等各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利益让步"。一时间,企业员工的薪酬待遇调整、  相似文献   

14.
吴琼 《中国企业家》2010,(16):20-20
迫于制造成本上升和外界压力的富士康,正在诸多内地城市的欢迎声中加速"北扩",但若言富士康"内迁"还为时尚早,毕竟,迄今尚未有一个城市能够取代深圳之于富士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数字     
陈征遥 《经营者》2010,(11):28-28
1510元月薪 这是位于广东佛山市南海的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Ⅰ级员工的月工资。5月17日,公司核心生产部门变速箱组装科和轮轴科车间工人罢工,他们希望加薪至2000到2500元,与本田汽车总装厂的员工薪酬持平。罢工一周后,本田在中国的四家整车工厂不得不停工。  相似文献   

16.
俞亮 《企业文化》2010,(10):24-24
我相信,富士康是有企业文化的,我更相信,比富士康更富士康的企业,同样是有企业文化的。问题是,企业文化除了被灵魂化,还被妖魔化,甚至成为某些企业与某些领导层的遮羞布,如同一张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文凭,表面上看很“海龟”,其实是盗版的“忍者神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12,(4):57-57
富士康科技集团近日对外宣布,将全面调升大陆各厂区基层员工的基本薪资,并承诺,在加薪的同时,将逐步降低员工加班时数。此举一出,引来各界广泛关注。有不少报道将其涨薪举动与之前外界对富士康的批评联系起来,认为其涨薪举动并非完全是主动的行为,而是应对外界压力的缓解之策;但也有员工表示,随着加班时间的减少,可以通过空闲时间进行培训和学习,对自身发展大有益处。如何看待富士康此次的涨薪行为?  相似文献   

18.
李靖  张云 《中外管理》2010,(7):74-75
从Made in China到Made with China,从商务部主导,到企业主导。中国制造品牌破坏性力量的背后,总有一股强劲的建设性力量在涌动!“中国制造”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富士康坠楼事件、本田罢工事件……中国制造在令世界为之惊冉时,MadeinChina品牌也正在世界范围蒙羞,连商务部也出面对世界解释:中国制造不是靠廉价劳动力维持的。  相似文献   

19.
长笛 《企业文化》2010,(7):9-11
富士康多起员工跳楼或自杀事件,自然让人怀疑起富士康的企业文化。面对新环境新形势,富士康应该改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数字     
《经营者》2010,(6)
1510元月薪这是位于广东佛山市南海的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I级员工的月工资。5月17日,公司核心生产部门变速箱组装科和轮轴科车间工人罢工,他们希望加薪至2000到2500元,与本田汽车总装厂的员工薪酬持平。罢工一周后,本田在中国的四家整车工厂不得不停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