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淮地区圩田的兴筑与维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淮地区圩田的兴筑与维护巴兆祥圩田是我国人民因地制宜开发沿河、滨湖洼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有效水利田,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大别山以东,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之江淮大地也是圩田兴盛之区,本文以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全面分析考察了江淮圩田的开发状况,从...  相似文献   

2.
唐宋以降,淀泖湖群地区一直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蓄排水走廊,其畅通性和蓄水量关系到整个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水利安全。晚清民国时期,淀泖作为太湖与黄浦江之间调蓄水柜的作用更加凸显。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农业追求增产和工业、城市发展的驱动下,淀泖湖群被大量围垦和辟为人工养鱼场,周边河道水系在联圩并圩的影响下也发生快速变化,而以消除内涝为目标的新圩田治理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淀泖排水系统出现梗阻。这说明在现代工业化时期,淀泖地区仍然是整个太湖东部平原圩田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环境枢纽,需要结合历史经验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3.
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益于江海泥沙的沉积和历代的圩田活动,江苏启东从一片汪洋到海中沙洲,再形成稳固的陆地并向东延伸。清末,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多次组织民众,筑堤套圩开荒,"种生田",这里成为人们集聚、繁衍的肥田沃土。江苏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是随着启东成陆、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圩田土壤环境史:以嘉湖平原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革 《中国农史》2006,25(1):99-110
本文在嘉兴、湖州地区圩田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与土壤的生态关系进行了分析。自五代时期,这里的圩田与水稻土就形成了,随着传统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圩田的土壤结构也不断得到改良。水利、水旱轮作和大量施河泥,对良性土壤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高肥力水稻土甚至对技术形成了依赖,不进行精耕细作,土壤往往会由活变死。唐宋以来,这一地区的圩田土壤支持了中国传统时期最高产、最发达的农业。  相似文献   

5.
圩田是水田,垛田是水中旱田。明代后期以来,在黄河夺淮、水流南泛的环境背景下,位于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发展出圩、垛并存的农田土地利用格局。兴化湖泊在接受黄、淮泥沙淤积后形成的细碎河网和滩涂,是圩田、垛田形成的基础。河网分化程度的不同,导致圩田、垛田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在抵御自然灾害和罱泥施肥的诉求中,人们堆叠河泥,抬高圩岸和垛田田身,塑造出高低错落的农田微地貌。河泥丰富程度和堆叠的差异,加剧了农田地势的分化。在多样的农田微地貌上,人们发展出丰富的作物种植体系。垛田与圩田是人类应对水环境、改造地表的智慧结晶,厘清兴化圩—垛农田格局的形成和历史演变,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建设田园一体化乡村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略论珠江三角洲挣稿制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挣稿制”是水稻生产的一种耕作制(双季稻套作制),它的特点是把晚稻挣插于早稻行间,早稻收割后,晚稻继续生长发育以至于收割。明代初年已见于古籍记载,一般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西等省。珠江三角洲“挣稿制”大致是始于明而盛于清,在明清以至于民国期间,曾在水稻生产中起过重大作用。其产生、发展和衰落,与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水利设施)、社会条件(特别是劳动力状况)密切相关。解放以后,随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水利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而逐步为翻耕制(双季稻连作制)所取代,并于1958年基本结束了它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从清代安徽经济社区看基层社会乡族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研  毛立平 《中国农史》2002,21(4):78-87
乡族是区域基层社会中众多族姓基于公共事业活动和文化信仰而形成的、共同领导和协调公共事务的实体组织。清代安徽各家族、宗族组织 ,在以市场网络、水利设施为标志的共同的经济活动中 ,组成了“互动”“共生”的乡族组织 ,由邑绅为代表 ,共同统治着基层社会的经济社区。这一模式 ,在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研究中 ,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县农经部门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强化农业承包合同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健全组织机构,理顺管理体系1、建立组织机构。1996年1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该县成立了县、乡(镇)两级合同管理机关,配齐了人员。县成立了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和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经局,由一名副局长分管合同管理工作。同时,全县25个乡镇都分别成立了以乡(镇)长或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为组长,农经、农业、林业、司法、土地等有关单位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明代皖南平原的圩田与农业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诸英  顾芳 《中国农史》2006,25(1):56-65
洪武时期,旧有圩田得到迅速恢复;建文至正德期间,圩田有较明显的发展,扩大了耕地面积,富豪围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圩田发展与蓄水防洪的矛盾已经凸显;嘉靖以后,水灾呈现加剧的趋势,除固有的自然因素的原因外,过度围垦、民人渔利、修防低效等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圩田的治理有新的进展。圩田在皖南平原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当下特色农业发展成就最为显著的区域,其典型生产方式与运行模式大致于明清时期臻至成熟。本研究尝试从特色农业发展切入,基于"环境—农业"视角,以厘清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过程中特色农业的演进脉络与逻辑机理。研究发现: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三区一带"的特色农业区划与多种特色农业类型,包括江淮地区的湖荡垛田型农业、江南地区的塘浦圩田型农业、河口海岸带的沙洲滩涂型农业、皖浙南地区的山林复合型农业等,这些特色农业类型构成了当代农业文化遗产的物质基础与独特性来源。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要强化对"三区一带"与区域生态环境变迁的关注,深入挖掘特色农业精髓,致力打造特色农业样板区与农业文化遗产带,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并为全国提供乡村振兴的"长三角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芳 《中国农史》1996,15(1):80-92
明清时期,南方山区以东南山区经济最发达。山区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塘堰为主的水利灌溉业对农业生产所起作用尤大。本文在时大量史料进行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论述了明清时期东南山区灌溉水利发展的特点,及对山区农业生产发挥的作用,总结了山区水资源利用的特点、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这些虽有东南山区的特殊性,但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南方山区水利发展的一般特性。  相似文献   

