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它揭露了战争和口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生活的痛苦,揭露了上层社会剥削阶级的腐朽、丑恶,也有表现爱情和婚姻的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内容与较高的艺术成就是相辅相成的。汉乐府诗突出了质朴而厚重的生活原貌,刻画多样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抒发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康彦芝 《魅力中国》2010,(9):142-142
鲁迅小说《故乡》成功的运用对比、白描手法,通过赏读进一步体会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王友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2):118-119,166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人物塑造、主题、语言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凯瑟琳夫人、威克姆和宾利小姐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画卷,揭露了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文章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柯林斯先生的形象时所运用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4.
谢寅睿 《魅力中国》2011,(7):268-268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太史公在《史记》中取得的史学成就,使纪传体成为后世封建王朝效仿的对象,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正史编撰的体例。太史公还以其非凡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牛耳地位。其中,太史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采用多种刻划手段.如以激烈的场面描写衬托人物形象、以细腻的细节描写刻划人物性格、以多彩的心理描写反映人物思想等,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太史公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创作于启蒙运动初期,是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是英国社会、文化与政治形势下的必然产物,作品以其出色的人物形象刻画手法,深受英国乃至世界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阿英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五部历史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情绪激昂、真挚而炽烈,人物形象真实而光彩照人,艺术手法独特而多变,戏剧效果奇佳:它们不仅是阿英戏剧创作成熟及其艺术才华的标志,而且是现代戏剧史上的杰作。它们与当时其它的许多著名剧作一起.构成了现代戏剧史上历史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7.
罗爱武 《魅力中国》2011,(11):261-261,244
奥地利浪漫派音乐家舒伯特一生留下了丰富的音乐遗产,仅艺术歌曲就有六百余首,而且绝大多数作品都已成为传世佳作.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菩提树》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旋律简朴,意境深刻,创作手法简炼,艺术表现完美,本文通过对《菩提树》的结构形式、调性以及钢琴伴奏进行音乐分析,来了解该曲的创作手法及艺术表现力,并在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它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一位出色的的美国南方小说家,其作品以手法怪诞,寓意深邃独树一帜。其作品怪诞艺术的形成,主要是与西方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息息相关,与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她个人不幸经历密不可分,其怪诞的写作特色是与宗教密不可分的怪诞主题,怪异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鲁迅以幽默和讽刺做为他的独特坚韧的战斗手段,首开了我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先河。他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叙述话语,创立了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表面的平静和滑稽之下,掩饰着深刻严肃的主题。讽刺是他惯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较突出地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还有一种讽刺手法的运用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便是鲁迅小说中景物描写具有的讽刺意味。  相似文献   

10.
尤优 《魅力中国》2014,(15):103-103
西奥多·德来塞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也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和重要代表。在他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中,德莱塞巧妙地运用自然主义创作手法,通过小说主人公嘉罗琳·米贝、赫斯伍德等人的命运沉浮揭示了客观环境对于个体的决定性作用,还原以美国生存竞争、弱肉强食、金钱至上的本来面目,真实有力地描写了处于世纪之交的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时期的社会现实。本文将从自然主义视角出发对主人会嘉莉的人物形象作出赏析,探讨德莱塞作品的现实描写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新奇 《魅力中国》2014,(26):212-212
戏剧表演艺术是演员在剧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的艺术。而这种舞台人物形象,是由演员在扮演角色时创造出舞台行动的过程来完成的。这种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是否能够称之为艺术,不仅在于他(她)应该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更主要的还取决于演员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因为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目的不是为创造而创造,而是要通过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评价生活,尽可能地去揭示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哲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观众从中领会生活的真谛,并且它还应该以优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戏剧表演艺术让观众从演员所创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中获得对于人生有益的启示,在艺术修养上有所提高,最终能获得审美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2.
邱馨慧 《魅力中国》2014,(14):114-114
高明的代表作《琵琶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称为“南曲之荣”。《琵琶记》刻画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历来广受人们关注。而作为一部旨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理想化、类型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胡冬妮 《魅力中国》2010,(20):218-218
综合了植物学、园艺学、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中国古典园林【1】,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其设计手法、形势、风格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佳 《魅力中国》2010,(19):163-163
《短歌行》可以说是曹操的代表作.他的作品中多是反映政治家的抱负和热情,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他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汉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史上最为光辉夺目的一章.汉末的社会动乱和思想的活跃促使建安诗坛大放异彩。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也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相似文献   

15.
刘燕方 《魅力中国》2014,(17):57-57
本文从戏剧主题、戏剧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艺术等四个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期为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娟娟 《魅力中国》2012,(32):10-11
喜剧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许多喜剧却不能引起人们发笑,这与喜剧的内核和主旨是息息相关的。要想提高喜剧的可笑度,就要找到喜剧中引人发笑的核心因素,找到“对什么感到愤怒”,同时还要运用诙谐幽默的艺术手法把这愤怒表现出来,参照许多现实的因素,进而找到喜剧创作的强大动力,更好地的表现喜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谷彦君 《理论观察》2013,(1):112-113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的代表作。该作品极具特殊的艺术魅力,丰富的内涵。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其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而且高度地统一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本文将解读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及其对主题实现的作用。本文从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入手,分析其中蕴涵的象征意义,如自然景色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泪珠的象征意义;动物的象征意义等等。目的在于证明象征手法对于反映苔丝坎坷命运以及映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颖 《魅力中国》2014,(1):117-117
戏剧是以人为表现对象,用动作作为表演手段的艺术。〈br〉 表演艺术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是以人物的行动作为基础的。演员在一个戏的演出中是通过人物的一个又一个行动的过程才能够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电视音乐专题文化充分利用了视听艺术及技术的创作手法,结合相应的叙事理念,力图将电视媒介与音乐文化进行融合,一方面丰富了电视艺术的内容,一方面使音乐艺术有了更生动的表达形式。本文以电视音乐专题片《寻找贝多芬》之贝多芬的爱情为典型,从视听艺术及技术理念出发,阐述电视音乐专题片的创作模式及特征,从而探寻出适合当下电视音乐专题文化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宋代的绘画艺术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在满足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能启人智蕊,怡人心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注重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富的现实情景,体现了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紧密结合。通过二者之比较,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