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规划的核心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本文对十一五期间区域规划进行梳理后发现这一目标远未实现,随着十二五规划期间新规划的出台,以及核心经济圈发生多元化调整重组,区域经济之间竞争关系必将日渐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则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找准战略定位,在加速区内资源整合的同时,强化区域间的交往合作,成渝经济区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按照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两岸直接"三通"的要求,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地到福建的便捷交通走廊。整合港湾资源,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发展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无疑是给福建港口经济指明方向,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福建港口将如果进行自身发展以便在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丈从成渝经济区具有可比性的四个层次进行比较发现:四川和重庆最突出的发展差距在毗邻地区。在川渝毗邻地区,四川区县的许多数据仅相当于重庆区县的一半甚至1/3!其原因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直辖和省管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心城市辐射范围的差异性等。重庆事实上是省域经济,川渝毗邻地区实际上是以成渝经济区双核中“重庆核”为中心的区域,川渝毗邻地区发展差距给四川提出以下启示:一是积极借势重庆加快毗邻地区发展,分享重庆机遇,重庆潼南、四川遂宁、南充合作打造成渝北线枢纽,四川泸州、宜宾等沿江城市与重庆共建纽合港,重庆要在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中积极拓展腹地;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四川省在扩权强县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按照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两岸直接“三通”的要求,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地到福建的便捷交通走廊.整合港湾资源,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发展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无疑是给福建港口经济指明方向,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福建港口将如果进行自身发展以便在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焱 《投资北京》2012,(7):79-83
经过二十年发展,丰台科技园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区,是北京城南行动计划中大力培育和提升的重点功能区之一和丰台区核心的城市经济功能区。集创新、商务、生态等城市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总部经济区,在二十年奠定的新起点上,正华丽转身为北京南部的"财富之门"、"智慧之城"、"活力之极"  相似文献   

6.
滕敏 《中国外资》2009,(15):50-51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出台,将咸阳和西安连在一块儿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使得这两座城市的融合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将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由于自然禀赋、历史基础、政策取向等种种差异,各经济区发展一直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过分扩大,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种种不利影响。河南省应该在加强宏观调控、科学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等方面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区党委提出的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构想,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中提到,"努力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新高地,成为泛北部湾经济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外部扰动发生时,中国各省经济运行状态差异较大,但是中央政府对各省实行的是统一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全国统一的调控政策落实到每个省时.各省反应不同,效果各异.本文按照有利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采用外部扰动一致性标准重新划分经济区域,将外部扰动发生后经济运行状态相似、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需求较为一致的省份划归为同一个经济区域.最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被划分为5个经济区域:北方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东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本文最后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针对各经济区域特定的经济运行状态实施差异化的宏观调控,使各经济区域达到各自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辛树人 《中国金融》2012,(20):77-79
2011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蓝色经济的主题是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其中,港口物流作为各项资源配置的核心和纽带,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是推动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港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对此,金融需要找准切入点,在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港口物流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提升区域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袁颍 《中国外资》2009,(15):46-48
《规划》要求经济区要在西部地区实现四个"率先发展",并将其定位为"一个高地,四个基地"。但无论是"新要求"还是"新定位",将经济区打造成"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高地"都是被排在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后,低碳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强有力引擎,而碳金融的支持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生态区建设的本质是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这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因此利用碳金融来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是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原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快速进行新一轮发展的过程中,应乘着国家对中原经济区利好政策的东风,把握中原经济区人口和地理条件的自然利好,着眼东部产业转移,增强与周边城市联系,在新一轮经济热潮中做出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在江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十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对全区以至整个江西国民经济的影响日趋明显。本文在分析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理论基础上,揭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内部经济时间与空间差异,并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方面对江西县城经济差异形成、存在、延续的动因进行了实证探究,进而提出了缩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实现其经济和谐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将因此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三大重点建设区域之一,首要目标直指全同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这为经济区涉外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王田甜 《中国外资》2013,(11):74-74,76
所谓蓝色经济区,是指涵盖了社会经济、自然生态以及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其是依托海洋资源,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将就建设山东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及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状况、当前的主要任务等问题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开发开放步伐,广西经济建没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北部湾经济区与其它j个沿海经济区进行比较,探讨北部湾经济区的优势和差距,重点分析北部湾银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总结出金融业支持北部湾经济Ⅸ发展的思路,提出了积极推进广西银行业开放改革、加强金融合作、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以来,兰州经济区区内经济差异趋于缩小,但河西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急剧扩大,制定区域经济差异调控政策时,必须要着重解决好这个问题。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在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差异的普遍性下呈现出自身特征,引起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体——河南省为背景,将现代融资结构理论融合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之中,对中原经济区区域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创新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并通过对美、德、日等不同国家的融资模式的比较、借鉴,提出了优化经济区融资结构、拓宽现有融资路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史长俊  吴昊 《中国金融》2012,(16):77-78
沈阳经济区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八个城市构成,是国家主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优化开发区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群和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2010年4月,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笔者拟以辽阳市为例,从区域经济视角对当前中小城市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辽阳市的竞争力分析辽阳市是辽宁中部的交通枢纽,南界钢都鞍山,北依省会沈阳,东临煤铁之城本溪,西与辽河油田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决定了辽阳在以沈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建设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极具发展活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