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民生新闻已经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着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其独特品格集中体现在"三民"上:即以民本为取向,以民生为题材,以平民为视角。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的热播不是偶然的,因为民生新闻追求取材的贴近性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和共鸣,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一切以百姓的喜好、需求为转移,这正是时代变化的要求,其实也正是因为顺应了这种时代的潮流",民生新闻"才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于童 《理论观察》2012,(5):117-118
关注民生是媒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提高新闻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在确保新闻真实性、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独特的新闻报道视角的同时,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民生新闻报道方式,从百姓关心、关注的新闻热点着眼,让普通人成为新闻的"主角"。通过民生新闻的宣传和报道,体现出新闻报道"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和态度。  相似文献   

4.
李景利 《理论观察》2007,(3):164-166
民生新闻的呈现特点是以平民的视角观察、记录和报道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真实体现。办好民生新闻应当增强公共新闻的理念,引导大家关注公众利益,并牢牢把握"好看、有用、重要"这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张霞 《理论观察》2014,(5):93-94
近几年来,关注普通民众生存、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传媒最常见的新闻价值取向。各种类型的大众传媒在传播民生新闻发挥其舆论引导力方面有着积极的表现,赢得了读者,并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民生新闻在今天我国的新闻事业中独树一帜,枝繁叶茂,不论学界还是业界,众多学者专家、编辑记者把此次民生新闻热潮称为中国媒体的一次革命,民生新闻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正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大。民生新闻在新闻实践中是风生水起,但理论界和业界对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力研究是零星散见。民生新闻传播正确的舆论,可以起到思想的统一、人心的凝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因此,对民生新闻舆论引导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振元 《魅力中国》2011,(20):14-14
随着我国一系列关于民生政策的出台,以及电视新闻这一社会主流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民生新闻逐渐成为各家电视台争相报道的一种新闻类型。由于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老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不仅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又大大符合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时间,一大批反映民生的新闻栏目、专题栏目应运而生,每天都有播不完的民生节目,争抢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7.
李光志  涂春丽 《魅力中国》2013,(25):317-317
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这些在作为电视民生新闻内容可以说几乎起到了本质性的作用。而回归新闻的公共性则是电视公共新闻的最大本质特点。以归其根底的角度来看,二者间不无本质上的共通性。本文试图站在公共新闻视角。结合民生新闻发展的趋势,来探索电视民生新闻是如何由“小民生”逐渐演变成“大民生”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李冬 《黑河学刊》2011,(5):44-44
充分的认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把握好民生新闻的基础,民生新闻的借鉴价值和受众启发是其他新闻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9.
张晓东 《魅力中国》2014,(20):281-281
民生新闻关注民生民情,由于传播方式平民化,深受观众的喜爱,不仅是广大百姓诉求的绿色通道,而且还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民生新闻的出现既从表面上代表了一类新闻的类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新闻操作理念的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受众为本。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媒体市场化、城市化、文化多元化的结果 ,其产生和发展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变迁。民生新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针对民众新闻的非政治化、过度民主化、"伪民生"低级迎合倾向和弱势群体的失语现象严重等问题,新闻媒体就要确立"以民为本"的理念,恪守职责,提高舆论导向。民生新闻要贴近百姓、真情服务、塑造魅力,并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侯宏霞 《魅力中国》2010,(7X):145-145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深受百姓喜爱的一种新闻样式,一度创下新闻类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新高。平民化的视角与社会化的题材是其最大的优势,然而"同质化"、"娱乐化"、"庸俗化"等问题也在影响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认清优势与问题,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道路。民生新闻的出路问题,需要广大从业人员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滨 《理论观察》2012,(2):107-108
如何选取电视民生新闻题材的问题,让民生新闻更好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下去。办好民生新闻,发挥民生新闻的特点使民生新闻更贴近百姓生活,更好的为百姓生活服务,这是做好民生新闻的出发点也是根本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杨巍 《魅力中国》2009,(10):45-46
如今,民生新闻几乎遍地开花,各类媒体不但在传统新闻栏目中大大加重了民生新闻的分量,各大广播电视媒体还纷纷办起了民生新闻专栏。民生新闻的出现,契合了新闻的社会需要、民众生存生活的需要,弥补了时政新闻的不足。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兴盛,其背后的危机也逐渐显现出来,庸俗化、同质化等问题日益明显,这些都困扰着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在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个媒体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它以“以民为本”的传播理念,倡导人文关怀,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原生态,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受到受众的空前欢迎.  相似文献   

15.
王沁 《魅力中国》2010,(3):104-105
民生新闻从最早的纸质新闻载体发展到现在集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的以电视为介质的载体,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不仅内容、体例和形式方面有了新发展,而且制作理念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至今,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过了个年头,此类栏目一夜之间剧增,数不胜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电视民生新闻在不断推进电视新闻改革的同时,也在探索中稳步前进。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当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和弊端,比如同质化、地域局限性、品牌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等。  相似文献   

16.
王沁 《魅力中国》2010,(7):104-105
民生新闻从最早的纸质新闻载体发展到现在集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的以电视为介质的载体,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不仅内容、体例和形式方面有了新发展,而且制作理念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至今,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过了个年头,此类栏目一夜之间剧增,数不胜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电视民生新闻在不断推进电视新闻改革的同时,也在探索中稳步前进。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当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和弊端,比如同质化、地域局限性、品牌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等。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民生新闻如何突出重围,重拾阵地,再现辉煌,成为媒体人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分析自媒体自身的现状、特点和缺陷入手,结合玉溪市红塔区电视台自办新闻节目的现状,对自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如何传播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期能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提供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8.
向曦 《魅力中国》2014,(6):315-315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核心的内容部分,但是相对于近年来新兴起来的民生新闻,部分地方台电视时政新闻关注度不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期待,尝试让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相有机融合是创作此类作品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从新闻采编、新闻创作实践和新闻创作理念等方面积极探索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规律,提升时政新闻是的节目质量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19.
曹永尧 《东北之窗》2012,(18):120-121
随着都市报的成熟和理性,多年前的以社会新闻为主打的办报理念逐渐被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办报理念所取代。以民生为主打的都市报,少了许多打打杀杀的戾气,多了许多温情脉脉的提醒和关怀;少了许多低俗的过度娱乐,多了许多实在的民生把握。报纸渐渐地摆脱了“小报”的指斥。更多的人愿意以主流媒体称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生新闻发展近十年,进入瓶颈期,传播内容影响节目品质,传播手段遭遇新媒体冲击,传播效果出现滑坡等问题都成为了民生新闻谋求发展的桎梏。笔者认为,民生新闻的发展面临节目内容、样态上不能真正实现向客观真实立场的回归,本文笔者由“民生”二字追根溯源,通过分析媒体改革历程,结合所在媒体现状实例,综合阐述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出口和路径,从而为民生新闻提出可行性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