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为公司金融的"非理性管理层假说"认为管理层的非理性导致公司财务决策并不总是满足价值最大化原则,并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对"非理性管理者假说"的有关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具体包括管理者非理性对于公司的融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和并购行为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并从管理层非理性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股利行为和机构投资者行为提出了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运用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讲述的各种分析方法已经无法解释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所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学家们试图另辟蹊径,将视角朝向引起股票等金融价格波动的投资者心理因素,即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本文试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观点,基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尤其是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促进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与政府行为外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了在决策规则和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外部性影响,认为政府在主导可持续发展时行动应该更为谨慎。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揭示了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特征、成因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金融学界开始对投资者的具体决策和投资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证券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证券的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证券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现象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海青  宋林  刘力昌 《特区经济》2005,(10):319-320
我国资本市场已经经历了几年熊市,股价屡创新低,进入2005年之后,整个市场笼罩在一片恐慌气氛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加剧中小投资人非理性的“搏傻”行为。这固然有政策性失误带来的投资价值判断体系紊乱、上市公司质量太差、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力等体制性原因,但经过大幅下跌之后,我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区间到底在那里,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股价到底有多大影响,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投资者行为逻辑出发解释股价形成与波动机理,并对与此相关的文献做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的会计信息虚假列报、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等会计寻租行为,造成中小投资者损失严重。文章从行为金融角度基于个体投资者投资心理和行为,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会计寻租产生的另一诱导因素,以从微观层面来加强对投资者理性投资的管理,降低会计寻租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金融学界开始对投资者的具体决策和投资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证券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证券的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证券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现象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机构投资者的高频交易对稳定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投资者行为的微观视角实证探索了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在构建高频交易行为动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专业投资人员进行问卷调研获取了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权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本收益因素、能力因素和文化因素对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都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监管机构从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化、高效化的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后悔厌恶的心理因素,投资者会表现出持亏卖盈的行为偏好。本文利用中国个体投资者交易账户的交易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处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十二月效应”对“处置效应”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中国个体投资者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并在十二月份存在“反处置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金融证券理论认为投资者行为受市场机制约束,政府的作用在于防止投资者脱离投资理性。但我国股票市场是在政府主导下运行的,政府行为不仅导致市场的波动,而且还可以改变市场运行的方向。政府主导市场的结果是扭曲了投资者行为,加大了市场"泡沫",并为利益集团寻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图论的羊群行为模型,探讨了羊群效应产生的动机,即引发市场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可以为"头羊"带来更多的好处。此外,本文的研究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羊群效应的传导机制和导致的结果,即羊群效应通过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传递,并且能够使市场价格出现大幅的波动。  相似文献   

13.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学的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文章在分析我国投资者存在非理性行为金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者教育机制可以有效治理行为金融的非理性问题,同时,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投资者教育实现证券市场稳定的动力学特征,在理论上解释了投资者教育对于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维护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子公司主导行为是子公司从总部命令的被动执行者向具有创新精神并能付诸实践的自主行动者角色转变的结果。因其可对集团整体价值及运营效率产生影响,已成为当前企业集团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为厘清与辨明子公司主导行为研究发展脉络,审视其研究动态及最新进展,从子公司主导行为概念及类别、子公司主导行为影响因素、子公司主导行为实施及子公司主导行为经济后果四个方面系统地梳理及评述了子公司主导行为研究成果。在此之上,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并总结归纳了研究趋势与方向,以期对子公司主导行为理论深化及实践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指数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异常现象。行为金融理论从投资者的认知、行为以及情绪角度分析其对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从噪声交易假说和投资者情绪假说角度合理地解释了该现象。本文以沪深300和上证180指数调整的样本股为研究对象,利用事件分析方法,检验个股在调整前后的异常收益率和异常交易量,判断是否存在指数效应,得出指数效应显著存在的结论,并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其成因。最后提出指数效应的应用、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完善监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曲圣宁 《特区经济》2011,(9):121-122
本文根据噪音交易理论描述了噪音的本质,并描述了中国股票市场上噪音的各种表现,包括引起投资者构成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以及用EGARCH模型来描述收益率波动受"利好"和"利空"冲击的不对称性。进而,从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者行为偏误的角度,对噪音产生以及能够在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的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运用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讲述的各种分析方法已经无法解释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所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学家们试图另辟蹊径,将视角朝向引起股票等金融价格波动的投资者心理因素,即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本文试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观点,基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尤其是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促进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是导致证券市场剧烈波动和引发市场系统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系统回顾了羊群行为产生机理,对市场的影响等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羊群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羊群行为的特点探讨了减消羊群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股票市场在推进规范化、市场化的进程中仍旧存在着种种问题,这需要我们从股市的投资者结构、“政策市”特征、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差异、全流通问题、QFⅡ的影响等入手,来正确认识和寻找中国股市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才能对开放条件下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有一个清醒和彻底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刘方涛 《改革与战略》2011,27(11):66-67,93
中国经济属于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必须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政府投资行为角度,对政府财政行为对金融风险影响的进行了分析及定位,认为现阶段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和计划,应通过构建法律体系明确和界定政府职能,约束政府权力,实现民主和透明的政府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