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手动收集了2009—2012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并购重组公告以及对应年度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业绩排名信息,通过使用Probit模型发现:目标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收购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增长率、同属管辖、独立财务顾问的并购重组经验与并购重组的成功执行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资产规模、收购公司所属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对并购重组的成功执行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横向并购对并购重组成功执行的影响为负但并不显著;并购类型、并购目的、收购公司资产回报率及权益回报率等指标并未对并购重组的成功执行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42,自引:0,他引:142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 ,对 1 993— 2 0 0 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1 2 1 6个并购重组事件是否创造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 ,并购重组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 ,目标公司股票溢价达到 2 9 0 5% ,超过 2 0 %的国际平均水平 ;对收购公司股东却产生了负面影响 ,收购公司股票溢价为 -1 6 76% ;对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的综合影响 ,也即社会净效应不明朗。理论分析表明 ,我国经济的转轨加新兴市场的特征为并购重组提供了通过协同效应创造价值的潜力 ,狂妄假说和代理问题等传统的并购动因理论有助于解释收购公司的价值受损 ,而本文提出的新的理论假说“体制因素下的价值转移与再分配”和“并购重组交易的决策机制” ,更直接地解释了并购重组对目标公司、收购公司和社会总体的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宇 《经济导刊》2005,(5):18-24
上汽收购双龙和罗孚、联想收购IBMPC、盛大并购新浪等一系列重大并购案的发生,让逐渐被淡忘的"并购"话题又重回视野。在过去,中国一些较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活动多数是政府部门授意下进行的,如大型国有企业间的并购重组等,这种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并不代表市场发展的真实需求。而上述发生在海外市场上由中国企业用国际通行的手法实施的并购案例,让人们意识到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初露端倪,相关产业已经步入整合阶段。有专家预计2005年将是中国的并购年。回望带着诸多硬伤走过了十多年风雨历程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国企业并购将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在产业大整合时代背景下,并购会有怎么样的特点与趋势?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资深专家张伟兵与吕爱兵。  相似文献   

4.
曹阳 《时代经贸》2011,(22):209-210
近年来,股权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方式,企业在股权收购的运作过程中,面临的税务问题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本文对股权收购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处理、股权收购中涉及的土地增值税以及非居民企业的股权转让这三个股权收购过程中常见的税务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新一轮并购重组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市场影响方面,都将远远超出以往的购并活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的陆续出台并逐步实施,预示着我国上市公司以市场化为取向、融人国际产业整合为目标的新一轮并购重组即将兴起。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企业重组兼并的模式,最初起源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在大型企业的并购浪潮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阐述一般管理层收购原理的同时,结合伊利集团管理层收购的真实案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相关操作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际航运业购并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是航运业收购、兼并、重组的大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国际航运业的巨头以巨资并购同业案一个接一个:马士基海陆并购铁行渣华、赫伯罗特收购加拿大太平洋航运、达飞收购DELMAS,这一系列涉及金额巨大的购并事件显示了国际航运业正呈现一种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国际化的经营趋势。因此,对于国际航运业并购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捷 《经济师》2013,(4):264-265
通过对股权收购与资源收购两种主要重组模式的实务操作比较,着眼于对资源型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法律风险进行事先防范。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航运业收购、兼并、重组的大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国际航运业的巨头以巨资并购同业案一个接一个:马士基海陆并购铁行渣华、赫伯罗特收购加拿大太平洋航运、达飞收购DELMAS,这一系列涉及金额巨大的购并事件显示了国际航运业正呈现一种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国际化的经营趋势.因此,对于国际航运业并购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重组中的税务处理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购重组是企业重要的资本运作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进行战略重组,达到多样化经营的目标或发挥经营、财务上的协同作用,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所谓并购重组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为谋取扩张、收购资产等目的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兼并、收购是国际化的浪潮,也是中国企业重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我国的无税并购原则入手,探讨了并购中的涉税待遇,并通过并购实例,阐明了纳税筹划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投资并购成功的关键一是选择目标公司,二是并购后的企业重组整合。企业根据并购协议取得被收购公司的资产所有权、股权或经营控制权以后,应该及时进行经营策略、产业方向、管理制度、存量资产等方面的调整和磨合,使扩大了规模的公司经过整合重组实现占领市场、增加赢利和获得超额利润的投资并购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兼并、收购是国际化的浪潮,也是中国企业重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我国的无税并购原则入手.探讨了并购中的涉税待遇,并通过并购实例,阐明了纳税筹划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06,(9):2-2
<正>并购重组(M&A)是世界证券市场发展过程永恒的亮点。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接近尾声,中国并购市场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阻碍上市公司并购的障碍正在逐步扫除,非流通股逐步流通使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通过全流通的市场化运作,打破了中国一直以来行政垄断的现状,降低了重组并购的交易成本,让产业投资与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收购有了结合起来的基础。全流通下M&A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最诱人的投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重组的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证监会、财政部、国税总局等职能部门按照工作分工和要求,不断出台相关法规以支持、规范并购重组活动,增强市场功能。并购重组交易额大,对当事企业而言均是重大经济事项,作为贯穿并购重组活动始终的财务决策人员以及相应对会计报表审计的会计师的工作备受关注。财务人员应充分、透彻理解法规内容,以降低重组/审计风险,同时,为促进企业并购重组、国家产业调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赵楠 《经济论坛》2007,(10):121-12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配置的形式,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得最佳规模和最大实力的最有效方式,是现代跨国大公司成长壮大的时代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股权流通性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也更加活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并购行为将会呈现许多新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及早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监管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上市公司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的规范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刘俊 《资本市场》2012,(4):76-78
<正>并购基金概念和政策环境并购基金是专注于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基金,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重组改造,持有一定时期后再出售,也可以用于为企业的兼并收购提供融资和财务顾问等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各年,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成了证券市场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并购市场风起云涌,并购潮-浪高过一浪。2000年上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越来越带有强烈的战略性色彩,如深万科与香港著名的红筹股公司华润北京置地,家电巨头科龙与小天鹅的重组,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山东华能电力股份有限,中石化相继重组了国内十家石化类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的股权争夺战更是将证券市场搅得沸沸扬扬。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购市场异常活跃,标购、杠杆并购、管理层收购、剥离和分拆等新的形式和技巧被大量运用,公司经理们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反并购措施以防止公司控制权旁落。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对待并购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市场的竞争法则不断修正。这些都使企业并购行为及其影响日趋复杂,并进而加大了评价并购成败的难度。一、对公司并购重组绩效评价的两个方面 作为投资方,收购公司必须对投资的经济绩效加以评价,对并购之后的目标公司,拟或并购后形成的新的集团公司的拟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王怀明  刘晔 《经济论坛》2007,(2):116-118
国内学者对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但由于我国在2002年以前发生的并购事件较少,很多研究是以几年内发生并购事件的公司作为样本,因每一年的外部环境不同,使得数据可比性不强。此外,“并购”在我国不是一个界定清楚的概念,它与国外研究中所通用的“Merger&Acquisition”还有一定的差别,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上市审批制度的特殊性,我们的“并购”是一个包含了兼并、收购、托管、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借壳、买壳等行为的模糊概念。目前的研究多数将企业重组的不同类型包括股权转让、兼并收购、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重组后的绩效,显然结论过于笼统,而对公司经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股权转让中导致了公司控制权变化的并购活动(即狭义的并购)缺乏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