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以来,中核集团公司按照国家有关部委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改制的单位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转变了观念,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宣传改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改制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推进改制工作全面展开,确保全面完成分离改制工作,中核集团公司政研体改部与本刊联合开辟“关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专题,从政策解读、集团公司改制工作进展情况、改制工作中的经验、改制完成单位新的精神风貌等几个方面作全面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4日,长岭地区经济合作协会(CEA)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正式成立。长岭炼化所在地区29个改制和非改制单位的代表在协议上郑重签字,按照“合作、竞争、诚信、守法”的原则参加该组织。近几年,长炼先后有9个单位从母体中分离出来,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为适应改革需要,一批尚未改制的单位也实行了“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相对自负盈亏”的模拟运作。根据总部安排,两年内还将有更多的单位进入改制分流的行列。长炼和大多数石化企业一样,是在远离城市,相对独立的小区  相似文献   

3.
改制分流这场被人称为“静悄悄的革命”,在中国石化已经进行了三年,已有310个单位、3.6万人完成改制分流,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石化的结构调整。改制分流解放了辅业的生产力,形成了新的体制和机制,改制分流企业普遍运行状况良好,不少改制企业职工收入要比在国有企业工作时提高,用工总量由改制时的3.6万人增加到4.57万人,为社会创造了近1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4.
桑冬 《中华商标》2004,(6):46-47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柴公司)前身为上海柴油机厂,成立于1947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生产中等功率高速柴油机行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重点骨干企业。1989年被评为国家首批一级企业;1993年正式改制为发行A、B股的上市公  相似文献   

5.
胡勇 《中国石化》2005,(6):34-35
改制,不是简单地把单位分出去,而是让他们越办越好。自2002年以来,湖北化肥厂分别改制分流了职工医院、幼儿园、纯净水厂、饲料厂四家单位,做到了改制一家、成功一家,被改制的四家单位都摘掉了亏损帽子,呈现出职工思想稳定、团队凝聚力增强、效益稳中有升、市场迅速扩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冶金财会》2010,(5):F0002-F0002
莱钢是具有年产1300万吨钢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2005年进入全国十大钢,列第六位。2007年列全国制造业500强第31位。控股菜钢股份、鲁银投资两个上市公司和齐鲁证券等14个子公司,参股辅业改制单位10个。菜钢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精品生产基地,全国产销量最大的齿轮钢生产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电力技术经济》2005,17(5):i0001-i0001
湖南零陵恒远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系湖南零陵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整体改制组建的公司,系国家机械工业局确定为生产大中型水力发电设备的十个专业厂家之一,是湖南省水力发电设备制造的骨干企业和出口生产基地,具有产品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规模属中型一档;公司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省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并连续11年被评为湖南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相似文献   

8.
董巍 《中国石化》2005,(12):12-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国有企业要尽可能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措施安置富余人员。”党的政策层面对中国石化近年来实施辅业改制分流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虽然集团公司辅业改制分流取得了重大进展,成效显著,但是仍有个别辅业单位及其干部职工对实施改制分流态度不积极。这种不积极的态度,是由于“一个不清、两个担心”引起的信心不足造成的,即对辅业改制分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担心主体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担心本单位领导班子拿不出使企业活得了,  相似文献   

