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我们按照当年平均汇率,对包括我国在内的16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年份的制造业人工成本进行了初步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近1200美元,在16个国家和地区中水平较低,竞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3.
杨威  舒波  韩红 《辽宁经济》2023,(5):26-31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本”。推动装备制造业加速向高端迈进,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装备制造业是辽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业,筑牢制造强国之基,是辽宁维护国家“国防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政治使命。本研究通过梳理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发现制约比较优势发挥的瓶颈因素,进而系统探讨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如何“锻长板”“补短板”,释放既有比较优势、深入挖掘潜在比较优势、开拓创造未来比较优势,为加快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辽宁贡献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一、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也是解释当前国际贸易的主导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应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以此参与国际贸易;大卫·李嘉图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 "两利相对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理论,使每个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成为可能;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该理论认为一国应根据本国要素的丰裕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6.
马捷  王艳华  赵建吉 《特区经济》2007,224(9):165-166
本文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引入制造业结构评价中,以此为基础构造评价模型,将河南省29个产业部门划分为4种类型,据此对河南省制造业结构现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强 《南方经济》2016,35(11):81-94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11年的企业微观数据,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研究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能够显著的提高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企业异质性的估计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以及出口产品多样性的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时,全要素生产率随着出口阅历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出口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要素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敬峰 《山东经济》2009,25(2):155-160
山东制造业各行业在1997--2006年期间的进出口贸易及其比较优势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的相关程度在逐渐提高,以资本自主积累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内生变化机制在山东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山东制造业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主动加入跨国公司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在竞争中积累经验、资本和技术,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1995~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有显著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现负相关,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正相关。随着我国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着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未来,我国将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生产环节将由"低端的加工"向"研发和市场两端"外移,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根据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相似文献   

10.
马丽丽  李强 《南方经济》2015,33(5):82-96
文章旨在分析知识产权保护能否成为我国制造业出口新的比较优势,利用我国1992-2012年对140个国家或地区的24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数据实证检验了三个理论命题。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门槛,当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跨过“知识产权保护门槛”后,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才能有利于形成新的出口比较优势;从R&D投入强度、专属性投资强度以及关键要素投入强度三个方面,把我国24个制造业行业分为高行业特征和低行业特征分别进行估计后得到不同结论,低R&D投入强度和低关键要素投入强度制造业行业中,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协同作用显著的有利于我国对贸易伙伴出口的增长,相反则不利于我国对贸易伙伴出口的增长。从我国出口方向来看,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特征的协同作用,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于我国的地区来说,不能够显著提升出口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新一轮技术进步带动全球生产方式和分工格局加速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争夺战将成为国与国之间在劳动力素质和成本、技术创新能力、资本充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竞争。本文在分析归纳比较优势演化与产业升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上海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相对地位的变化进行分析,除分析制造业总体情况外,选择劳动力密集、资本密集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作行业分析,获得不同产业比较优势演化的特点。根据相关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与RCA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测算上海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中各要素贡献度程度,然后根据上海比较优势的变化来设计制造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杨志龙 《特区经济》2009,(6):219-220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国家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阐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制造业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的比较优势,总结差距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不断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将我国发展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牛志伟  邹昭晞 《改革》2020,(2):71-88
通过对国内外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理论的梳理,创新性地将其概括为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三条途径与产业升级的四个维度,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从垂直结构升级考察,中国制造业呈现全方位崛起的态势,完成了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升级;从水平结构升级考察,依据进口中间品国内配套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国内集成配套能力较强,但依据进出口中间品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较低;从产业效率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世界领先;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显示,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产业效益考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低下,但作为增加值构成要素的税收占比很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占总产值比重在世界排序较低,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在产品的国际竞争中,人工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一直是为各国所重视的两个重要方面。一般而言,人工成本高的国家,劳动生产率亦高;相反,亦然。当然,由于汇率波动、结算方式不同,各国人工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极不相同。而且一国的人工成本和劳动生产率增减幅度也有差别。总之,人工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或企业,就可处于竞争的有力地位。七十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的小时人工成本增长180%,美国增长170%,还算是低的。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理论作用,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制造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国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目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水平也各有不同。本文基于18个制造业主要国家的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因素,探究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比较优势战略的选择,并对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钻石理论的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雷 《特区经济》2008,(6):269-270
本文首先对竞争优势的产生进行阐述,然后从钻石理论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各个因素,从而提出增强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国各地区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平均规模来衡量产业选择的效率与风险。在衡量制造业选择的效率与风险时,依据就是看某地区所选择发展的制造业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法则。如果所选择发展的制造业不是比较优势产业,那就形成了产业选择的风险。文章衡量了各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各地区应主导发展的制造业。同时,我们在衡量制造业选择的风险大小时还发现,风险指数较低的地区基本上是分布在要么具有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的地区,要么具有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的工资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人民币也不断升值,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削弱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测量和评价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是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的评估其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本文探讨了从1998-2016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过程,并与美国、欧盟、东盟等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制造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具有相对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指出如何继续保持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部分地区盲目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因建设缺乏发展规划和制度保证而产生了耕地乱占、产业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的后果,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部分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模式,并从如何优化投资环境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