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当前,许多地方都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增长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由于方法不当等多种原因,致使招商引资陷入误区,给工作造成被动。如何在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中少走弯路。提高效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或纠纷?笔者认为,招商引资要做到“十忌”。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经济转型期,发展是首要目标。改革开放30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一直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招商引资,所以各级地方政府也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地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导”职能、通过行政化管理方法促进招商引资之上,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沈振新 《江南论坛》2002,(11):37-37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加快自我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当前,地区之间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局势表明,谁在招商引资上拼得凶,抢得狠,谁就能争得更多的资本份额,谁就能率先进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境界。招商引资是实力优势的较量。哪个地方有实  相似文献   

4.
金言 《经济咨询》2004,(2):43-44
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的党委政府都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有的干脆把招商引资工作当成了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应当肯定,各地招商引资工作的成功是明显的,成绩是主流。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工作走进了误区,影响了经济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金言 《当代经济》2004,(4):29-29
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的党政部门都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有的干脆把招商引资工作当成了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工作走进了误区,影响了经济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坚决打胜’98“招商引资年”这场硬仗文/滕宝玉我们荣成市把今年确立为“招商引资年”,年内合同利用外资额计划达到7000万美元,争取突破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确保达到5535万美元,争取达到8000万美元;出口创汇达到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在...  相似文献   

7.
朱奕霖 《经济论坛》2006,(14):14-14,19
经济落后、资金匮乏的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现代化,招商引资是惟一出路和重要加速器。地方政府已经有了“招商引资新的突破点就是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最有生命力和拉动力的增长点。因此,西部各地方政府近年来都把招商引资作为执政富民、加快发展的第一工程来抓,大力吸引东部甚至境外资金项目进入。然而,在西部地区辉煌招商引资成就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矛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试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立海 《经济师》2009,(10):47-48
文章阐述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目标选择以及竞争策略,同时对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税收等优惠政策是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也是各地方政府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砝码.国家对税收等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引起了投资企业的广泛关注,也对地方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政策清理将加大地方招商引资难度,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有序开展,推动地方“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科学转变.各地方需要适应“后招商时代”新形势,改变过去过分依靠“政策招商”的老路子,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围绕本地比较优势开展产业招商,并不断优化招商综合环境,以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招商引资几乎是中国各个地方政府的核心工作,有的地方公开宣称招商引资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有的地方则把招商引资的业绩作为擢升官员的主要依据。当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当中国各种产能相继过剩的时候,许多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仍没有丝毫放松,甚至有的地方还在酝酿更大胆、更有效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中央企业或者其他大型企业到本地落户,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10)
招商引资是加快地方经济转型与发展的一条途径,一些省市对招商引资工作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结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助推的重大战略,给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下的招商引资也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招商引资有了许多不同,招商引资工作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继续前行,作了有益探索,留下了宝贵经验。中小城市如何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和行政管理能力,是各级领导的共同课题和责任。文章通过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对该项工作的一些看法和思路,以期达到启发思维,共谋策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招商引资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总体来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经历了由强到弱的过程.而在村镇招商引资过程中,由于村镇的特点和引资的特殊性,县乡级政府在村镇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首先论述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接着分析村镇及招商引资的特点,最后分析了适应上述特点的县乡级地方政府的具体职能,并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度竞争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晓波  黄炯 《技术经济》2005,24(8):70-72
长三角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竞争中存在明显的过度竞争问题,主要表现在地价过低、税收过于优惠、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方面。过度竞争既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效率也影响了社会公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区间的利益冲突、现行的政府考核机制以及地区间协调机制的缺乏。规范招商引资竞争的可行对策措施有:改革现行的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准确定位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地位、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4.
招商引资已成为地方政府加快发展的共识。招商引资活动一方面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地信息 ,另一方面说服投资者到本地投资 ,具有广告行为的效应。本文基于广告效应理论 ,分析了地方政府在追求招商引资收益最大化的情况下 ,招商引资的最优支出行为和招商引资市场在位者之间的策略性行为 ,并探讨招商引资市场中后进入者的最优进入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强 《财经研究》2005,31(9):5-16
以往分析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于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偏好.文章通过构建以中央政府行为为外生变量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型,对在中央政策给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种种政策选择做出分析.对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对垄断部门实施保护以及民营企业对地方官员的"公关"、民企参与国企改组迟缓等现象做出了解释.借助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要发展,投入是关键。资金紧缺是长期困扰和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谋求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之路,而招商引资是缓解资金紧缺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各地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换代升级和迅猛发展。然而招商引资活动也产生了不少的弊端,如全民招商、为招商而招商,比政策、拼让利,对外来投资如饥似渴。更有为了招商而不计政府收益,或不顾生态环境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外来投资饥不择食的不正常现象。甚至有的好大喜功,善做表…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28):F0002-F0002
长沙,195个建设项目,累计投资额8300亿元:武汉,82个交通项目,累计投资超2300亿元……中央叩响稳增长的“发令枪”后,7月以来,地方政府纷纷推出重大项目,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投资计划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8月3日至4日召开的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传递出这样的声音,即下半年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货币政策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陆的同时,要增强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此前,央行一直强调“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之前地方政府积极推出各项举措,广东、宁波、南京、长沙三市出台稳增长举措,均涉及扩大地方政府投资内容,另有多个省市领导表态,将稳定投资增长。从宁波、南京到长沙,地方政府稳增长政策正逐步推出,显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下半年将显著有利于经济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19.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百年来,杭州在人们心目中是个休闲的好地方。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今天.杭州人不再是围着美丽的西湖转,而是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杭州湾时代”。用聪明的脑袋和灵巧的双手.积极投入到推进“杭州制造”之中,并通过工业立市、招商引资等举措,在下沙、滨江等邻近杭州湾地区勾画出一道“杭州制造”的亮丽新风景.  相似文献   

20.
苏北 《经济咨询》2004,(4):14-17
近几年,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潮中,我国新一轮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基本建设迅速扩张,炒地圈地疯狂无度,限停项目大干陕上,政府干预手法隐性……这股高烧不退的重复建设的“综合症”,已对正处在一个重要发展关口的中国经济带来可怕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