12.
苏州、无锡、南通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思考●曹思和苏州、无锡、南通等三市,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乡一级,重点抓好村一级”的思路,建设以村合作组织集体服务为基础,乡以上部门服务为依托,联户和农户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探索了一条“围绕...  相似文献   

13.
梁诸英  陈恩虎  秦中亮 《水利经济》2010,28(4):54-57,61
水利文化遗产是皖江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分。为了充分认识和发掘皖江地区水利文化遗产资源,探索其开发和保护方法,对皖江地区圩田景观、水利遗址、水利技术、水利民俗展开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皖江地区水利文化遗产开发的相关建议:与文化资源保护相结合,与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与弘扬地方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明清徽州乡(村)规民约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卞利 《中国农史》2004,23(4):97-104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村)规民约,作为某一特定乡村地域范围内,由一定组织、人群共同商议制定的某一共同地域组织或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共同遵守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共同规则,其内容极其丰富,类型异常繁夥,地域特色十分鲜明。这些乡(村)规民约事实上就是明清时期徽州乡村社会的习惯法。它起到了维持徽州乡村社会既定秩序、维系国家与乡村社会的联系,进而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迁安市上庄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几年来,该乡坚持在土地上作文章,大力发展“大棚”农业。目前,该乡已建成“百棚村”15个,大棚农业已达3000亩,年产果菜1600万公斤,磨菇15万公斤,实现产值2300万元,人均增收近千元。全乡用80%的土地发展“大棚”农业,创造了占人均纯收入28%的经济效益,大棚农业已成为该乡经济的增长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一、抓思想转变。为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该乡大力实施“换脑”工程。一是多次组织干部群众走出去,到郑州果研所、北京农学院、寿光、乐亭等地参观学习,开…  相似文献   

16.
张芳 《中国农史》1997,16(1):24-31
本文对明清时期中南、西南山区农田水利的发展状况作了综述,文中依不同的地形区域及开发程度分区进行纵横分析,揭示了山区各地农田水利发展的进程、特点和规律。又结合山区的自然特点,分析了明清时期南方山区水利发展与梯田开辟、立体农业、粮食生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山区水利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22年我刊将继续关注社会发展特别是水利经济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刊发相关学术研究论文,以优秀的学术成果回馈伟大时代。重点选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研究;"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研究;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水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河湖长制与河湖保护研究;水权、水价与水市场研究;水利工程管理与评价研究;移民经济与农业经济研究;特别专题(张謇水利经济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明代太湖地区治水,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1)水系的治理。(2)圩田的治理。(3)修筑海塘。明代圩田水利技术比前代有较大的进步,而耿桔的《常熟县水利全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圩田水利治理技术,在明代水利书中是最为突出的。耿桔,字庭怀,别号兰阳,明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举进士,初拜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令,三十二年以政绩卓著调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任知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是我国最大的流域机构。为积极开展长江水利经济研究工作,促进长江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1987年11月24日至26日在武汉召开了“长办水利经济研究会成立大会”并与“长办水利规划研究会”、“长办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组织了一次学术交流会。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中国水利学会规划研究会,水电部松辽委、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辽中县把发展“一乡一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壮大规模,提升形象,打造地区品牌,已经确定在今后三至五年内,重点发展好三个农业经济区,做好“一乡一业”大文章,抓紧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体系建设,使经济区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