9.
《石油政工研究》2006,(6):12-14
2006年10月9日至11日,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召开了重组改制以来的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会上,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宣传部等18个单位介绍了工作经验。下面是部分单位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0.
<正>改制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真正完成体制、观念、模式的转换这"三项基本任务"。河南油田从2004年开始实施改制分流,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宗旨,以改制分流为突破口,以产权多元化、用工社会化为目标,实现核心业务、主营业务、改制企业、社会服务单位的共同发展。10多年来,河南油田改制企业整体上规模持续扩大,能力不断增强,但个别改制企业还存有各种问题,对油田的发展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0年,随着中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股份公司的成立 ,只有三分之一劣质资产 ,却有着三分之二人员的存续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不可回避地尖锐起来。胜利石油管理局运输总公司是胜利油田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单位 ,尽管六年前就已经被推向了市场 ,但这一次的重组改制 ,使身置存续公司的运输总公司依然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观念的压力。公司职工对为什么要重组改制 ,改制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究竟会给国家、企业、个人带来哪些好处不清楚、不理解 ,造成了心理不平衡 ;改制后存续公司人员包袱和资产结构失衡 ,内外部用工市场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2.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改革和促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本刊围绕中核集团公司分离改制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按照国家军工企业调整改革工作总体部署,中核集团公司基本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任务。自集团公司组建以来,77户核地勘单位移交地方实现了属地化管理;33户资源枯竭铀矿山企业和资不抵债企业完成了关闭破产;11户物贸企业完成了销号或调整;10多个与主业关联不大的单位成建制地移交地方管理;18个成员单位的企业办社会移交工作已经落…  相似文献   

13.
我公司为搞活企业,按照《公司法》规定,在企业内部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将非法人经营单位改制为总公司控股、经营单位职工参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子公司。经过一年的运作,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内部改制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内部改制,不仅是企业经营机制、组织结构的调整,而且是内  相似文献   

14.
杜燕青 《化工管理》2005,(12):38-40
<正>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江西星火有机硅 厂完成了工贸公司,物业公司, 化建公司三个辅业单位的改制工作,改 制企业的198名职工身份得以置换,成 为了新企业的股东。改制后的三家辅业 单位成为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 亏的非国有控股法人经济实体,“下海” 扬帆远航。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给企业带来可 喜的变化,主业、辅业都得到同步发展。 2004年6月到2005年6月,江西星火有 机硅厂销售收入比上年度同期增长 41.44%,利润增长383%:三个改制单 位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实现销售 收入1447万元,比上年度同期增长64%。 2004年9月3日,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 开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授予星火 厂“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我公司稳步推进改制分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公司所属建筑公司、防腐公司、检测公司、职工医院等9个辅助生产和社会服务单位改制后,分流职工1021人,在岗正式职工总数减少到3686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选准切入点,正确认识改制分流工作1.统一领导班子思想,健全工作机构。集团公司改制分流政策出台后,公司领导班子首先进行了学习,在领会精神,把握政策的前提下,对公司改制分流工作达成了共识:改制分流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既是国家、集团公司的政策要求,更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改制企业转换机制和加强管理。从而,为推进改…  相似文献   

16.
有限责任公司是武钢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于2001年8月21日改制后组建成立的。公司下辖11个党委级钢铁生产单位,建有156个党支部,现有职工1.5万人,党员5064人,总资产174.5万元,是武钢集团核心竞争力的代表,寄托着武钢集团10万职工的殷切期望。有限公司党委成立两年来,围绕将有限公司做强、做精、做优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钢铁精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国家政策、理论要求和实践需要三个角度,分别就地勘单位改制的现实意义、改制的基点、改制的形式、职工持股原则和法人治理结构等相关问题作了客观的比较和分析,以期在改制的具体实际工作中,能够尽可能规范动作,并有的放矢地去解决改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爱兰 《中国石化》2006,(11):30-30
9月9日.武汉石化隆兴物业公司挂牌营运,标志着武汉石化厂已基本完成今年改制分流的预定目标。武汉石化历经3年时间,目前已完成交运公司、绿色公司、医院、海南柯赛公司、实业公司、设计院、隆兴物业公司等8个单位的改制分流。年底将全部完成改制分流工作.分流职工1763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地勘单位企业改制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分析了地勘单位在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地勘企业规模经营与长期发展战略的辨证关系,提出了地勘单位转企改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地勘单位改制将要面临的问题从多层面进行了分析,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措施,并对地勘单位迫切面临改制的各企业按竞争实力及规模提出了相应的改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