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商》2005,(2):28-29
风云变换的2004年已经渐行渐远。但2004年由浙商谱写的交响乐却永久地回响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让我们轻轻翻开这十大新闻事件的记事本,在捧读新闻事件的同时触摸浙商的心跳、感受浙商的喜乐哀怨、分析展望浙商的前程、祈祷浙商的来年……经过一个多月的评选,本刊与浙江在线新闻网站、钱江晚报联合推出的20件淅商新闻事件的评选终于揭晓。  相似文献   

2.
夏宝龙 《浙商》2012,(3):28-28
全省上下要形成这样的共识:过去浙江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今后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前列,还是要靠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所以各地各部门要把继续坚持服务浙商作为感召浙商的重中之重,急基层企业之所急,想基层企业之所想,努力让民企经济上有收益,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相似文献   

3.
编读互动     
《浙商》2007,(17):21-21
去有句话叫做全世界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的地方就有浙商,希望今后能再加上一句:有浙商的地方就有《浙商》。希望《浙商》要学习浙商,用浙商精神来提升自己;《浙商》要紧贴浙商,随浙商去闯荡世界各地;《浙商》要服务浙商,做浙商永远的贴心知己;《浙商》要引领浙商,做浙商发展的指路明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潘敏敏  徐燕娜 《浙商》2008,(14):71-71
江西省上饶市副市长徐南凯:上饶,浙商投资回报率最好的城市 上饶是离浙江最近的一个城市。过去20年里,浙商在上饶投资的企业有两千六百多家,投资的企业个数、累积投资和注册资本分别占到市外企业在上饶投资61%、53%和52%;上饶有“四好并一好”:区位优越,通达性好,资源丰富禀赋性好,功能齐备,配套性好,载体厚实承接性好。在未来20年里面,我相信,上饶是浙商投资的最佳承接地,也是浙商投资回报率最好的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7,(6):12-12
如果把吴英视作一名浙商的话,如此大起大落的浙商,是极少见的,是另类。 说她“另类”,首先她的钱来路不正(非法集资);其次又如此高调。人们都纳闷:既然你的钱来路不正,还到处宣扬,不等于自寻烦恼吗?再看她投资的产业,网吧、洗衣店,颇有零敲碎打之嫌。  相似文献   

6.
尹一妍 《浙商》2006,(5):36-36
2006年4月19日,2006浙商大会暨浙商论坛、首届浙商投资博览会在北京召开新闻通气会。  相似文献   

7.
《浙商》2007,(18):24-24
浙商新闻不断。浙商企业上海复星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的轰动新闻刚刚过去,阿里巴巴又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并一举创下超过1500多亿的市值,成为全球仅次于Google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一个为传统制造企业,一个为新兴的网络公司,同样在香港市场掀起巨浪,实为天下浙商之骄傲。  相似文献   

8.
《浙商》2007,(14):12-12
最近浙商中的重大新闻,无疑是复星集团整体在香港上市、筹资百亿元的新闻。对广大浙商而言,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作为复星集团掌门人——郭广昌个人资产达到300多亿,更想了解的是,郭广昌是如何进行他的资本运作的。所以7月16日当天就有许多实力浙商赶到香港,见证并祝贺复星国际的成功上市。(见本期《郭广昌:内地“李嘉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建满 《浙商》2012,(11):30-30
浙江省政府已经批准在省经合办下设浙商服务中心,以后直接为浙商做好三件事:送政策、送项目、送信息。  相似文献   

10.
何晓春 《浙商》2005,(7):81-81
作为区域性财经媒体,创刊仅仅1年的《浙商》杂志凭什么能在全国浙商群体当中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沈爱国专门对此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编读互动     
《浙商》2006,(4):18-19
国内传媒界关注浙报集团改革;好消息:《浙商》杂志销售再创新高,一个摊点一月销售101本!;《浙商》杂志有我需要的商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葛慧君 《浙商》2013,(3):22-25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浙商未来十年的梦想和浙商发展研究院的成立,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好事。  相似文献   

