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福建集体林区林木处置权制度变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后,广大林农最关心的是与利益最直接相关的林木采伐处置权。通过对福建以经营方案为依据,以小班面积为控制,以可持续经营为目标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探讨林木处置权制度变革对落实经营主体的林木处置权,对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与农民增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方集体林区90%以上的林业用地属于集体所有,因而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林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相对其他产业来说,其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也导致了农民发展林业的意愿较低。农民在林权主体改革中获得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后,其对实现林权带来的经济利益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本文认为,保障改革成效的配套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农民投入林业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林业体制改革 加快现代林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林业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森林资源的配置主体及配置方式、林地林木的产权实现形式、各级林业部门的职能转变等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将改革推向纵深,为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理顺政策秩序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地方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晰产权之后,如何挖掘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着力点,需要典型引路、试点先行。梳理了浙江、福建、江西、辽宁等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探索与创新成果。浙江省浦江县启动林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创造"保底+分红"新模式,实现林农收益陡增50倍;龙泉市探索发放"林地流转证",让林地变个种法,林农换个活法;福建三明市创新金融产品,"林业+金融"释放效益N次方;江西赣州市多方式推进林地流转,多模式利益联结,提升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辽宁新宾积极发展家庭林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林地效益;重庆南川区建立集体林地纳入国家公园的补偿机制,全方位保护农民权益;云南昆明市强化政府社会化服务职能,全面提升林业多方效益服务;陕西宁陕县将林下经济发展列入基层年度目标考核制,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2%;湖南浏阳市推行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阳光工程,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河南渑池县健全林权纠纷工作机制,建立调处、仲裁、调解"三套机构",精准化普及相关法律,提升调处效果。以上地方经验亮点纷呈,可操作性强,具有极大的借鉴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改制度下辽宁省林业资源要素对收入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政策背景,以林业收入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业劳动力和环境等因素对林业收入的影响,计算各影响因素对林业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集体林改制度是影响林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林木资源和林业从业人员数对林业收入的增加的贡献率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林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三个层面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稳定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贡献,研究表明,林权改革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使农民成为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主体,这是家庭承包制在林地上的运用,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林权改革是在坚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对农村基础经营制度的巩固。林权改革促进了林业合作组织发展和村级财政收入增长,充实了统一经营,这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以《物权法》的视角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权法》的视角,分析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实施相应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权的主体,强化林权的主体地位,保障林权主体的权益,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完善林权管理。  相似文献   

8.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政府职能与政策保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从维持市场秩序、提高经济效率、发展基础事业3方面分析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调整与定位。同时,提出并论证了林权制度改革中政府应该及时调整国有林地经营方式、林木限额采伐、林区管理模式、林地承包经营权、市场运作方式、森林保险机制等几个方面的林业政策,进而构建了清晰的、排他的和可交易的林业产权,促进国有林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林地产权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林地产权经济学的几个问题刘春雷林业经济理论界对林地产权还不够科学的认识,严重障碍林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以及林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与建立市场经济相适应,林业产权经济学统理论研究必须先行。一、林地产权主体主体作为职能的承担者、领属者,一方面,相对于客体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地流转机理及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海波 《农村经济》2006,(12):44-46
林业生产责任制是中国林业生产的基本制度,林地问题是其根本。林地合理流转是发挥林地的效益,改革我国林地比较利益低下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从林地流转的机理出发,对目前出现的林业生产新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林地流转的制度保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认为实行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权“三权分离”是解决我国林地流转最有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福建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实现森林资源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即实现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效率的实现。但通过对福建集体林产权改革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福建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没有达到效率的目标。福建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效率目标实现的滞后既是林业家庭经营与林业经营规模化要求之间冲突的体现,也是林业家庭经营体制与其他林业政策之间冲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以APP在中国的林业实践为案例,着重分析了林地产权安排(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林地资产的特殊性等)这一基础性因素对公司实施林工联合战略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林地产权控制的分散化、不完全的产权安排、林地资产的特殊性质均减低了林工纵向一体化战略效率,公司在林地组织和经营方面所采取的应对之策,对化解因林业产权改革形成的过高资产获取及管理成本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林业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应注重市场利益和竞争机制的运用。利益机制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利益机制主要有税收、财政补助和必要的价格管制;中观利益机制要求理顺投资渠道、合理收益分配以调动各方建设林业的积极性;微观层面的利益机制则要求激活林业建设的微观主体。林业管理体制中应广泛运用市场利益机制:强化利益约束实质上是明晰产权,即所有权、经营权和支配权;公益林建设中完全可以引入市场利益机制;林业企业制度中大力加强利益机制;林业经营制度应以物质利益原则为核心,以利益机制驱动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9省18县市2009~2013年1452户农户数据,运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论证了非农就业地理距离,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对于农户林业投入行为会产生的影响。基于研究得出结论:非农就业的地理距离越远,家庭外出务工指数越高,对家庭林业投入产生的负向作用越大;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中,林权贷款以及林地流转对农户林业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农户林地面积、所在村到县城距离、是否为山区、是否获得林权贷款以及是否参与林地流转都对农户林业投入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出充分利用当地林业资源推动农户本地非农就业以及推动林地流转与林权贷款等配套改革措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南平市杨厝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福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施私有林补贴制度,政府在私有林补贴制度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私有林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将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总体收益的提高,同时进一步规范产权界定、推动产权保护、完善产权流动机制、完善和规范林地产权交易市场是福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有研究的缺陷和林农投资水平低的现实问题,构建"林权改革、地理特征-农户经济行为-林地投入"的理论分析结构,并以南方集体林区3省1248个农户样本为例,采用Double-Hurdle回归模型从微观层面检验林地产权、地理特征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全、稳定的林地产权能够促进农户对林地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优越的地理条件(灌溉、地形)能够促进农户对林地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不便利的交通条件抑制农户对林地的投入。因此,建议重视保障林业经营者林地权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确权发证水平;加强集体林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业市场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地流转政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江苏经过多年的努力 ,林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林业已经成为江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 ,加速林业产业化进程 ,增强林业活力 ,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林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对江苏各地的调查发现 ,在当前的林地流转过程中 ,缺少相关政策的指导 ,实际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情况 ,本文拟从江苏实际出发 ,针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以保证江苏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福建永安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保持问题。涉及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价值实现路径、林地租金的形成及使用、林业要素市场及其交易成本、产权变更后的服务体系、政府与市场及社会力量的伙伴关系等问题。认为要长期保持林改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必须拥有相互独立的价值实现路径。在福建永安,土地租金是林地所有权实现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历史产权制度研究方法,利用详实的历史数据与信息,系统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每个重要时期的改革内容与进程以及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制度演化历程,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集体林所有权和家庭经营的基因没有变,变的是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实现形式;指出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道路中的困惑;提出未来集体林产权制度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规范分析与演绎推导的方法从契约利益主体关系和集中契约内生属性两个层面厘清林地规模化转出的集中契约内生威胁,探究集中契约的稳定治理措施。研究表明:集中契约中的利益主体关系演变会打破铁三角的均衡关系,降低契约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利益主体在履约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变化、心理契约失衡和契约内容不够灵活与完备致使集中契约长期稳定存在一定威胁。为此,从契约利益主体间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契约治理两个层面提出增强林地规模流转集中契约的稳定性对策,以巩固和深化林权改革,促进林地规模化经营与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