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OU和ECFA的签署和实施,消除了两岸银行业合作的制度障碍,为深化两岸银行业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两岸可在MOU和ECFA的框架下,通过建立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拓宽两岸银行业务合作领域,加强两岸金融人才培养合作等,实现两岸银行业的对接与发展,从而推动两岸经济金融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两岸银行业合作发展正进入历史机遇期《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海峡两岸银行业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金融MOU)的签订与实施,为拓展两岸贸易投资往来和强化经济金融合作开辟了巨大空间,对于蓄势待发的两岸银行业而言,更是提供了一对腾飞的翅膀,为两岸业务合作交流的大发展注入了强劲助力。  相似文献   

3.
两岸金融合作的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经历5次会谈,正式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步入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轨道,也是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有了这样一份平等协商、互利互赢的协议,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两岸彼此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必将逐步减少和消除,一个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正在形成。当前,大陆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充分发挥优势,大胆先行先试;最近又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这种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势头有利于共创两岸和谐共进、繁荣发展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4.
融合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将极大地推动两岸资本市场的融合、深化两岸金融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我们认为,两岸金融合作、互相学习借鉴的基础在于两岸资源禀赋的互补性,机遇来自于两岸资本市场联系深化带来的新业务机会。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是潜力巨大的新兴  相似文献   

5.
MOU和ECFA的签署和实施,消除了两岸银行业合作的制度障碍,为深化两岸银行业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两岸可在MOU和ECFA的框架下,通过建立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拓宽两岸银行业务合作领域,加强两岸金融人才培养合作等,实现两岸银行业的对接与发展,从而推动两岸经济金融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董文标 《银行家》2011,(7):42-45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生效,为两岸经济合作和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认为,在后"ECFA"时代,两岸银行业应抓住机遇,强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两岸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携手推动两岸经济健康发展。两岸银行业合作条件日渐成熟两岸经贸往来发展迅速为两岸银行业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金融业架构与未来两岸金融合作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分析台湾地区的金融业架构和运行情况,以期为将来的两岸金融交流合作提供借鉴。台湾地区金融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本地银行市场占有率高,整体获利能力好,资本充足率逐渐提高,但要关注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风险;其证券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整体下滑明显;保险市场发展稳定,两岸保险合作进一步加强。未来两岸可在货币清算机制、金融合作与监管、金融业务创新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部 《福建金融》2010,(7):4-5,F0002,I0001,I0002
2010年6月21日,来自海峡两岸的200多名金融业者汇聚榕城,参加第二届海峡论坛的重要子活动——"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研讨会"。研讨会通过主题演讲、互动交流和业务洽谈等方式,共同探寻在两岸签署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和即将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两岸金融合作层次,加快两岸金融合作步伐。为此,本刊在第7期精心策划推出"海峡金融——两岸业者共谋深化金融合作"专题,全面反馈研讨会动态,摘登演讲嘉宾的精辟见解,整理编发研讨会的观点综述,让更多的读者分享研讨的智慧和成果,并引导和推动两岸金融研究。  相似文献   

9.
何帆 《证券导刊》2010,(25):19-19
随着ECFA的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从此两岸关系进入"互惠繁荣"的新时代,全新合作产业链即将形成,台湾经济也将走向"大陆依存时代",而海西板块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孕育热点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在此次论坛中,参与演讲的专家学者就两岸金融合作与交流这一议题各抒己见,来自海峡两岸金融系统的部分代表和业内人士也针对两岸金融合作与交流中出现的难点、急需解决的微观问题,例如金融监管、货币兑换、证券市场、银行业改革等话题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1.
大陆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加速,改革开放稳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在金融领域的措施对于两岸金融业合作有深远的意义。两岸金融业应该以此为契机,在自贸区内加强人民币业务创新、跨境金融服务、金融监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多方面交流合作,共同克服困难,更好促进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提升两岸在21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2.
大陆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加速,改革开放稳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在金融领域的措施对于两岸金融业合作有深远的意义.两岸金融业应该以此为契机,在自贸区内加强人民币业务创新、跨境金融服务、金融监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多方面交流合作,共同克服困难,更好促进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提升两岸在21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3.
《福建金融》2012,(6):3-4
<正>6月9~10日,由福建省金融学会、厦门大学两岸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两岸金融合作海西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两岸金融合作与中小企业融资",旨在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自身优势,先行两岸交流合作、先试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政策,积极服务中小企业,推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来自海峡两岸金融业界、学界和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论坛共收到两岸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42篇,其中台湾地区论文26篇,两岸的39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海峡两岸股权投资的交流合作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但大陆和台湾的股权投资业在制度法律和投资理念上相似性较高,资金来源、投资行业和退出方式上又优势互补,未来两岸股权投资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两岸机构应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岸间的投资便利和资本流动,共同促进两岸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的正式生效,为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两岸应在内外部形势严峻的环境下,共同落实好投资保护协议,不断创新两岸经济合作模式,加快金融合作步伐,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双向投资步伐,开创两岸经济全方位、多维度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经济金融环境及信用评级业发展历史的差异,使得两岸在评级市场结构、市场准入条件、评级监管模式、评级法律体系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在两岸经济交往与融合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两岸信用评级业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两岸应拓宽信用评级业务合作领域,加大评级机构合作力度,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监管协调,增进信用评级同业交流,共同推进两岸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合作契机,它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长三角经济和金融一体化是一个逐步深化和渐进的过程,随着《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及《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MOU)的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也逐步深化。在ECFA框架下如何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这是一个重要且现实的课题。本文分析了ECFA与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关系,比较了两岸三省一市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提出了ECFA框架下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不断提升,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在对台往来、促进和平统一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理应发挥主导作用。闽北作为海西腹地,在新形势下对台合作也面临新机遇。本文就近年来闽北对台经贸往来状况展开调查,分析了对台经贸、金融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更新观念、产业链接、政策支持、推广清算、金融创新等方面,提出推动两岸经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考察者的视角对台湾经济金融发展和两岸金融合作概况进行梳理,以概览形式呈现。台湾地区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过去的60年间不断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其金融业在经历长期严管后,通过自由化、国际化、规范化改革,形成以金控为主导的机构体系和多元金融市场体系。作为海岛小型经济体,台湾发展受制于资源禀赋和市场空间,面对岛内市场饱和与大陆崛起的现实,台金融业者必然更加积极融入大陆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新兴经济体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漳州市在开展对台小额贸易人民币结算、新台币兑换业务等金融合作先行先试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推进两岸金融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文分析当前漳州市与台湾地区经济金融合作的现状.并对进一步推进漳台区域性金融合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