13.
周国富 《浙商》2006,(7):28-28
为了提高省外浙商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浙商的凝聚力,促进浙商更好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2001年开始,省协作办开始筹建省外浙江企业联合会。据了解,到现在为止已建立了23家,其余的正在筹建。这是一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遵循浙商成长发展规律的好事情,标志着省外浙商的发展从分散走向联合,从无序纳入有序,进入了组织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不管是浙江企业联合会,还是浙江商会、促进会,都是省外浙商的娘家,都较好地起到了“交流平台、维权机构,政企桥梁”等方面的作用。当然,作为一个新发展的组织,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提高。我提出四点希望:  相似文献   

14.
“这两天,我接触了一些浙商,我对浙商敢于自我剖析的精神表示钦佩,而现在浙商首要的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已经有第一商帮之称的浙商,应浙江省工商联邀请到杭的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给予了这样评价,并对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新生代浙商如何走出新路指点迷津,开出了12字的“诊断书”:转变战略,调整结构,把握走向。  相似文献   

15.
胡毅 《浙商》2005,(4):64-65
面对进口国倾销指控,不少企业选择了逃避。但浙江卡森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张金在2004年“风云浙商”颁奖典礼上却语出惊人:反倾销没有什么好怕的,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16.
姚先国  婴子 《浙商》2005,(8):26-26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本身。20多年来,浙商一路变化着过来,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遇到内外环境变化如此之大,逼迫浙商不得不在“脱胎”之后,还须“换骨”。但是,浙商面临的内外环境。到底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为什么在今天变得如此之大?环境一变,对浙商究竟有哪些大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面对巨大的变化,浙商应当如何与时俱进地变化?应该具有哪些应变之策?如果说浙商过去“脱胎”有畅快淋漓之感,那么今天的“换骨”不得不说是一个转型期的“阵痛”了。要在这个“阵痛”中有“痛并快乐着”的感受。就必须理清一些发展思路上的大问题。为此,我们从本期杂志开始。开辟“浙商之变”专栏,以期给广大浙商朋友在转型过程中有所帮助,也诚恳希望广大读者参与讨论,这也是“与时俱进的浙商精神”大讨论的延续。  相似文献   

17.
微博     
《浙商》2011,(7):26-27
[走读浙商(美国站):在美浙商集体谋变]目前在美国的浙商约有4-5万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最近两年不少浙商的业务都受到了影响。从传统型的纺织、贸易、餐饮,到现在纷纷寻求更有门槛、有专利、有技术含量的商机,在美浙商新一轮集体转型升级正在陆续启动。  相似文献   

18.
何晓春 《浙商》2006,(7):117-117
《浙商》:杨州长,楚雄彝族自治州被评为2006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你有什么感想? 杨红卫:楚雄州能获得2006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我认为来之不易。据我所知.我们是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我们非常珍惜这张名片。我们要把浙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让聪明的浙商看好楚雄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1年前,2006浙商大会召开之际,《浙商》杂志推出了第二份年度浙商(省外)投资环境分析评估报告。一年过去了,浙商们的投资眼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投资产业上又有哪些新趋势?通过对有关职能部门以及众多浙商的采访、各个省外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的调查,我们总结出这一年来浙商投资的新趋势。今年的报告,我们加大了浙商维权报告的分量,同时推出了“原生态”的浙商在各地的“投资名片”,以期更全面地反映浙商在外投资的真实情况。不周全之处,敬请指正;[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冯盈盈 《浙商》2007,(14):35-36
最近浙商中的重大新闻,无疑是复星集团整体在香港上市、筹资百亿元的新闻。对广大浙商而言,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作为复星集团掌门人——郭广昌个人资产达到1300多亿,更想了解的是,郭广昌是如何进行他的资本运作的。所以7月16日当天就有许多实力浙商赶到香港,见证并祝贺复星国际的成功上市。[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